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中国画教学的校本实践与研究

2016-03-04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丁玉娟

学苑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国画中国画校本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丁玉娟

创意中国画教学的校本实践与研究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丁玉娟

创意中国画教学,最难的是“创意”二字,环视全市也不乏国画特色学校,可作品总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也不是说古人的东西不好,而是社会进步了,我们的眼光、表现、作画的目的也都不一样了,因此,可以利用好国画的创造特性,拓展创意思维,进而达到方法、形态表达上的创意。

创意创造特性思维拓展形态表达方法

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和学校在课程结构上的创新和发展,鼓励学校通过设置有特色的课程,体现学校特色,实现学校改革的内涵式发展。我校以“国学修心、国术健体、国艺怡情”为办学特色,其中的“国艺”就包含中国画教学,实施有创意的中国画教学,不仅可以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也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中国画在画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在探索与实践中找寻到了视觉表达上的新突破,线条与色彩表达的独特意境,为人们展示着它永不衰落的魅力。作为身处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孩子们,在吸取传统课程优点的基础上扩大美术作为视觉领域的内容,传统与当代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中国绘画的创新教育,无疑是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创意中国画教学,最难的是“创意”二字,环视全市也不乏国画特色学校,可作品总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也不是说古人的东西不好,而是社会进步了,我们的眼光、表现、作画的目的也都不一样了,怎么样让中国画教学有创意呢?我在本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

一、利用好国画的创造特性

中国画有着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独特性,它的书写性就是其一,自古就有书画同源,首先他们所用的工具都是一样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而中国画中线的表达也正是书法用笔的手段,情之所至挥洒自如的用笔,即便是时至今日,也是极具现代性的。

中国画具有意象性,这里的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所谓境由心生,象由意造。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的融合,现在看来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好像有些“意象”不足,因中国文化是讲求中庸之道的,所以它的意象是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完全抽象了易表现情绪,也易出现雷同,也不好理解;太具象了,有章可循,又好像易受限制,格调不高。二者结合正是我们找寻的方向。低年级的孩子不必为自己无法完全再现而苦恼,高年级孩子也不必刻意“乱画”。

二、思维的创意拓展

这是个多变的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无法用过去所学的,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只靠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我们要求继承传统,更希望推陈出新。

创意中国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拓展,而这种课程教学就衍生出了中国画校本课程。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为迎接快速变迁的新型社会,应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下一代。传统美术教学是一项技能教学,而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提高观察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有了内化的东西才能外化自如。但是这种看不能是大人强加的看,不能是已有概念化的看,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简笔画式教学要逐步退出艺术课堂,把“看”还给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找寻与已有概念不同的地方,边画边“看”,边画边观察。如在教授中国画植物时,就一定要带着学生们仔细观察,画我所看到的,看到别人没看到的,理清脉络才能充分理解,才能在下一步创作中得心应手。

三、形态表达的创意

形态表达可以多角度、多层面的表达,表现梦觉、幻觉、直觉,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心象。可以以超现实手法表达多领域、跨时空和未来性的东西,进而引发新的形式语汇,表现出时代性形式感。

对孩子们进行形态表达的创意训练,不再拘泥于现实形态,而是层层打开,层层剖析,从更多方面进行突破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也让他们的思维更开阔、更灵敏。很多同学在进行了这样的训练之后都会感叹,原来画还可以这样画,我的画也成了一幅“作品”了。这样有的放矢地画,避免了千篇一律,很认真地“死画”。所有的这些训练都是从最简单的、身边的、眼前的开始,生活中的许多形态,通过仔细的观察,你会发现许多特别的细节,从而触发你意想不到的灵感。经过多方位的尝试,达到眼、脑、心、手的协调统一。

四、方法的创意

中国画作为绘画类别中的一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在不断自我发展、完善中,新科技、新理念的加入必将影响到绘画的各种方法。放眼现代社会,中国画创新方法林林总总,新材料、新技法的加入,可谓一个亮点,而我校在材料运用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有一位老师是学习材料学的研究生,和学生们一起探索了综合材料在中国画中的运用。同学们从最基础的撒盐法、水冲法、弹洗洁精法、弹矾弹粉法等等开始实践,加上棉花、涤纶、三夹板、麻绳、布等,通过分解、组合,将各种材料、工具运用到中国画作品里面。使得中国画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画面语言也更加丰富,学生们也更加兴趣盎然。

我校开展的中国画进课程已开展到了第三个学期,达到了所有年级都开展的状态,在此期间,学生表现出对中国画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学习热情。但是“创意中国画”的路还有很长要走,创意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还需要再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2]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钱初熹.中国画教育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上海艺术家.2007(04)

猜你喜欢

国画中国画校本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中国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国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