浅谈初中课内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
2016-03-05■巴蕾
■巴 蕾
浅谈初中课内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
■巴蕾
课内合唱教学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合唱教学途径。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等各种原因,课内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始终面临着种种阻力。本文针对七八年级的学生的课内合唱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课内合唱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初中开展课内合唱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音乐基础知识方面,课内合唱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通过演唱体验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节拍。课内合唱教学若能够有效地开展,将会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
课内合唱的有效地开展,对每个学生的全方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结合国外先进教学法更有效地开展初中课内合唱教学
(一)结合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音高概念
在课内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每节课结合柯尔文手势让学生听辨并唱准一个音,并及时在下节课进行复习,渐渐地让学生接受七个音。然后再结合柯尔文手势的空间高低,将七个音进行高八度低八度的展示,循序渐进,完善学生的音高概念。
无论是发声练习的环节还是简单的和声训练的环节,柯尔文手势都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二)结合奥尔夫教学法灵活进行合唱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始终是音乐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各种类型的音乐课程,结合了奥尔夫教学法,都能够变得更加灵活多变,让学生兴趣盎然。课内合唱教学也不例外。初中课内合唱教学若结合奥尔夫教学法灵活进行的话,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合唱与简单的舞蹈、多样的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唱,结合不同的动作唱出不同的音高音型,通过游戏协作感受和声,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让学生自行发现合唱的各种演唱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合唱教学。
三、初中课内合唱教学的素材选择与有效运用
(一)选择课本中合唱教材进行简化
教师可以对课本中的合唱教材进行简化,通过变复杂的和声为简单的和声,把复杂的节奏简化,多音变单音等方法,在不破坏合唱歌曲的美感的同时,让学生更容易唱好,避免学生对合唱产生抵触心理。等学生的音准水平、节奏准确性提高之后,再慢慢加深难度,尝试让学生演唱原版课本中的合唱歌曲,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音乐教科书为例,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课《西风的话》就是一首合唱曲目,前半部分为齐唱,后半部分为合唱,合唱部分两声部节奏完全相同,但二声部的音高变化较灵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可以分声部演唱准确,但在合唱的时候两声部往往会互相影响,难以唱准。为此,我们可以将歌曲第二声部进行简化,降低学生的演唱难度。对于这首合唱歌曲,可以将二声部每小节的多音变单音,唱词变衬词。比如合唱部分的第一小节只保留3音,第二小节只保留低音6,并且用“啊”来唱。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二声部的难度,还保留了合唱的美感。等学生能够用“啊”来演唱简单的合唱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渐渐加大难度。
(二)将唱歌课的歌曲改编为简单的合唱
初中课本中给广大师生提供的合唱歌曲教材比较有限,而欣赏课、唱歌课的教材十分丰富,里面不乏学生们很感兴趣的曲目。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将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改编为简单的合唱,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师可以选择在完成某一曲目的欣赏课教学之后,再利用一课时的时间将该曲目改变成简单的合唱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欣赏曲目的理解,还能够在听的基础上再转为合唱训练,降低了学生演唱的难度。唱歌课改编为简单的合唱课也是相同的道理。
(三)搜集难度适中的课外素材进行改编
除了灵活运用课本素材以外,我们还可以搜集难度适中的课外素材进行改编,充实合唱曲目,寻求多种形式的合唱来让学生尝试演唱。王安国教授编著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备选素材》一书,就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参考与启示。其中不仅有合唱练声曲,还有很多短小的合唱曲及合唱片段,各种曲目都是由耳熟能详的儿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曲改编而来,涉及到了固定衬托音型、填空、轮唱、卡农等许多合唱形式,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挑选其中的素材进行课内合唱教学,还可以总结归纳变歌曲为简单合唱的方法来灵活运用,自行搜集新的素材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课内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共同努力。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实践与总结,能使课内合唱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样,成效越来越明显,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合唱、参与合唱、热爱合唱,让音乐成为他们的终身爱好。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