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昨天,立足今天——浅谈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2016-03-04浙江省开化县苏庄镇富户小学王兆进
浙江省开化县苏庄镇富户小学 王兆进
把握昨天,立足今天——浅谈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浙江省开化县苏庄镇富户小学王兆进
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小学数学的教材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教材的应用创新进行分析,并采取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效对策。
解读创造性质疑合作交流
俗语有云:“学生一杯水,教师一桶水。”可见,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和广博的学识,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必须对学生深入了解;解读教材是关键,只有对教材悉心钻研,深入挖掘教材,并能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不至于走马观花,华而不实。现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一、搭建理解教材的桥梁
1.剥笋式。
大家都知道,我们吃笋之前,要先把笋的外衣一层一层的剥开,方可见真容,品尝其美味,而解读小学数学教材也是如此。
教材是教师教学之基,学生学习之本,而解读教材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可以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的质量。我们学校倡导打造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要求是充分使用好课堂教学四十分钟,不能浪费课堂教学中的每一分钟,一旦学生有了解读教材的能力,那将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主动获得知识的机会和平台。有“一箭双雕”的效果,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改善了师生关系。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2.生活化。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如何使用教材一直是我们教师的困惑,又如何指导学生解读教材更是我们教师的困惑中的困惑。生活只有与教材相融合,才能犹如枯木逢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学生、挖掘教材、精心备课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超越自然,自由翱翔
1.质疑中解读。
俗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设疑问难,让学生处于认知的矛盾之中,让学生处于悬念之中,让学生产生“新奇”,让学生产生“愤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意愿。
2.合作中解读。
课标理念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合作交流是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交流合作中,相互分析讨论,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从何种角度去理解数量关系,应怎样得出正确算式,这时就要放手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各抒己见,分析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教材。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和你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俩都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的思想。”
让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的读思议的方式,由浅入深叙述算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有计划有组织的小组合作,也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可能有三头六臂的缺陷。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数学教材效果。
记得美国教育家卡赞扎克说过一句话:“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肯于把自己当作桥梁。邀请学生跨上这座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后,高高兴兴地把这座桥拆掉,鼓励学生筑造他们自己的桥。”我们老师在如何使用教材,其实是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教材。看着对教材的解读,由蹒跚学步到快步如飞,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也让学生在解读中品尝到解读教材的味道。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找到解读教材这个支点,撬动这个地球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