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域游戏:期待合理运用生活资源——生活教育理念观照下的区域游戏的实践探索
2016-03-05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幼儿园张莉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幼儿园 张莉萍
幼儿区域游戏:期待合理运用生活资源——生活教育理念观照下的区域游戏的实践探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幼儿园张莉萍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组织形式之一。本文从区域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收集、区域间互动、有效指导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从幼儿熟悉的本土教育资源入手开展区域游戏,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生活教育区域游戏本土材料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李季湄教授也曾说过:“幼儿园的教育要全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活化越来越明显。在区域活动中,丰富而适合的材料为每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如何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利用本土材料,为区域游戏“添彩”?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优化主题,凸显生活味道
我园地处江南水乡——太湖之滨,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本土资源。农村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植物种子常年不断,这些形态质地各异的自然物,成了我们极好的本土材料。我们乡镇又盛产“蚕丝”,家家户户都会养蚕,镇上的养蚕文化也都陈列在镇上的“苏州慈云蚕丝制品陈列室”里。另外,我们乡镇的日常节日也是丰富多彩,如吴江童谣里说的“二月二吃撑腰糕”、“三月三烧野火饭”、“六月六吃馄饨”等。因此,我园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利用这些宝贵的本土资源,融入到幼儿园区域活动后中,利用专用室、走廊等公共区域着重创设了“巧手小作坊”和“民俗一条街”两大区域主题——
1.巧手制作坊。在巧手制作坊中,我们用富有本土特色的材料制作成美丽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的墙壁上,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利用民间农作物教幼儿进行制作:利用麦杆、稻草编扎“稻草人”,搓草绳;用番薯藤制作“项链”、“手镯”;用黄豆、蚕豆、土豆等农产品拼插成各种动物形象;用竹叶制作风铃……这些材料近距离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另外,在巧手小作坊环境创设中,我们还专设了不同的材料区域,有泥塑区、编织区、彩绘区、造型区等。
2.民俗一条街。为了让幼儿园的民俗氛围更加的浓郁,我园教师对幼儿园“民俗一条街”的走廊布置也是别出心裁。教师们准备了几块民俗特色的展板,将我镇的地域文化做了一些简介,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展板上。同时,教师们选择了几个操作性强、较能够凸显我镇特色的民俗馆,将我们的特色制作与展馆文化相结合,向家长与幼儿们展示。
在民俗街里,既是老师制作示范的成品区,又是幼儿制作后的展示区,更是幼儿互动交往的角色游戏区。里面有农家乐、壳塑馆、纸艺馆、稻草馆、泥塑馆等多个幼儿自主游戏区域,形成一连串的旅游景区。孩子们把生活中学习到的参观景区的知识经验用到游戏中,进行购票、参观,去农家乐中吃美食、购物等,开心地玩旅游度假等游戏。
二、丰富材料,彰显游戏特点
幼儿园区域活动针对幼儿爱玩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由选取,进行操作。而我园的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强调就地取材,彰显与体现地域特色。走进我们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琳琅满目的自然材料,活动区也是如此。我们根据材料的自然性,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将收集来的材料投放于游戏区内,供幼儿创作。随着四季更换,我们还带领幼儿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感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充分挖掘自然材料的有用价值,有效地激发幼儿创作表现的欲望。另外,我园还专设了“民俗一条街”活动区,体现浓厚的地方文化。如在“点心店”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老师考虑到了震泽地区的特色小吃,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黑豆腐干、粽子、甜藕、熏豆茶等玩具,自然而然地让幼儿认识了震泽民间美食文化的经典。丰富的本土材料使区域活动蕴藏了更多的知识和奥秘,孩子们更加着迷于每天的区域活动,因为在这里有不断刺激他们的新鲜事物。
区域活动中就地取材的材料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便于将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幼儿园教育相联系。这不仅能更好地遵循与体现幼儿园教育的生活化原则,而且还有助于萌发与培养幼儿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在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区环境中,幼儿探索学习的同时逐渐受到地方文化的熏陶。
三、注重互动,融入本土特色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理论中指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如何将本土与区域游戏有机融合,让本土特色与各个区域互动起来,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我园在区域空间布局上,除了考虑美观性外,还考虑动与静的结合、封闭与开放的结合、独立与组合的结合。如将若干个区域以主题、领域材料性质为基础加以整和;将可能产生互动的区域以开放式的隔离形式,组合成独立又便于互通的一个小整体。我们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如美工区中运用各类自然材料及辅助材料制作各类玩具,设计包装盒,再送到科学区角进行分类、标价,还可以送到商店、超市进行销售。在语言区域活动中为自己的作品设计广告,推销自己的作品,自编自创生动有趣的三句半如“夸夸我们的家乡”、朗朗上口的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及趣味的谜语。在表演区中,利用树枝、果核进行打击乐活动,创编一些劳动歌曲、韵律活动、模仿操等等。这些区角内容、形式、材料上的互动,做到物尽其用、一物多用、多物巧用。
四、潜心引领,深化家乡文化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创新活动的自由空间。我园把本土资源引入到了孩子们的区角活动中的大胆尝试,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指导,对区角活动开展的成效,有很大的影响。如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在老师收集的基础上,我们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我们让孩子自己动脑筋、自己动手找,你可以提供什么本土材料,并且尝试设计这些材料可以投放到哪些区域中去,怎样来运用这些材料,怎样来玩这些材料。这样,让平时盲目的收集,变成一个主动参与、有目的行动的过程。如我们带孩子们参观震泽的“苏州慈云蚕丝制品陈列室”,通过陈列室的一张张图片说明和工作人员的讲解,孩子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回园后,在制作坊中为幼儿提供了丝绵、花布、针线、剪刀等材料,大班幼儿会两两一起合作,学着工作人员产生一系列的操作、交往活动:拉丝棉、塞进花布里、缝针线等等,让幼儿在游戏的场景中体验生活的乐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在区域中不断地感受我镇的文化资源,与之进行互动,从而激发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让家乡的文化得以传承。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本土特色的灵活、巧妙运用,拓宽了区域游戏、活动的思路、方法,为我们幼儿园区域游戏“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