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齐齐哈尔经济特征
2016-03-04尹成锁
尹成锁
[摘 要]清代,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的首府,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齐齐哈尔城市是为了军事目的设置的,整个城市完全以军事为核心,所以,较之关内经济极不发达,即使与吉林、辽宁相比也落后许多,这种现象从建城开始一直延续了二百多年,到清末虽然城市变化突飞猛进,但是与整个中国相比依然远远落后。这一时期,齐齐哈尔经济形成了许多自己独有的特征,这些特点,甚至影响到齐齐哈尔人的思维,即使到了现在,依然可以看到痕迹。
[关键词]齐齐哈尔;清代;经济;军事;将军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2 — 0100 — 02
一、齐齐哈尔为了军事而建
齐齐哈尔城市建城之前,是蒙古人的牧场,完全没有农业,甚至没有固定居民。清朝初年,因为俄罗斯对黑龙江流域的步步侵入,居住在黑龙江北岸的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被迫渡江南移,齐齐哈尔一带开始出现达斡尔人的村庄。牙克萨战争之后,康熙皇帝认识到了齐齐哈尔突出的战略地位,决定建设齐齐哈尔城,并最终将黑龙江将军防地迁移到齐齐哈尔,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清末。
中心城市,特别是一省首府,应该是有一定的经济辐射区的,可是,从当时的地图可以看出,齐齐哈尔处于黑龙江省南端,并不是中心位置,而且当时整个辖区居民很少,这个首府只是一个交通枢纽,并不是经济中心,物资集散地。
乾隆时,“卜魁兵二千有四十”,“卜魁户口二万有二十七”。〔1〕这就是说,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军人。按这个比例设想一下,现在的齐齐哈尔驻扎着十万大军,这真是惊人的数字。也就是说,齐齐哈尔实质上是一个大兵营。以军事为主的城市,经济自然处于不重要地位。
《黑龙江外记》卷二记载:“城中通衢委巷皆无名号可称,惟齐齐哈尔南门一街,因有酒楼,俗呼九龙胡同,九龙者,酒楼之转音也。”一个省城,竟然连街道都没有名称,其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因为军人太多,“地方所有兴作,无项可支,例由八旗照数摊派。各佐领借之铺户,而以兵饷偿之,谓之折子铺。折子云者,称贷之符契也,故每季兵饷不能满支,间有不敷扣项,仍须设法弥补者。”〔2〕齐齐哈尔官兵岁支俸饷达到八万一千八百六十九两,军饷左右着城市经济。一年一度的楚勒罕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商业活动,即使这一活动,也是布特哈各部猎人将至因沁屯时,将军率大队人马出城到草原上迎接,为的是举行狩猎,以检验官兵武艺。还是军事。
“江省向以本籍人员当官治事,衣饰礼节,均从俭简。前十余年,各司印君,日赴将军府衙,或乘牛车,或乘耙犁,内省绫缎,皆未之见。近则四季衣服,悉依时制。而呢帏骡车,一司辄有数乘。即市上往来坐车,亦极光耀,皆当道文武,家所素蓄。”〔3〕可以看出,由于经济不发达,就是官员生活也很俭朴,直到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决定,裁撤黑龙江将军,改设黑龙江行省。齐齐哈尔也进入一个新时代。但是,旧的遗存依然继续着。
二、官府控制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农业特征是自给自足,而在军人为首长的官府控制下的齐齐哈尔经济,根本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将军、副都统岁献方物。六月进白面。七月进鹰鹞。十月进鱼、雉等野味,曰进鲜。十一月进年贡,亦鱼、雉、野猪类,而箭笴、桃皮、木火茸附,俗谓之“走大车”。同月进海东青。十二月进春鱼。内惟鹰鹞送木兰行在,余悉贡京师。”〔4〕进贡,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发展产业。 “卜魁官马千、牛千、羊万,岁计其孳息,均赏三城军卒”。〔5〕官家的“国营牧场”并不参与经济交流,而是用于犒赏军卒。
军人官府控制下,连银库重地也混乱得很。“银库无印,钩稽出纳但凭朱笔。库钥在将军手,有事,在库官皆可请,往往请钥开库,事已毕,主事始知。”〔6〕银库天平轻重不齐,送工部修造,可是,还是不准。有的官员竟然提出要“第磋之”,用锉刀将天平锉成一致。
“岁报秋成分数,主者议率从少,上官议率从多,累日不定。”〔7〕连收成也是当官的说了算,完全没有实事求是,完全是升官意识。
三、收支的严重不平衡
军人统治的城市,经济极不发达,收支平衡是在考虑之外的。巨额的军费开支、官兵饷银,来自盛京(沈阳)。 牛、马、羊、豕外,诸货皆无税。惟城中典铺每铺岁征银二两余。而牛、马、羊、豕以每两三分纳税,即3%纳税。省城没有税务官员,“岁派佐领、营官二员,笔帖式一员司榷事,额交税银一千五十两。……齐齐哈尔官房二十间,墨尔根官房二十二间,皆康熙、雍正间兵力捐建,商贩僦居称便,岁纳租银裁二百余两。此通省一岁之所出也。〔8〕
四、商人地位低下
二百多年中,齐齐哈尔商业一直停滞在小商小贩阶段,到齐齐哈尔来的商人主要是山西晋商,再有是河南小贩、流人中的经商者。鄂伦春、索伦等少数民族甚至于停留在以物易物,没有货币意识。乾隆朝时,“商贾往来无定,亦立册以稽。”〔9〕到了嘉庆朝,“商贩多晋人,铺户多杂货铺。客居应用无不备。然稍涉贵重,或贩自京师,若绸缎之类,恐入势要手致折阅,则深藏若虚,非素亲厚不能买。卖犹数嘱毋令某某知也。”〔10〕河南商人多经营香囊,而宝坻人则多经营通草花。“齐齐哈尔诸庙各有会期,或三日或五日,诵经、演剧,商贩醵金以办。”
“铺户归番子章京管辖,故番子章管街之称。将军宗室恒秀谓铺户良民不应隶巡缉者,乃别派员专司,榜官舍曰管理商民处寻裁。”〔11〕番子章京本是管犯人的,商人、市场却归番子管理,商人地位可见一斑。
地位低下的商人不要受到各种盘剥。《黑龙江外记》记载:“齐齐哈尔城中编铺户为十二排,更番值月供应官府。有火灾,十二排铺头持筹奔救,误者民官责之。民官,番子章京通称,余城类是。”到了光绪年间,“遂有二十四牌之名。日继月增,市声大起,一切差徭,均归二十四牌承办。”〔12〕娶妇之家彩绸红毡,丧家搭棚所需席片及盘碗、灯笼诸物,无问官兵,皆值月铺户供应,而权在番子。虽事过见还,然损坏遗失,无人赔补,故铺户以值月为苦。
五、微乎其微的产业
黑龙江地利有余,人力不足,军人一身供役,难于耕耘。而闲处者,又多无力购牛犁以开荒于数十百里之外。齐齐哈尔等城不过负郭百里内有耕作。
从文献记载看,齐齐哈尔的产业,包括农业的屯田,蒙古人的糜田,烧炭、采伐;郊外有碱厂,城内手工业有火镰。齐齐哈尔城东有碱厂,流人相聚煎晒,通行吉林。又出火镰,关以东贵之,称其加钢甲于内地,号卜奎火镰,相赠答以为土产佳品。土人只能制作瓦器,杯、盘、瓮、盎等瓷器,皆吉林货船上买之。
为样微乎其微的产业,根本谈不上物流、贸易,扩大再生产。
六、国内商品交流与国际贸易极为有限
黑龙江省是清朝最主要的貂皮供应地,每年的贡貂是打猎的少数民族几乎唯一的事业。一年一度的进送貂皮也成为最大的集会。
《龙沙纪略》卷三记载:出尔罕者,兵车之会也,地在卜魁城北十余里。定制:于草青时,各蒙古部落及虞人,胥来通市,商贾移肆以往。艾浑、墨尔根屠沽亦皆载道,轮蹄络绎,皮币山积,牛马蔽野。
当地人以褡裢布制袍,或用茧绸,色尚蓝灰,酱次之,皆缺襟。亦有服绸缎者,十仅二三,则其得之不易可知。“汉民至江省贸易,以山西为最早,市肆有逾百年者,本巨而利亦厚,其肆中执事,不杂一外籍人。各城皆设焉。次则山东回民,多以贩牛为事,出入俄境,极稔”〔13〕国际贸易只有对俄罗斯,“边卒携一缣,值三四金者,易二马。烟草三四斤,易一牛。秋尽,俄罗斯来互市,或百人,或六七十人。一官统之,宿江之西。……所携马牛、皮毛、玻璃、佩刀之类,易缣布、烟草、姜、椒、糖、饧诸物以去。”〔14〕
至清末,中东铁路偏离了齐齐哈尔,却发展起了一座新城哈尔滨,齐齐哈尔又推动一次机会。
七、面对现实的思考
清代齐齐哈尔经济的落后,今天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有些可笑。但是,今天相对于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齐齐哈尔市经济仍然是不发达的。以史为鉴,以古观今,可以看出,齐齐哈尔现在的经济观念、经济意识,依然有过去的痕迹。
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侵略者施行殖民统治,齐齐哈尔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经济倒退。计划经济时代,齐齐哈尔成为国家重工业基地,一时间城市扩展、人口骤增,特别是几大军工企业,成为城市主导。但是轰轰烈烈的表象之下,潜藏着后退。齐齐哈尔依然是以军事目的为中心的城市格局。巨大牺牲换回来的却是自己的止步不前。更为严重的是,自清代以来形成的经济思维,得以继续,商品意识淡薄,官商思想浓厚,习惯于一切依靠“上边”。
“江省风俗素朴,嗜酒之外,饮馔极菲。然性颛愚不知计算,又习于游惰。稍近劳力之役,辄避不前。”〔15〕这些话说出了黑龙江人的优点:朴素。但更多的是不足,不知计算,爱玩,惰性,不能吃苦。
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仍然是齐齐哈尔的主要问题。
〔参 考 文 献〕
〔1〕〔9〕〔14〕龙沙纪略(卷三)〔C〕//.黑龙江文史资料选集(第一辑).
〔2〕〔10〕黑龙江外记(卷五)〔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3〕〔13〕〔15〕黑龙江述略(卷六丛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4〕〔5〕〔11〕黑龙江外记(卷五)〔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6〕〔7〕〔8〕黑龙江外记(卷四)〔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12〕黑龙江述略(卷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