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2016-03-05何慧
何 慧
(蚌埠医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何 慧
(蚌埠医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医患双方和社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医患关系存在紧张的成分。本文通过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当前医患背景入手,提出通过人文素养、沟通能力、法律意识和媒体素养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医患关系;医学生;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近年来社会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出现,暴力伤医事件也时有报道,紧张的医患关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日益增加,医闹行为屡见不鲜,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2016年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仲伟医生被自己25年前的病人砍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血仍未冷,18日下午,湖南省邵东县人民医院王俊医生,在接诊一名交通事故受伤患者时,因引起患者家属不满,被殴打致死。短短一个月发生两起暴力伤医事件,国人震惊。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医患关系”四个字,显示出来的相关结果高达1470万条,可见广大群众对此现象的关注度非常高。根据王玮等人[1]对河南省不同等级医院医患关系现状所做的调查发现,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认为当前医患关系和谐和比较和谐的占33.3%,认为关系紧张和非常紧张的占66.7%。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对当前的医患关系呈现负评价的态势。国家卫计委官方统计数据结果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全国的暴力伤医事件从10248件增加至17243件。
对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要让暴力降温,就得让医治升温。”[2]所谓“大医精诚”,指的就是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同样要有悬壶济世之心。医患关系紧张,溯其原因有医患双方和社会大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是,作为医患关系的主体,医务工作者始终是医疗行为的主动实施者,医务人员如果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就会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祖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1.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社会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从而形成了大医院的人挤破头,小医院却冷清清的景象。病人抱怨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漫长的等待和排队只换来医生寥寥几句话,特别是一线城市的知名医院,一个专家号可以卖出天价。中国医生和患者的比例悬殊,医生少,患者多,一名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病患,繁重的工作量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不堪重负,根本无暇顾及病患的心理需求;其次,部分医院为了自身发展和经济效益,“以药养医”,将医院收入和医生工资挂钩,过度医疗和滥收费问题频频出现,给病人造成了额外的经济负担。部分医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欠缺自我内部合理调控能力,难以形成有效的自我激励机制,有限的医疗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再者,新闻媒体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往往会倾向于发布医患关系之间的负面新闻。甚至在没有经过客观公正的现场调查情况下,将医院视为牟利方,将患者放在弱势群体的位置,把矛盾不负责任地转嫁给医院和医生,妄加评论。这些报道严重损害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误导了民众的认知,使得医患关系的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2.医方因素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而导致。[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面对同样的危重病人,同样要告知一个坏消息,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引起不同的结果。医生的一句话有可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也有可能加速一个人的死亡。2011年,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发生惨案,病人术后死亡,患者家属质问主治医生时,得到的回答是:“人为什么会生病,就像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我也不知道!”刚刚失去亲人的患者家属失去理智,于是举起了手中的匕首刺向医生。[4]由于一些医生人文素质较低,虽然具备了专业知识,但是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不能因人而异地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在就医过程中态度冷漠,缺乏同情心,处理问题简单生硬。在沟通不畅的前提下,医患矛盾一触即发,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很多悲剧也就这样发生了。其次,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许多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收红包、吃回扣、乱收费,对待病患态度冷漠,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这样的行业风气,严重败坏了整个医务界的声誉,也给很多在医院实习,特别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医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患方因素
一方面,作为医患双方中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他们不仅要承受病痛带来的折磨,同时还要承受治病过程中巨大的花销和心理压力,看病难,看病贵,为了能找一个好医生,病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挂号、排队,漫长的等待换来医生几分钟短暂的接待时间,话都没说清楚就要赶着去排队接受另外的检查。个中酸楚,只能默默忍受。另一方面, 随着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迫切希望医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医术治愈疾病。然而,现代医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复杂的学科,医学领域仍然有很多尚未攻克的难题,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人们对医学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 不清楚医疗行业高科技、高风险的特点,对健康的期望值过高,对疗效的期望过高。一旦结果不能尽如人意,或者患者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会运用合理或不合理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很多地区出现了医闹现象,一些不理智的患者家属甚至强迫医生下跪烧纸,殴打医护人员。
综上所述,当前医患关系现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除了社会体制和民众意识的改进外,医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在改变医患关系现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目前医患关系背景入手,讨论当今时代医学生应该培养的素质。
三、医学生应当培养的素质教育
1.医学生人文教育
医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承担的是救死扶伤的重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一点差错都会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医学生所肩负的责任重大,社会各方对他们的要求也就更高。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而且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医生在面对病患时,不仅仅是一个身患疾病的患者,更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以人为本,在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在此视阈下指导学生尊重并关爱每一个生命,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感受病患的苦痛。
然而,我们在实际中看到,许多医学院校还广泛存在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而美国为20%、前苏联为22%、德国为26%、英国和日本约为10%-15%[5]。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所以,作为教育方的学校和老师,首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运用CBS(基于案例的学习)、PBL(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方法,将人文知识内化于教学内容中,多关注社会医患关系动态,将真实发生的医患冲突事件作为教学案例,通过会商的方法探求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对医学范围内人文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其次,可以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到最贫困落后的地方去,通过参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了解基层的医疗卫生现状和百姓疾苦,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人文精神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得到实践与升华。
2.医患沟通能力教育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准确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把沟通教育作为专业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开办《医患沟通基础》、《人际交往与艺术》、《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等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患者和医生的角色,可以使医患沟通知识和技巧在实践中掌握运用。其次,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
最后,应当充分利用见习和实习阶段的宝贵机会,在这一阶段,医学生真正进入到一个复杂的医院环境,会接触大量鲜活的病患与事例,可以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从接触病患时,带教老师就应当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耐心地倾听病人描述病情,用语言去缓解病人的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更有益于全面完整地采集病史。在对病患进行各类检查时,对老人、儿童和妇女要注意方式方法,减轻他们的痛苦,拉近距离,使患者就医时不感到尴尬,得到病患的理解。医学生的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这短暂的一年对他们的影响却是终生的,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和生命的情感,使他们不光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3.法律意识教育
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案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向。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仅是广东省,近三年发生的医患纠纷案例具体情况为:2012年发生2248例,2013年发生2837例,2014年发生3167例[6]。特别是一般性的医疗纠纷案件如果处置不当就会演变成“医闹”等群体恶性事件,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法治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预防和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医学院校应当加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可以使医学生规避风险,正确地处理医患纠纷事件。
首先,应当组织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低年级学生开设《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法》等基础法律教育,对于即将实习或者工作的高年级学生开设如《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定》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明确医患双方的权益,谨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其次,教育者在传授法律知识时,要善于利用当前社会关于医患矛盾的热点话题,通过真实事件解释法律条文,使枯燥的知识更加浅显易懂,培养学生健全的法律心理,用法律知识分析法律问题,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严格在法律范围内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4.媒体素养教育
201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实习护士在网上晒出大量新生婴儿照片,还称“2B孩纸”、“小孩装死”,并在熟睡婴儿鼻头贴猪鼻子,此帖子一出,网友大量转发,社会各界纷纷谴责这一行为,后来这名女生在微博向公众道歉并受到学校的处分,这一事件被网友称之为“虐婴门”事件。在此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名实习生存在人文素养和媒体素养缺失的问题。所谓媒体素养,指的是人们对于媒体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体信息的能力[7]。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播爆炸性呈现,人人都是自媒体,医患矛盾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传播并放大。在媒体信息化环境中,医学生兼具制造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面临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医学生,理当具有正义感和社会使命感,遵循医学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认识到传播的信息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正确使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对于一些媒体所发布的负面新闻和不实报道,能够理性地评价,做出正确判断,主动培养和提高自身作为传播者的道德意识,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例如,2015年,网上一组“医生安慰手术女孩”的暖心照走红,照片中,为了安慰即将动手术2岁小姑娘,一名医生将她抱在怀中,和她一起看手机里的动画片,在温暖的怀抱中,小女孩从恐惧哭泣的情绪中渐渐平静下来,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相信每一个看到照片的人都会被深深感动。我们为这位好医生点赞,也期望这样的报道多多出现,类似“虐婴门”的事件不再发生。
综上所述,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是全社会努力的目标和责任,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应当学好专业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未来医生的综合素质,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好基础,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1]王玮,河南省不同等级医院医患关系现状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3:167.
[2]刘念.人民日报民生观:靠什么根治暴力伤医[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517/c1003-28355202.html,2016-05-17/2016-05-30.
[3]殷大魁.人文医学精神与医师责任.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3-6.
[4]南都周刊.上海医闹事件:24余万换来的葬礼.http://news.qq.com/a/20110218/000546_1.html 2011-02-18/2016-05-30.
[5]金仕琼.深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2005,6:42.
[6]羊城晚报.:广东医患纠纷三年超8000例趋势:逐年上升[EB/OL].http://gd.people.com.cn/n/2015/0104/c123932-23428332.html,2015-01-04/2016-05-30.
[7]白雪.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1.
Thinking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e Hui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Anhui 233000,China)
Abs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However,due to the common influence of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socie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patient is strained.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tartingfromthe background ofthe current doctor-patient,put forward tocommunicate ability,legal consciousness and media literacy four aspects through humanities,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medical students;qualityeducation
1009—0673(2016)04—0096—04
G641
标:A
2016—06—05
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工作室”(项目编号:2014FDYMSGZS012);人文关怀视阈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YDXM08)。
何慧(1983— ),女,安徽蚌埠人,蚌埠医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