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整合,有效解读——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2016-03-04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朱小燕

学苑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诗词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朱小燕

巧妙整合,有效解读——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朱小燕

生动形象、含蓄凝练的古诗词是学生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在教学中,依据古诗词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巧妙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诗词作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作品风格、作品主题、作品倾向三个方向探讨了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以期能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主题、把握作品基调,在赏析中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小学语文阅读错误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是学生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然而传统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单调乏味的讲解使得学生备感枯燥。其实,古诗词不管是作品风格,还是作品主题、作品倾向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能从这些方向着手进行适当整合,从诗词的内容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对比归纳,更能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主题、把握作品基调,在赏析中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一、依据作品风格整合,赏析诗词内容

诗词中的作品风格因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时期的不同而不同,有豪放、婉约的,也有现实、浪漫的,更有华丽、朴实的,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时期呈现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也会有所不同。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诗歌的写作风格入手,适度整合,引导学生从古诗词表达出的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二首古诗为例,《望庐山瀑布》和《绝句》这两首古诗是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的,虽然在内容上都是借景抒情,但李白和杜甫的诗看似是独立的,在教学中,我以二位作者的作品风格着手,将两首古诗串联起来进行赏析。首先以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为引子引起学生对这两首古诗风格的关注,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尽显诗人的大胆想象,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夸张、比喻等手法的妙用。而《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同样运用了拟人、比喻、对偶,两首古诗让人都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感。在进行古诗词解读时,将两首古诗串联起来进行对比讲解,使得教学过程更富趣味,学生不禁对诗词中不露痕迹却又字字讲究工整、富有修饰之美的风格惊叹不已。

千锤百炼的古诗词有着深厚的涵养。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要帮助学生疏通字面意义,更要引导学生透过作品的表面更好地去感性欣赏,加强对作品情感的体验。

二、依据作品主题整合,理解诗词主题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或是忧国忧民,或是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等,借景抒情诗、哲理深刻,主题甚是丰富多彩。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送别诗、咏古诗、战争诗、思乡诗、山水诗等诗词的不同主题进行适当整合,往往能让教学效果大为不同。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两首,主题相同,可以将两首主题相同的古诗进行类比深化,《观书有感》是借景喻理,《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直接说理,两首诗虽然都是借景喻理,却各有不同。《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古诗,精辟地道出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强调了勤奋苦学与知行统一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显得论据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沈括揭开四月桃花开的秘密》以及《纸上谈兵》的故事,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使学生明白学习不仅要靠书本知识,更离不开实践,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很快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诗句主题,对诗的主旨也理解更透彻。再学习《观书有感》一文时,可以引入朱熹的《昨夜江边春水深》,都是重在强调多读书、多积累的重要性。让学生诵读,通过比较,很容易猜想到是作者在读书时遇到困难迎刃而解了。两次的“类比深化”使得学生的认识得以强化,得以提高。

在教学中,引入主题相同的古诗词进行适当拓展和整合,不仅丰富了原诗的内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也能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作品主题。

三、依据作品倾向整合,把握作品基调

每一位诗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生起伏也不同,对人生的领悟也会有所不同,从而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因此,古诗词饱含着诗人的人生经历,反映着作者不同的心路历程。在教学时,将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照,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也能更为深刻。

例如,六年级上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古诗,就能运用整合策略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这在《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以物拟人,处处显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写的是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时的高兴心情,读起来语言遒劲刚健,品起来画面生动传神,此刻诗中的杜甫是开心的,并补充“生平第一快诗”。两首诗一忧一喜,整合起来互为表里,正反对照,可以互相映衬,不管是忧极而惊,还是喜极而狂,都突出了诗人与祖国人民共呼吸、共命运的崇高人文情怀,这样更能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

可见,从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着手,巧妙整合,从诗人遭遇的不同人生阶段而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基调,培养学生高品位的古典诗词的文化修养。

新课改下,文本的解读应该是富有个性和创新的,同时也赋予了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自由解读的权利和取舍重组的权利,只要教师能够立足文本,善于挖掘,巧妙整合,就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古诗词教学重新焕发无穷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含蓄凝练的古诗词中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1]于长侠.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49

[2]李红.古诗整合真出彩[J].新课程:小学.2015.8:243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拟古诗”之我见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