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家风”

2016-04-08孙悦良

苏州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山芋猪肝兄弟俩

孙悦良

舌尖上的“家风”

孙悦良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尝过的味道最是深刻。哪怕你长大了尝尽了山珍海味,还是难忘过去那样的味觉,有时是甜美的,有时是辛辣的,有时是苦涩的……时不时会勾起你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些滋味在孩提时代是那样随意和家常,长大后感觉它却似有似无飘散在远方。待我意识到其珍贵,有意无意地尝试着一点一滴地将其与精妙相链接,竟是这样,质实淡远。

桃香弥漫

小时候,院子里有棵桃树,妈说,是她从娘家移栽过来的,没过几年就开始长出桃子了,结的果子一年比一年多,味道一年更比一年鲜。桃子熟了,正好是我们兄弟俩放暑假的时候,桃香总是若有若无地飘进屋子里。自家的桃子不要钱,在农村孩子眼中,那是上好的水果,我俩没事就去摘着吃,肚子总是吃得鼓鼓的。奶奶常说:“少吃多滋味,多吃烂肚皮。”我俩偶尔吃多了也会拉肚子,奶奶的话刻到我们心里了,吃起桃子来也就有所节制。桃子疯长,不吃也浪费。于是摘了桃子就去与小朋友们分享,桃树下常常聚满了村子里的小朋友。大伙儿一起边吃桃,边做游戏,偶尔也会被从桃树上掉下来的刺毛虫扎得又疼又痒……

兄弟俩最开心的是,家里来客人了。爸爸招呼一声:“老大老二,上树摇一枝!”这是爷仨之间的暗语:倘若来客是三人以下,只摇一树枝就够了,三人以上,则摇两树枝。兄弟俩听了,哧溜一下没了踪影,速落落就上了树,轻轻一摇,成熟了的桃子就如雨点般地落在了芦菲上、鸡窝上、泥地上,半脸盆熟桃够人享用了。自家产的桃子天然无公害,完全不用洗,直接剥了薄薄的皮,就露出了鲜灵灵、水汪汪的桃肉。我家的桃,桃肉是离核的,咬一口甜香弥漫,清凉无比。桃子鲜落落进了客人的肚子,听到客人一声赞,兄弟俩真是自豪得无以复加了。

那时候公社干部下乡,走累了、口渴了,喜欢到我家坐一坐。父母便招呼大家,在我家东门口,摘下大沿帽,乘乘风凉,当然忘不了奉上自家的鲜桃给大家解解渴。大伙儿大快朵颐后啧啧称赞,我家的那棵桃树也美名远扬了。我工作后,已成为苏州市领导的几个原公社书记遇到我,还时不时提起那棵结出鲜美果子的桃树,与猴子般上树摘桃的兄弟俩。

有一年夏天,桃子大丰收,满村的孩子、四邻、亲戚都吃到了,树上的桃子还在陆陆续续地往下掉,姑妈就带着我到心田湾的粮库去卖桃子,进账多少早已忘了,可我的口算能力从此突飞猛进。

如今,阳山的水蜜桃、凤凰的水蜜桃,还有家乡七都“冠华一号”仙桃,个头大,色彩艳,科技的力量使得仙桃出落得愈发漂亮。只是这些桃子,吃起来总没有小时候吃自家桃树上长的桃子那般惬意和陶醉。难道是这其中少了一份无邪的天真?还是少了一份分享的喜悦?真是感觉味道略显平淡。时过境迁,那些桃香弥漫的夏天分明一直驻足在我的味蕾,不咀嚼自难忘!

无法下咽的猪肝

迄今为止,我走南闯北,吃过不少独特地域特色的美味佳肴,也尝过尽显当地风味的琳琅小吃。甜的苏帮菜肴自不用说,辣的川菜,臭的徽菜,酸的苗汤,甚至连西藏的血肠、干肉、糌粑我都能吃,唯一难以下咽的却是那营养丰富、香味扑鼻的炒猪肝,这缘起童年的一件小事。

农村有一习俗,芒种过后,要请娘舅、姑父吃顿饭。我上二年级那年的一天中午,放学回来之后,闻到灶屋间散发出阵阵少有的、诱人的香味,小鼻子循香而去,发现在碗橱里,有一碗热气腾腾的大葱炒猪肝。实在抵挡不住诱惑,就捡了一块尝尝。一直尾随着我的弟弟也踮起脚尝了一块。我寻思:“妈今天怎么舍得烧这么好吃的荤菜?”索性把它拿出来,放在灶头上,和弟弟你一块我一块地吃了起来。很快,猪肝只剩下半碗了,赶快止住,妈回来保不准是要骂的。

傍晚,妈妈提着一沓作业本下班回家,准备烧晚饭,打开橱柜看到一碗猪肝只剩半碗了,立即知道是怎么回事,把我们兄弟俩叫来审问。我不得不招了实情:“我们确实不知道要待客用,是我们偷吃的。”妈气极了:“老二还没上学不懂事,老大你带头偷吃,小时偷根针,大了偷块金!”举手正朝我打来,“同犯”弟弟忙叫道:“哥,快跑,往桑田里跑。妈刚烫的头发,桑梗要扎住的,追不上你!”我听了撒腿就跑。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晚,娘舅们酒酣饭饱刚走,我挨了一顿毒打,那真是刻骨铭心的。记得实在气极了的妈,拿着板凳打得我的小屁股通红,两天后才渐渐褪去。事后听弟弟说,聪明的妈傍晚又炒了半碗大葱,垫在碗底,才在晚宴上勉强蒙混过关。

可是,从此以后猪肝与我无缘了。上大学、进机关、赴西藏、回家乡,但凡有猪肝这道菜,我的筷子就没法朝它伸过去。妈退休到城里来住了,有一天,特意买了上好的猪肝,炒了一碗大葱炒猪肝,等我来吃。我虽把猪肝夹到了嘴里,却还是咽不下去。妈近乎哀求我了:“老大,那时家里条件差,怕出洋相。妈当时的确是火的,但不该打你。如今条件好了,你要吃什么样的猪肝,妈都给你做!”我听了居然哽咽了:“妈,看见猪肝我就不想吃,可能当年真不该偷吃猪肝。”

贪吃、偷吃,换来一顿毒打和长久的内疚,烙下了印,终身都不敢碰。谢谢妈妈,给了我这样一次舌尖上的教训!

吃小鱼,烹小鱼

生长在太湖边,工作在太湖边,爱吃鱼那是自然而然的。尽管现在离开了太湖岸边,淳朴的庙港渔民每每给我送些杂七杂八的鱼。但这鱼只有我独享,因为都是些小鱼仔,如:鳑鲏鱼、穿条鱼、塘鲤鱼、梅鲚鱼……稍微大一点的最多也就是太湖的激浪鱼、昂刺鱼、鲫鱼之类。有时用菜梗烧,有时用咸菜烧,我吃得津津有味,儿子却总是埋怨:“爸似乎是我家的猫,专吃小猫鱼,就不怕骨头梗咽住喉咙。”其实,夫人和她妹妹自小在镇上长大,隔壁就是鱼行。老板见姐妹俩乖巧,随便送送都是盈斤的大鱼,夫人那舌头哪有这功夫辨出小鱼里的网丝骨。时间久了,夫人实在熬不住了:“请你的渔民朋友今后能不能送点大鱼?别让全家光看着你吃啊!”

我爱吃小鱼,在庙港当书记时就有名。这一偏好也是缘起我的童年。那时的农村早晚两顿粥,中午只有亲戚朋友来了,才舍得买上点荤菜。如果吴溇的舅公半上午过来,我们兄弟俩先把家河埠头的帐网扳起来,运气好会有些小鱼小虾,如果实在没有,就只能去南边漾滩的扳罾上去买点鱼,或是找村子里的捕鱼能手,央他下河去抓、撒丝网去捞。其实,买到的也都是小鱼,即使是仅有的几条,奶奶或与咸菜、或与笋丝、或就萝卜烧成一大碗,权当荤菜待客,也是极拿得出手的。每逢菜花时节,小穿条鱼实在是多了,奶奶会放到油里氽氽,再晒成鱼干,随便啥时都能作为喷香的佳肴,我从小练就了吃小鱼的超强本领。偶尔遇上大鱼,一时吃不完便会坏,奶奶就掐头去尾,把肉段腌起来。于是我的味觉中,大块鱼肉都是咸鱼,只有小鱼是新鲜自然的,连头带骨都能咀嚼,而且很下饭。冬天的梅鲚鱼、鳑鲏鱼烧咸菜,凉了之后结成鱼冻,还可以当吃粥的上好小菜呢。

奶奶烹饪小鱼,是我少年时常见的一景:她小心翼翼地,翻来覆去氽也好,煎也好,过完油的每条鱼都是黄灿灿的、老辣的样子,不掉一块皮,盛到碗里色、香、味、型俱佳。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若让奶奶主政一方,不定政绩斐然呢。

洋人只会吃大鱼,吃条太湖的大白鱼,鱼刺都梗在喉咙口的。我当过三年苏州市外办主任,竟然四次餐后陪外国友人上医院捡鱼骨头。我心中默默感慨:中国人不管是理家也好,还是治理一方也好,就该如烹小鲜那样少折腾,如需反复,也不能掉一块皮,要有方法和水平。

我吃山芋猪吃皮

每到冬天,山芋是江南农村的主食。早上煮山芋或煨山芋,晚上炖个山芋汤。如今的健康养生专家都推崇这样的绿色食品,可在当年,我们都吃腻了。

小时候,村子里的孩子,几乎都是捧着一个热呼呼的山芋走进教室的,我们兄弟俩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兄弟俩的书包里都放了个尼龙袋,是用来装山芋皮的。起初,我们在教室里捡,后来同学主动把吃剩的山芋皮给我们。教室干净了,也可防止有人脚踏山芋皮,意外滑跤。母亲关心家里的两头猪,听人说猪也需要吃点粗粮,山芋皮喂猪是最好的。后来读了书就知道了,山芋皮原来比里面的肉更有营养。那橙黄的甜心山芋,是从肥沃的旱地里种出来的,又甜又香,人吃了都交口称赞,别说猪了。于是小时候,每天早上我们捧着山芋上学,中午拎了袋山芋皮回家给猪吃。我家养的猪总比别人家的早出栏,养得膘肥肉壮、毛色发亮、皮肤红润。

孩提时代的这一习惯,让我现在吃山芋时,还自觉不自觉地保留山芋皮。如今超市里逛逛,看到现在还有卖日本人工合成的紫颜色的山芋,回家蒸了一吃,这山芋居然没皮!转念一想,现在家里也没猪养,养猪的农场主也早已改用混合饲料,谁还想得到山芋皮的妙用?“我吃山芋猪吃皮”的习惯随风而去,日后再也没有与猪共享山芋的乐趣了,想想真是太冤枉!

猜你喜欢

山芋猪肝兄弟俩
兄弟俩
宝宝补铁辅食
——猪肝泥
山芋飘香的春天
山芋飘香思绪浓
挖山芋
猪肝怎么煮才安全健康
猪肝熟透食用才安全
喜欢学数学的兄弟俩
米和厘米兄弟俩
山芋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