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与执政理念

2016-03-04刘明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念群众

董 焱,刘明远

(西安科技大学 思政部,西安 710054)



[政法论坛]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与执政理念

董焱,刘明远

(西安科技大学 思政部,西安710054)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治理国家的整体认识,是党的执政活动的根本原则。随着执政实践的不断丰富,执政经验的不断积累,执政环境的不断变化,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也必须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一直没有变化。群众路线始终是贯穿于不同时段执政理念的中心线索,体现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反映了党的执政理念的一脉相承。

群众路线;执政理念;民本思想;一脉相承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执政的一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最早是“为人民服务”,接着是“三个有利于标准”“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再到现在的“造福人民”,群众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中心线索。新一届领导集体因此也发出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科学论断。

一、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

执政理念代表着一个政党的执政态度,是在执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治理国家的整体认识。执政理念以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模式贯穿于党的执政活动之中。经过我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总结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独特优势,人民是党的胜利之本和力量之源,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路线的观点具体体现在党的执政宗旨中。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关于党群关系的理论构成。说明无产阶级政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贯做法。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关人民群众理论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批驳德国唯心主义者针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言论时,提出社会活动是由人所构成的“群众的活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行动着的群众”;[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在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中,社会历史的主体创造了历史内容,历史前进方向的掌舵人是全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行动掌控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节奏和结局。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越多,越会导致历史活动的深入与发展。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作用。首先,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为社会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和前提。想要创造物质财富,想要满足社会必需的生活、生产资料,劳动群众就要掌握适当的工具,在艰苦劳动过程中把自然资源变为物质财富。在工具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中,逐渐促使生产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不断上升。其次,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活动在满足了社会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劳动是精神财富的创造源泉,一切科学理论、人文思想都源于劳动实践。再次,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变革,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中创造财富,也改造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关系的变革,虽然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必须要借助于社会变革的主体——人民群众才能实现。

(二)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存土壤

民本思想是中国历代思想家所关注与研究的话题,这些观点主要揭示官民之间的关系。殷周时期,统治者“率民以事神”,在鬼神与民众之间,“先鬼而后礼”是说要尊崇鬼神,鬼神地位最高。周灭殷以后,统治者观念有所改变,主张“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以人为本”,是说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要考虑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民贵君轻”和“君舟民水”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执政理念。《孟子·离娄上》中描述了获得天下和民心的方法:“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只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能得到天下;“得其心,斯得民矣”,只要得到民心,就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贞观政要》记载的治国理念是“以百姓之心为心”,强调统治者要关心百姓需求。这些都在阐明得民心的重要性,但受制于阶级利益的局限,古代民本思想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逻辑线索:“得民心”是手段,不是最终追求的结果。“得民心”是为了“存社稷”和“固君位”,前者是后两者的必要条件,“得民心”的目的是为了拉拢人心,稳固统治地位。这些观点表明古代统治者对民众有一定的正确认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近代,孙中山先生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姿态,在充分学习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三民主义”,提出“三大主义皆基于民”的观点。虽然“三民主义”理论没有全部接受中国革命的实践检验,但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推进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在近代时期的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内涵的确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民族文化中吸取丰富的文化营养并勇于创新。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来改造传统民本思想,全面阐明了“人民群众”的概念,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伟大作用,创立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922年7月,党的二大会议上形成的组织章程,指出党的一切运动要“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在1933年6月毛泽东同志指导查田运动时,第一次使用了“群众路线”概念,指出如果查田工作过程中不划分阶级路线,不走群众路线,如果群众不支持,那么查田运动就没有任何结果,导致的后果就是群众不满意,“阻碍查田运动的进行”;[2]抗战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在战斗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备,1943年6月,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泽东同志对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做了描述:凡是正确的领导方法,一定“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中收集群众意见,以群众的立场去发现问题,不放过任何细小的建议,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后,转化成为系统的方针和政策,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让群众充分学习和理解,接受劳动群众的实践检验。最后再集中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调整修改后再推广,让群众自觉应用到劳动实践中。经过反复反馈调整,源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意见和建议就会实现飞跃,认识成果就会越发的精确无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8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概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前两句表明了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目标;后两句是具体化了的党的群众观点,给出了落实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方法。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一贯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都在贯彻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这些执政理念的形成有着其特殊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论依据,党的执政理念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群众路线一直是贯穿于其中的中心线索。

(一)“为人民服务”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鲜明地提出人民民主的执政理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总纲。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毛泽东认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来衡量;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是最根本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生的,所以面对缺点错误,希望人民群众能勇敢地指正;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只要我们坚持在确保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改正错误,那么我们的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3]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

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的核心,邓小平延续了毛泽东执政理念的精髓,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经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执政标准。邓小平在十届三中全会上评价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作风。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结合我党的发展状况,把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贯穿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执政理念中。邓小平主张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和判定路线方针政策对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制定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认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邓小平主张,回顾我们的历史经验,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才渡过难关的。只要我们心系群众,多换位思考,深入基层,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我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任何困难都能克服”;[4]密切党群关系,摆正干群关系,研究群众工作方法,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执政党的地位才能长久与稳固。关心群众,改善群众生活,成为邓小平执政理念的重要表现。

(三)“执政为民”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面临小康社会的建设新任务,作为我国第三代领导的核心,江泽民提出新的执政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群众路线的坚持和发展,其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拓宽了党的执政理念的内涵。在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江泽民阐明了群众路线的内涵,阐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及组织路线之间的关系,告诫全党密切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的强大凝聚力,脱离群众的支持,执政党就没有执政地位。无论何种情况,我们都必须重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希望各级干部要牢记,我们要时刻联系群众,问计于民,自觉为民众谋福利,只有团结群众,我们党才有根本力量,才存在有优势,所以群众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江泽民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多做调查研究,办实事,求实效,关心群众疾苦,收集群众意愿,解人民之所忧,努力把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5]党的十四大将群众路线载入党章的总纲,群众路线最终以党内最高的形式固定下来。共产党人在工作中,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当好人民的主心骨,努力引导人民群众,把党的主张变为自觉行动。这些观点彰显了群众路线在党的执政理念中的重要地位。

(四)“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大闭幕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届中央领导集体确立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视群众路线为党的生命线,在理论上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思想。“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提出,促使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的执政目标更加明确。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坚持群众路线,把党的重要任务确立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理顺党群关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提高对群众立场的评价高度,指出人心向背决定党的性质和发展前途。要求全体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公仆意识,重视群众需要,牵挂群众呼声,“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6]胡锦涛反复强调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要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承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社会实践中要相信群众中有真理、群众中有方略。我党的正确决策源于群众和实践。党群关系是我党伟大事业的基础和保障,群众利益无论大小都要竭力去解决。“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了执政理念贯彻群众路线的一贯做法。

(五)“造福人民”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明确表示新常态下党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执政宗旨不变,共产党要造福人民,为民执政,使党的一切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执政目标,检验我们全部工作成效的,要看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是否已经解决,人民生活质量是否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7]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党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倡导的改革,是为人民而进行的改革,改革的唯一标准就是要尊重人民意愿;人民的意愿是改革的航标,有民众支持的改革才有价值和意义。为践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宗旨,习近平提出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新论断,指出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中。号召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从而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要求与期盼。[8]

三、群众路线是党长期执政的生命线

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无论任何时期,党的执政理念都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凝练了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有所区别的特色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设中,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执政理念,关注群众利益。2013年,党中央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凝聚党心民心,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工作中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群关系,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最大化地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延伸,是为继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等问题;[9]通过进一步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群众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围绕工作中心服务大局,真正搞清楚“为谁干事”的问题。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时刻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领头羊。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代表我们共同心愿的“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坚持群众路线的执政理念的方向体现。[10]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2]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3]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228.

[5] 江泽民文选: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141-143.

[6]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N].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51.

[7]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 求是,2013,(1):6-7.

[8] 林梵.群众路线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执政的集中体现[J] 学术交流,2013,(11):30-32.

[9]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三严三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N]人民日报,2015-4-22(04).

[10]张党伟.“中国梦”的思想意蕴、实现路径和时代价值发微[J].唐都学刊,2014,(5):54-59.

[责任编辑朱小琴]

On the Mass Line and Ruling Concept of CPC

DONG Yan, LIU Ming-yuan

(Dept.ofIdeologicalEducationTeachingandResearch,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

As the ruling principle of a party, the ruling concept should be innovated with change of the party’s ruling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environment. In spite of change of the ruling concept at different times, CPC sticks to the ruling concept of mass line, which reflect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 party, that is, serving the people.

the mass line; ruling concept; people-oriented thought; the same strain

2015-10-1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德治国视域党的执政伦理构建研究(13XDJ021)阶段性成果。

董焱(1970—),女,陕西丹凤人,西安科技大学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逻辑学教学研究。

A851.6

A

1008-777X(2016)02-0082-04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理念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