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新进展研究述评

2016-03-04周扬刘俊亚

理论观察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进展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周扬 刘俊亚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谱写了意识形态工作新篇章。学界分别从意识形态工作新挑战、新定位、根本任务确认、新原则、新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和探讨,形成了很多新成果。梳理和总结学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新进展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把握和发展意识形态工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BO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2 — 0005 — 0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国家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多样。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从发展和改革大局出发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党意识形态工作。

一、意识形态工作新挑战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针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都做了阐发,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论断,总的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国际形势看,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多样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到:“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2〕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极大改变,这些改变给我国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很大冲击。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从外部看,无论是从力量对比,还是从意识形态的交锋态势上,仍然是‘西强我弱”。〔3〕针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本质,有学者表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4〕同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潮交流频繁,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深刻复杂。“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5〕就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方式,秦宣教授表示:“西方敌对势力除了继续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外,他们推行所谓民主化浪潮,企图淡化意识形态,核心是淡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他们散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妖魔化中国,企图搞乱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6〕随着物质世界的极大丰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将会更加剧烈,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也将更为复杂。

(二)从国内形势看,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意识形态多样性特点更加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没有变,但意识形态多样化特点逐步呈现,有学者认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复杂性、非对抗性、深层次性,因为造成意识形态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带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7〕也有学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社会结构发生变革,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导致社会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日趋功利化、世俗化,进而衍生出拜金、享乐、利己冷漠等现象。〔8〕李晓梅教授表示:“人们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主流与边缘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此起彼伏,导致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多样化并发生冲突。”〔9〕相反,意识形态多样性特点也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思路。对此,谈际尊教授认为,社会思潮多样化拓展了意识形态工作新领域。社会思潮的传播赖于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0〕

意识形态多样性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发展带来新挑战,相反,正是因为意识形态多样性特点能够使我们准确把握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发展规律,找到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办法。

(三)从党的内部看,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造成意识形态工作发展受限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践行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关键。“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意识形态是否认同与拥护,主要取决于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于意识形态的信任度和执行表现。”〔11〕当前,我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员干部的信仰缺失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应该是致命的。针对这种情况,学界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分析。有学者认为“部分党员言行的不一致严重影响了民众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腐败斗争本身就是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斗争。”〔12〕也有学者表示,部分党员干部精神颓废、信念动摇的真正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因此,你宣传得再好,大家觉得没用,没有说服力。”〔13〕对于此杨金海研究员还指出“少数老党员、老干部中间出现了‘反水现象,个别本来很著名的、很好的同志退下来以后,一下子变了,说一些批评党和政府的话,而且又得说得很严重,造成很不好的影响。”〔14〕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对我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发展会造成不可估量的阻力,因此,必须把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从根本上解决意识形态工作管理难度。

(四)从传播手段看,新兴媒体的发展使意识形态工作管理难度加大

语言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途径和方式。“电子媒介以其快速,简单化优势超越了传统的人际交流,成为新兴的传播和交流方式。”〔15〕在我国网络信息技术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条件下,网络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从表现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化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明显不足。“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外势力攻击、渗透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我国信息网络服务对发达国家数据的高度依赖,对网络的控制和信息的屏蔽能力相对较弱。”〔16〕二是扩展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入侵路径。“网络虽然不姓‘资也不姓‘社,但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和较量更加直接、频繁和复杂化。”〔17〕三是政府对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利用不足、管理不够。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快速性应该成为党和政府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政府对网络平台的利用率远远不够。“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对网络阵地宣传还存在功能不全、推广度低、信息量少、互动性差的不足。”〔18〕

二、意识形态工作新定位研究

“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国家现象。”〔19〕同时,“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核。”〔20〕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强调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1〕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明确定位。”〔22〕也有学者表示“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论断凸显了我们党对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提升,表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开始成为我党的根本建设和战略性工程。”〔23〕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历史的唯物论,也是历史的辩证法。意识形态工作之所以“极端重要”是因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向心力。”〔24〕

(一)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要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意识形态能使全党有个统一思想的问题,只有思想统一才可能有行动上的一致。”〔25〕同时,“只有运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来教育和武装全党,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性,也只有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性才能凝聚成全党行动上的一致性和战斗力。”〔26〕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到国家意识形态中,确保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站在党的前途命运的高度,何怀远教授给意识形态工作做了深刻的解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把党的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转化为全社会的意识形态,使执政党的理论信仰、价值观念、理想目标、执政理念、施政方略、政策主张成为社会成员的共识,让人们自觉地用执政党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27〕

(二)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目前来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是“西强我弱”,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国家的长治久安是重中之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很多学者深刻总结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入侵。并得出这样的结论:“打赢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遭遇战,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28〕张国祚教授也表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兴亡盛衰;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国家,难免一打就败;而一个没有意识形态防线的国家则会不打自败。”〔29〕

意识形态工作好坏与国家长治久安的辩证关系,是经过历史反复证明的。因此,只有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去考量,才能使意识形态建设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事关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凝聚力向心力作用。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成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就要发挥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向心力作用。有学者表示,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凝聚社会共识、为中心工作提供价值支撑、为中心工作赢得话语权。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向心力作用是贯穿到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必须高度重视。我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之所以能够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并取得丰硕的成果,离不开党的指导路线、方针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苏振芬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出发,对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向心力作用给出了解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上的统一。”〔30〕

三、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研究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1〕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如此,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界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的表述,普遍认为:新形势下对于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2〕

(一)关于“根本任务”研究

中国共产党能够走上历史舞台,夺取政权,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当前,新形势下强调根本任务就是要确保思想建党的根本不能丢,马克思主义不能丢。将“两个巩固”定位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之根本,是由于他涉及到党的前途命运、涉及到国家长治久安、涉及到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同时确定“根本任务”的目的就在于“明确‘根本任务和‘非根本任务的地位和关系,将所有非根本任务都聚集于根本任务,服务并最终服务于根本任务。”〔33〕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艰难探索而作出的正确选择,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科学性、正确性、权威性决定的,是由马克思主义成功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决定的”〔34〕。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人民大众的意识形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与人民大众是命运共同体。”〔35〕

(二)关于“两个巩固”研究

在国家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已经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说服群众、武装群众和掌握群众等方面还存在不足”〔36〕重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决定的,也是由意识形态斗争的格局和情势决定的。”〔37〕新形势下“两个巩固”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定立场和决心。”〔38〕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主流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开辟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空间,其主要经验就是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9〕当前倡导党的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声音层出不穷,“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一元化。”〔40〕也有学者表示,“两个巩固的提出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社会思潮。”〔41〕

“两个巩固”是对我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证明,只有坚持“两个巩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四、意识形态工作新原则研究

意识形态工作做的好不好,只有通过实践、通过行动证明。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行动纲领,如果不同人们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即使它在理论上是基本正确的,那也毫无用处。”〔42〕毛泽东也说过:“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4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在意识形态建设上坚持历史性与先进性的统一、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针对性与务实性的统一。

(一)意识形态建设历史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首要条件。但是“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44〕纵向上看,我党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不动摇,我国“用30年时间过渡到一个消费型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的发展,我们速度更快,学者们用‘时空压缩这个经典词语进行了概括。”〔45〕横向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不无贯穿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中说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46〕有学者表示,习近平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是在中国梦的话语环境中描述和表达的,这种表达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过程。〔47〕中国梦的提出“使我党意识形态需要包容的民众主体更为广泛,使我党意识形态需要包容的利益主体更加多样,使我党意识形态需要包容的价值主体更加多元。”〔48〕实现中国梦要凝聚中国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有力的措施之一,“培养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4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50〕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必将推进实践上的进一步发展。

(二)意识形态建设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1〕这是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必然反映。经济基础是客观存的,意识形态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变革时期,这种反作用尤为巨大。引导得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不好,也会起巨大的破坏作用。”〔52〕把意识形态工作当作一项独立的工作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当作国家建设的一部分,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工作的互动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解答和运用。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意识形态实践工作也应该进入新常态,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有学者认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三权”是党在长期实践中的原则和制度,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要求。意识形态“三权”是增强凝聚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基本要求。〔53〕侯惠勤教授则认为“思想领导权的实现路径就是话语权,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今天是一个挑战。”〔54〕“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程度和基本态度,也要求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55〕

(三)意识形态建设针对性与务实性的统一

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人民对主流观念的认同程度。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党在抓意识形态工作建设上采取了很多扎实有效的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我党通过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小组等载体,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能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针对有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日常行为规范严重背离群众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现实情况,我党实施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的现象,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三严三实”实践活动等等都是从源头上肃清意识形态建设障碍的重要实践。针对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存在“有些高校老师闭门造车,寸步不离书本,在屏幕里观世界,在键盘上读中国,严重脱离时代,脱离实际,脱离实践”〔56〕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是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遵循。”〔57〕

新形势下,在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它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起到支配作用。〔58〕要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共识、调动力量的作用,必须把意识形态的作用机制转移到核心价值观上。〔59〕基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都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这些实践活动无不说明,我党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上始终坚持针对性和务实性的统一。

五、意识形态工作新策略研究

要不断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赋予意识形态建设新策略,以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为此,学界从“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等视阈赋予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建设新策略。

(一)以实现“中国梦”为牵引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梦”的提出是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同时给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梦”是文化传播平台,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变革,实现了意识形态的通俗化、具体化。〔60〕“作为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思想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不仅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成果,而且是我们党和全体人民群众的行动指南。”〔61〕“中国梦”是通过研判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提出来的,具有包容性。基于这样的逻辑关系,雷青松从“中国梦”语境下的意识形态包容性建设为理路,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他认为新形势下,要以“中国梦”为牵引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应当在意识形态建设的“整合力、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影响力、服务力”〔62〕上下功夫。从国家建设角度讲,“中国梦”的提出展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建设高度接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精神为度、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上与中国梦相关联,其基本包含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中国梦的实践辅相成、互为依托。〔63〕从国际上讲,“中国梦”的提出策略上回避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直接对立,减少了我国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阻力,同时体现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国际辐射力和穿透力以及我国意识形态的包容性。〔64〕

(二)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着力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明确目标,当前我国进入“十三五”建设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从“建设”到“建成”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有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主流意识形态作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65〕意识形态建设搞得好不好,“意识形态是否具有真正的影响力,关键在于它反映现实的程度,对现实的解释力度。”〔66〕除了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重要的是要让人民切实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改善,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意识形态建设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着力点。“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以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作为重要社会基础,紧密结合解决社会重大现实问题、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67〕同时,还要在坚持人民性上下功夫。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党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运用和表现,“我国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最终要达到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68〕因此,“作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承担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因而,其意识形态要最大限度地代表多数人的利益。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党的利益与国家、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69〕随着国情的多样性变化,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意识形态建设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意识形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70〕

(三)以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为重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71〕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建设和斗争的主阵地。学界也根据这一特点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新型媒体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总体上看,我党面临的网络意识形态挑战越来越严峻,只有不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才能取得更大成效。因此,“加强意识形态舆论阵地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亲和力是搞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等新兴媒体建设的运用,在话语体系、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等方面主动求新求变,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72〕同时,由于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起步较晚,我党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经常都是以被动删堵为主,新形势下,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应该注重主动疏导而不是被动删堵。“比较而言,‘禁和‘堵只是下策,最好的出路是尊重群众、相信群众、重在疏导。让各种意见和观点得到充分表达,在准确汇集和分析民情、民意的基础上,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民理解、信服,或至少达成谅解,以待时机成熟时解决问题。”〔73〕此外,学界也普遍认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建设是重中之重,也就是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要在线上、线下下功夫。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任务。”〔74〕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入侵愈演愈烈,除了正面宣传,还必须通过“信息网络监管体系完善与网络信息技术研发,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网络防御能力。”〔7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反映了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建设认识上的深化,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揭示出一个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规律:“虽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任何现存的东西,只有被认识才能被改造,只有被认可才能稳定存在;任何理想中的东西,只有被认同才可能成为人们的理想目标和现实追求,最终才有可能变为社会现实。”〔76〕只有不断把握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意识形态工作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3〕严书翰.8·19重要讲话的深层蕴含〔J〕.人民论坛,2013,(09).

〔4〕邹庆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探析〔J〕.长白学刊,2014,(06).

〔5〕石云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02).

〔6〕秦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体会之一〔J〕.前线,2013,(09).

〔7〕〔23〕金海斌.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原则思考〔EB/OL〕.人民论坛,2014.

〔8〕王锁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J〕.唯实,2014,(01).

〔9〕李晓梅.网络谣言泛滥的根源〔J〕.红旗文稿,2013,(16):12.

〔10〕谈际尊.社会思潮多样化发展态势与意识形态建设新策略〔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01).

〔11〕〔12〕邹庆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探析〔J〕.长白学刊,2014,(06).

〔13〕〔14〕杨金海.关于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02).

〔15〕吴学琴.媒介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及其建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1).

〔16〕张显龙.网络信息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控制力体系的构建〔J〕.现代传播,2013,(12).

〔17〕贾可卿.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机遇、挑战与反思.〔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06).

〔18〕杨静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学刊,2014,(08).

〔19〕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2).

〔20〕赵欢春.“国家治理”理念下意识形态安全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0).

〔2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22〕田心铭.略论意识形态工作的几个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02).

〔24〕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25〕陈泽伟.意识形态事关前途命运〔J〕.瞭望新闻周刊,2013,(34):38—39.

〔26〕王锁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J〕.唯实,2014,(01).

〔27〕〔28〕何怀远.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认识.〔J〕扬州大学学报,2015,(01).

〔29〕张国祚.怎么样看待意识形态问题.〔J〕红旗文稿,2015,(08).

〔30〕苏振芬.巩固马克思主义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若干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02).

〔3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G〕.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

〔3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3〕何怀远.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认识〔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

〔34〕苏振芬.巩固马克思主义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若干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02).

〔35〕周前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体意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01).

〔36〕陈燕红.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亲和力的路径探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员学报,2014,(02).

〔37〕何怀远.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认识〔J〕.扬州大学学报,2015,(01).

〔38〕马绍孟.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9).

〔39〕汤荣光.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脉络与基本经验〔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40〕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2).

〔41〕袁银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

〔42〕恩格斯.至费里德里希·阿道夫·左尔格〔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4.

〔43〕毛泽东.实践论〔M〕.人民出版社1991:287.

〔44〕〔46〕〔49〕〔5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5〕吴传毅.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基本框架与核心思想.〔J〕求索,2014,(09).

〔47〕孟宪平.习近平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的思想论析〔M〕.探索,2014,(05).

〔48〕雷青松.中国梦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建设〔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02).

〔50〕李志伟,王思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点睛之笔——中宣部副部长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2-11-12(09)。

〔52〕张国祚.怎样看待意识形态问题〔J〕.红旗文稿,2015,(08).

〔53〕夏自军.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01).

〔54〕侯惠勤.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2).

〔55〕孙洪敏.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J〕.红旗文稿,2015,(13).

〔56〕牛沐.高校思想宣传适应“新常态”才能“入脑入心”〔EB/OL〕.人民网,2015-01-30.

〔57〕王永贵.扎实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5,(04).

〔58〕申德成.略论新形势下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EB/OL〕.人民论坛.

〔59〕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2).

〔60〕杨建新.“中国梦”的思想根基与意识形态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0).

〔61〕王永贵.关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重大问题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4).

〔62〕雷青松.中国梦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建设〔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02).

〔63〕孟宪平.习近平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的思想论析〔M〕.探索,2014,(05).

〔64〕钟明华.论“中国梦”的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意蕴〔J〕.青海社会科学,2015,(05).

〔65〕徐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固化路径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3,(04).

〔66〕黄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13,(06).

〔67〕徐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固化路径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3,(04).

〔68〕金慧.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5,(02).

〔69〕武振华.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现代化的思考〔J〕.理论探讨,2015,(04).

〔70〕阮博.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及其建设〔J〕.探索,2013,(3):183—187.

〔71〕中宣部理论局.指导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72〕邸乘光.关于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4,(06).

〔73〕贾可卿.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机遇、挑战与反思〔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06).

〔74〕曾维伦.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策略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75〕张显龙.网络信息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控制力体系的构建〔J〕.现代传播,2013,(12).

〔76〕何怀远.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认识〔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新进展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在线分析仪表和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新进展
2016年EMSEV学术研讨会与震磁研究新进展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新进展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新进展及启示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