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构建“三有”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2016-03-04许倩倩浙江省宁波科学中学
许倩倩(浙江省宁波科学中学)
历史与社会构建“三有”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许倩倩
(浙江省宁波科学中学)
在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三有”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结合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从“有趣、有序、有效”三个方面入手,就历史与社会“三有”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三有”课堂;有趣;有序;有效
一、“三有”课堂——“趣味”导向
“三有”课堂首先要求“趣味”导向,强调课堂应该妙趣横生,如同一个磁场能够深深吸引学生。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音乐等各类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
【案例一】
2015年慈溪市优质课评比中,慈溪实验中学的戚老师在执教《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时,在“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的措施”这一重点的处理上,教师通过历史图片的方式再现了汉武帝和大臣共同议事的场景。紧接着该教师又抛出汉武帝的三个“烦恼”,并通过录音的方式进行群臣对话,通过大臣的群策群力,汉武帝的烦恼迎刃而解。历史图片加上生动的模拟录音,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场景中。最后教师又拿出“圣旨”实物,要求学生“即刻拟旨,告示天下”。“圣旨”实物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汉武帝的身份拟好诏书,并上台宣读圣旨。本堂课中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轻松掌握了本课重点。
二、“三有”课堂——“有序”保证
如何让一堂课兴趣盎然,还能保证一定的课堂秩序?“有序”是“三有”课堂的保证。我们所阐述的有序教学,它是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形成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使自主教学有条不紊地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提高其有效性。具体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并及时掌控课堂纪律。
【案例二】
某实习教师在执教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显著》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东西部的差异进行比较”。由于教师没有限定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思考,学生思维漫天飞舞,有些答案引起学生哄笑,课堂秩序一度陷入混乱。再加上实习教师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应对课堂突发事件,课堂很快进入无序状态,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三有”课堂——“有效”达成
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具体到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需要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方面着手。
1.教师教法——提倡“三多一少”,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三多一少”,即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多,老师的讲授时间少。“三多一少”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目标高效达成。
【案例三】
2016年宁波中考复习会上,鄞州区邱隘实验中学邬老师执教《和平与发展》热点专题复习课。邬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热点材料,联系书本知识,小组合作设计1~2个问题,做好答案。出题后请小组派代表展示设计的问题。邬老师要求学生“出题”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并通过“动口”的方式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对学生所出题目的“病症”分析,邬老师适时对学生进行非选择题的解题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学法——推广“展评学习法”、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
所谓“展评学习法”是指个人自学或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方式向全班学生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学生对展示者进行点评、质疑,在评的过程中引发对问题的思辨,探寻知识的本质或规律,实现知识的建构。“展评学习”通过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很好地达到了生生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案例四】
我在执教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人的发现》这一课时,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两个探究任务:一是查阅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相关信息;二是选择文艺复习代表人物中的某一位,对其作品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尤其要求和中世纪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领会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和意义。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两个任务。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探究成果。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师,应多将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方法、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五】
在教学“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实践性探究题:“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不解之缘”。中国有许多港口城市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广州、扬州、泉州、南京等等,当然还有宁波。那么,历史上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该主题,自主展开探究。
总之,营造有趣的教学情境,构建有序课堂流程,培植有效课堂生态,在“三有”课堂道路上不断潜心践行,高效课堂并不是梦。
高慎英,刘良华.有序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