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与心得
2016-03-04高秀丽
邢 伟 高秀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山东青岛 266580)
材料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与心得
邢 伟 高秀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山东青岛 266580)
新生研讨课是一种专门针对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研讨课程。近年来,新生研讨课在我国部分高校得到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和独特的教育价值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本文结合我校材料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课程模块的组成,各模块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经过我们对材料专业新生研讨课授课内容、组织形式的精心设计,教学效果良好,为我校材料专业新生开启大学四年生活,起到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
大一新生 新生研讨课 互动授课 材料专业 科技创新能力
“新生研讨课”首先由美国哈佛大学创设,是目前西方国家大学为大一新生普遍开设的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为:新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强,老师与学生以讨论为主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过程。这类课程多以研究和探索为导向,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围绕老师选定的专题,在老师-学生、学生-学生间进行平等的互动与交流。该课程对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合作精神,训练批判思维、交流表达、写作等方面的技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内部分大学如清华大学[1]、中国人民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4]、,西南财经大学[5]、南京理工大学[6]、北京工业大学[7]和上海大学[8]等高校也开设了类似的课程,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我校材料学专业自2013年以来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以下结合我校材料专业过去几年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我们在该课程上的相关教学经验和心得。
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我们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以行政班为单位,每个授课班级大约在30人左右,一般由4位资深教授来组织授课。上课内容从总体上分为讲述和研讨两部分。其中,讲述模块分为以下四部分进行:
(1)我校材料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概况。介绍的具体内容包括我校材料学科及专业的发展历史及重大事件;我校材料学科的导师介绍、研究团队、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介绍我校材料学科实验室和研究室的分布情况、主要仪器设备;以及近年我校材料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读研总体概况等。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增强我校材料专业新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材料学专业本科生的大学生活规划。授课的内容包括为材料专业新生解读未来四年大学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重要课题,例如如何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如何处理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会工作、科技创新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如何看待转专业、辅修学位、双学位、四六级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毕业设计、保研、就业等课题。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使大一新生从入学之初就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树立正确合理的目标,促使他们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的发展平台,来健全人格,塑造优秀的意志品质。
(3)材料学专业大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具体介绍材料学本科专业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知识结构,以及构建合理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去合理设计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通过专业方向选择、课程选择、辅修或双学位、课外阅读等途径来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
(4)材料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授课内容包括材料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所需的基本素质、基本内涵、培养方式及培养目标;介绍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表达形式,以及对今后自身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介绍大学阶段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如申请国家、学校和学院各级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参与“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以引导他们在大学阶段就能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培养科技创新素质和能力。
而授课内容的研讨部分,由授课教授负责组织5-6个研讨小组,结合讲述部分4个模块的内容,每个模块至少设置半小时的讨论环节,由授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限定讨论的主题,如你期望中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你希望从大学获取什么?或者设计成主题辩论的形式,针对具体的课题展开辩论,如专注学习/参加社团,考研/就业等。由每一组学生来参与讨论,授课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讨论表现给出该环节的成绩。在授课过程中,大学生参与讨论是一个必修环节,这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可以深度的参与教学,并通过参与课程而受益。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经过我们对材料学专业新生研讨课授课内容、组织形式的精心设计,使得我校材料学科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激发其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会正确合理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从某中意义上说,我们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为我校材料学专业学生大学四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达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1]旋天颖, 黄伟. 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的经验与分析. 中国大学教学, 2014, 2, 33-36.
[2]赵慧.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意识的培养—新生研讨课授课实践与思考. 计算机教育, 2014, 2, 1-4.
[3]俞丽莉, 程海正, 程先华. 开设纳米技术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体会. 中国大学教学, 2013, 8, 38-40.
[4]宋光辉. 开设新生研讨课“教育与经济”的三点思考. 中国大学教学, 2011, 4, 44-46.
[5]刘俊霞, 张文雪. 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6, 146-148.
[6]黄爱华. 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大学教学, 2010, 4,58-60.
[7]王辉, 潘敏. 新生研讨课发展历程及中美新生研讨课类型划分. 教学研究, 2013, 6, 57-60.
[8]陈方泉, 杨辉. 新生研讨课建设的困难与破解之策—基于上海大学的实践探索. 中国大学教学, 2014, 6,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