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2016-03-04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王永凯

学苑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师生关系体育教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 王永凯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王永凯

小学体育教师观念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关系

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以往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构建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求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下面就个人见解浅谈如下:

一、转变教师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学习方式、个性心理特征等相关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类,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以及每类学生中的层次差异,结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教学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练习难度,以及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发挥和发展,从而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我们体育教师,要结合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中活而不乱,严而不死。促使我们体育教师教学紧紧围绕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中心,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有这么一句名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标要求下的体育教学,教师应该参与到教学中,营造体育运动的气氛,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运动中的成功和失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运动精神。

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尽量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如在学习投掷技术时,因为动作比较枯燥、单调,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比赛的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少年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譬如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可运用游戏、竞赛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超前跑、报时跑等。提高学生兴趣,构建学习的主体性。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参与”和“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旺盛了,思维也非常活跃、流畅了。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体育教师是学生情绪的领头军,想在课堂上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饱满的精神,充满自信,带着愉快的情绪走进课堂,上课开始的瞬间就要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其次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营造一种快乐、和谐、平等、合作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体验情感。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要充满信心,多发觉学生优点,用最恰当的方式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表扬,要多引导鼓励,让学生增加自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总之,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才会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从而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1]郭建昆.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教育导刊.2007.1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师生关系体育教师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