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阔家头巷和阔街头巷

2016-03-04黄恽

苏州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网师园苏州人小巷

黄恽

阔家头巷和阔街头巷

黄恽

带城桥路东有一条东西向小巷,如今叫阔家头巷。

这条小巷通向古典园林网师园,其西巷口有沈德潜故居,如今用作昆剧传习所,网师园东,则有玄通寺,过去住着书家萧退庵,清朝时因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改称元通寺或圆通寺,如今是一个私人会所。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费孝通父母一家也居住于此。

这条小巷经常走过,去网师园,或只是从巷口路过。巷口有一个标志牌,写着阔家头巷,下面还有它的简介。

一天早晨路过此巷,我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阔家头巷,民国有写作阔家豆巷的。今天忽然想到,很可能过去有条阔街,这里是阔街的起头,故名阔街头巷。吴语中家、街音近同。如今十全街后段是住家,过去是没有的,应从阔家衔接红板桥(今十中后门汉白玉桥)过桥转凤凰街。”

阔家豆巷的说法,印在民国报纸上,我写文章曾使用过,刊出后,有读者来信纠谬,认为错误,当作阔家头巷。我向他说明,我这么写是有根据的,出典便是在民国报纸上。费孝通1927年在《水荇》上写文章,也写成阔家豆巷。该读者虽没有再说什么,但我察觉到他内心并不服膺。

这且不去管它。

民国厘定地名街巷名,要到三十年代前后,在此之前,只有出版的地图上有固定的名字,并不像我们现在,每个路口,街巷口,都有路名标志,甚至每家人家的门口都有门牌。起码在1927年前,苏州的路名地名是基本固定,但并不直接标明,而小街小巷虽然有固定的叫法,但不一定有固定的写法。虽然也有邮政,电报,甚至电话,但由于城市不大,居民相对固化,几乎大家都是老苏州人,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邻里乡亲,一条街或一条巷,住着相对固定的几家人,富人是哪几家,穷人是哪几家,姓什么叫什么,一目了然,所以邮递员并不会误投。

而这些街名巷名,苏州人自然用苏州话说,一听也很明白。如临顿路,总叫做伦敦路,养育巷,总叫做羊肉巷,人民路,以前叫护龙街,听起来也像是说卧龙街。还有乔司空巷,这个巷名,苏州人叫起来,颇不雅驯,仿佛是有龙阳之好的“同志们”的行为。

阔家头巷,如果由苏州人叫起来,就有下列这些可能:阔家豆巷、阔阶头巷、阔街头巷等等。因为没有向市民发布正式的定名,所以这么多写法,其实都对。起码读出来都是这么一回事,关键是苏州人一听就明白指的是哪里。

如今的苏州十全街,是上世纪50年代之后拉直并定名的。我这么说,或许会有人摇头。且慢,听我道来。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十全街过去分两段,第一段是大太平巷,从人民路口到乌鹊桥畔,第二段是十全街,从乌鹊桥东到带城桥到葑门。这条街中间原先是一条河,分上塘和下塘,长洲路和滚绣坊、迎枫桥巷是上塘,如今的十全街朝北一排房子,过去反是街道,而如今的十全街,过去是房子,经过拆宽了的。

如今的带城桥路,过去是一条小巷,叫带城桥巷。带城桥也就是一座小桥。反倒是十中后门的那座桥,过去是个木桥,叫红板桥,住在葑门或十全街后段的人到凤凰街去,往往走红板桥,而不走带城桥。

根据这些情况,所以我判断阔家头巷,很可能原称阔街头巷。即当年存在一条阔街,它的起头是这条巷,所以叫做阔街头巷。从字的组合上看,街头巷尾,街和头才配,家和头不配,而且用阔来形容家,也不是苏州人的习惯,苏州人叫发财人家总称富家或大富之家,阔一般用来形容宽度。

我发了那个微博后,我的朋友何文斌先生在网上和我说:这种说法有点道理,他可以去查查老地图。不久他果然找到一张1914年的苏州地图,果然上面标的是阔街头巷。而这条阔街,我们现在看看狭窄不堪的小巷,它延伸到五龙堂的怀厚堂王宅的门口。

时光是最厉害的改造家,不过百年,这一带称为沧桑巨变也不为过。如今的年青人大概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即使如我,也只能凭经验推断一番,所幸推断得并不离谱。

不妨抄一下百度百科上阔家头巷的介绍:

“阔家头巷是苏州市城区东南部的一条街巷,古典园林网师园坐落于巷内。

“阔家头巷位于苏州市带城桥路北段东侧,东接网师园南端,西出带城桥路。巷长191米,宽3-10米,1991年改弹石路面为水泥砖路面。

“阔家头巷为网师园正门所在,传旧时巷内有圆通寺,称圆通巷。冯桂芬《苏州府志》作阔街头巷。清代居巷内多为贵人,用钱阔绰,故名。民国《吴县志》作阔阶头巷。《苏州城厢图》标作阔家头巷。”

由于没有统一定名,这条小巷在过去文人学士的笔下也有各种不同表述,不过我并不认可巷内多阔人,用钱阔绰的说法,这是后人想当然,哪有一条巷子所有人都大手大脚挥霍豪奢被世人据为口实的?还是《吴县志》的说法更近事实,作阶,也还不错,因为这里近河道,或踏渡上有阔的石阶,从道理上也通。《苏州城厢图》则是按照吴语的读法写下来的,很意外地被如今的地名办援用了。

冯桂芬毕竟不凡,他编的《苏州府志》作阔街头巷,才是最准确的说法,因为这条巷在阔街的顶端,故更准确的说法是阔街头巷。

当然,由于历史沿革和使用习惯,地名纷歧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妨碍交流和达意,大家马虎一点,生活才更多情趣。

猜你喜欢

网师园苏州人小巷
《古村小巷》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小巷深处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网师园的岛屿、深山与幽径
张建霖
一本杂志和她的生活观
便士小巷
本当锦上添花,岂料瑕已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