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
2016-03-04□陶林
□陶 林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
□陶林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是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后,在利益的驱动下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对俄罗斯政治、经济产生影响的同时,对政治文化转型也产生了深远的双重影响。其积极影响有: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公民政治社会化;促进了俄罗斯政治文化多元化,推动俄罗斯政治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客观上要求俄罗斯加快公民社会的培育。其消极影响有:对俄国传统文化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对西方民主和自由理念的盲目迷信和引用;利益集团政治参与不平衡,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冷漠和寡头政治参与强烈并存。对俄罗斯的政治文化打上了深深的印记,给俄罗斯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充分认识其双重影响,对于积极治理利益集团,发展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政治文化;双重影响
[DOI编号]10.14180/j.cnki.1004-0544.2016.03.033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和国家治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新颖和重大的问题。研究探讨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和国家治理,得出有益启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目前在国内的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研究中,探讨利益集团对于政治文化的影响是一个薄弱环节。①据笔者对近十年的中国期刊网检索,篇名为利益集团和文化的文章仅有2篇,而且都是探讨利益集团对于美国政治文化的论文。参见刘恩东:《利益集团与美国的政治文化》,《国际观察》,2008年第1期;孔盈:《中美两国政治文化对利益集团影响的比较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因此研究存在进一步深入的空间。正如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P663-664)俄罗斯社会转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有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还有更为深刻的政治文化的嬗变。俄罗斯转型以来,经济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政治上从社会主义民主向总统制、三权分立、多党制的西方式民主转变。经济政治的重大变化,必然反映在政治文化领域,从社会主义文化向新的政治文化转型。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俄罗斯经济和政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曾经连续发表过文章进行深入阐述。②参见陶林:《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政治转型的双重影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转型时期俄罗斯经济的双重影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而经济和政治的转型又必然会对政治文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对于俄罗斯转型时期的政治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文化还不成熟,经历了叶利钦时期政治文化的分裂到普京时期政治文化的重新整合过程。在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探讨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于政治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概况
“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是历史根源;俄罗斯转型时期政府推动和政治制度缺陷是政治根源;市场经济的缺陷是经济原因;俄罗斯激进的思想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是文化根源;俄罗斯转型时期的阶级阶层的分化是社会根源;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需要是内在的自身因素。”[2]
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是指为了共同的利益形成的不同利益群体。按照追求利益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经济利益集团、军工利益集团、地方利益集团、其他利益集团。”[3]转型时期社会利益不断分化、重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出现,成为必然。政治参与是公民和利益群体为了特定的利益参与政治活动,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俄罗斯转型时期因为社会利益分化导致的利益集团形成发展不均衡,导致了强势利益集团为主导的利益格局。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扶植代理人或直接入阁决策;为总统选举提供政治献金;控制媒体舆论影响政府决策;直接参与外交;参与议会选举;参与政党政治;参与地方治理,形成地方利益集团等。”[4]
2 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对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
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对于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公民政治社会化
与传统的苏联时期国家和社会高度合一的体制相比较,俄罗斯转型社会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比较有利的宽松环境。苏联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高度集权的体制,意识形态的僵化,使得苏联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比较淡漠。1990年2月,俄罗斯开始实行多党制。俄罗斯法律承认意识形态多元化,公民享有结社自由。俄罗斯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了大批大大小小的政党和社会团体。俄罗斯独立后,政府通过立法对现存的社会组织进行保护和规范。“1991年通过的关于结社的立法为非政府组织的注册提供了法律基础;1993年俄罗斯宪法的确立为公民的自由和独立性团体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而1995年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通过的《非政府组织法》确立了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地位。在这种政治环境下,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历了一个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民众集会和结社的自由与权利不断扩大的过程。”[5]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和积极参与政治,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参与政治生活,推进了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和增强。例如俄罗斯工会组织多次大规模的工人罢工。俄罗斯企业家联盟经常定期会晤,商讨时政,对政府提供咨询和提出建议。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控制下的媒体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大力宣传,对俄罗斯政治现实进行大量的评论,这些都对俄罗斯公民政治参与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觉醒的条件包括: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利益和阶级阶层的分化,政治文化的多元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等。在俄罗斯转型时期,这些条件基本上都具备了,但是因为叶利钦时期政府选择错误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变迁的激进战略,使得俄罗斯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一度失控,总体上使得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出现无序政治参与和寡头政治现象。
2.2促进了俄罗斯政治文化多元化,推动俄罗斯政治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俄罗斯政治文化的转型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笔者在此不展开论述。而是强调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客观上促进了俄罗斯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社会转型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变迁,而且包括政治文化方面。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文化从单一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政治文化多元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苏联剧变前,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据统治地位,在单一的行政管理和强大的政治高压下,其他社会思潮难以产生和发展。苏联剧变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被打破,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种种社会思潮开始涌现。“从这一时期俄报刊的标题上就可以列举出:大西洋主义,太平洋主义,西欧主义,新自由主义,苏维埃联邦主义,新斯拉夫主义,乡土主义,民族混合主义,中派主义,后现代主义,平民主义等等。”[6]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后,在文化上追求西方式的民主制度,积极主张西方式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鼓吹多党制等西方民主,对于推动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多元化有一定的作用。
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活动,相比较原来的苏联时期,引发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和政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市场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私有制的发展,政治制度的三权分立,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等等。而这些重大的社会影响和变化,必然会在政治文化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大变化,这些都要求推进俄罗斯社会的政治文化转型。即从原来传统的臣民文化逐步向现代的公民文化转变。应该说利益集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然俄罗斯社会的政治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其推动力不仅仅是利益集团一个方面,而是多方面的。如俄罗斯政府主导下开始寻求俄罗斯的新思想,思考俄罗斯向何处去?俄罗斯学术界的争论,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现实问题和种种危机需要更深层面的文化解释,以及俄罗斯对于西方和平演变以及苏联解体之后,独联体国家纷纷发生颜色革命的一种回应等等。
2.3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客观上要求俄罗斯加快公民社会的培育
在西方民主发展史上,民主政治的每一次发展,其背后都是公民社会的力量在支撑。“俄罗斯不成熟的公民社会严重影响了俄罗斯民主政治的发展。”[7]费希认为,“不存在发育良好的公民社会,包括不存在良好的自治组织及组织网络……将严重影响俄罗斯民主的品格”。[8]
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在叶利钦时期体现为寡头政治的特征,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忽视了公民社会的培育。在公民社会还没有健全成熟情况下,一下子放开和扩大政治参与。结果导致公众和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需求高涨与政府有效政治参与制度供给不足的矛盾,严重地影响俄罗斯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正如亨廷顿在分析转型国家为什么容易发生暴乱和动荡的原因时所说,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所造成的。”[9](P4)从俄罗斯公民社会的现状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作为公民和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发展不成熟,“非政府组织作用有限,中产阶级不成熟,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5]由于公民社会和国家之间良性互动的机制没有最终形成,最终表现为金融工业集团和地方利益集团为主导的强势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格局。
普京执政后,认识到公民社会不仅对于俄罗斯民主发展,而且对于俄罗斯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他主张,“为在俄罗斯建立一个生机勃勃、能使政权保持平衡并得到监督的公民社会创造有利条件”,[10](P11)否则,国家就有可能发生蜕变而对人们所希冀的稳定与安全构成威胁。普京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俄罗斯公民社会的措施,如发展市场经济、培育中产阶级、大力发展NGO组织,培育公民文化、完善政党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等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在对俄罗斯政治文化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3.1对俄国传统文化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
俄罗斯利益集团对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的专制主义的批判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在批判的过程中无视俄国的历史和现实,对于苏联70多年的历史全盘否定。这是错误和片面的。这种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混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了俄罗斯民族文化发展的断裂。而且由于转型时期俄罗斯没有形成主流的价值观,又放弃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对于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使得俄罗斯民众普遍陷入政治文化的迷失状态。
3.2对西方民主和自由理念的盲目迷信和引用
转型时期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思潮大量渗透到俄罗斯,甚至当时的盖达尔总理实施了西方的休克疗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西方的民主和自由理念成为金融工业集团掠夺和垄断社会资源的工具。并且,由于金融工业集团掌控着主要的大众媒体,具有话语霸权,很容易进行政治传播,影响公众。他们一味盲目引进西方式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对于俄罗斯社会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却视而不见。在社会主义文化失去其主导地位后,俄罗斯转型时期主流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建立起来。“俄罗斯人仿佛—下子失去了自我,有的报刊舆论惊呼:我们是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11]
3.3利益集团政治参与不平衡,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冷漠和寡头政治参与强烈并存
叶利钦时期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实际上就是几个金融寡头几乎决定了俄罗斯的重大的政治和经济事务。而在这一政治格局下,虽然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政治参与意识有所提高,对西方民主特别向往。但是广大公民和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发展的现状面前受到严重的打击,感到被政治边缘化,自身的政治参与的效能比较低,因此形成了政治参与冷漠。集中表现就是社会公众的政治心理由积极暂时转趋消极。俄罗斯转型以来,“俄上层政治斗争不断,政治领导层的政绩和才干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距甚远,使社会公众对政治产生厌倦心理。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下降,社会逐渐滋生了政治冷漠症,参加全民公决和普选的选民降至50%—60%左右。”[12]另一个例子就是俄罗斯人对于民主和权威的民意测验。为了考察俄罗斯人对待“民主”和“权威”所持的态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门德尔松和威斯康星大学的戈尔博尔于2002年至2003年在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约1/3的人对于政治持漠不关心的态度。
3.4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俄罗斯的政治文化打上了深深的印记,给俄罗斯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在政治心理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混乱和重大社会影响使得俄罗斯人的政治心理蒙上了阴影。较之于“民主、自由”来说,俄罗斯民众更希望“稳定和秩序”,他们希望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他们渴望有铁腕领袖来领导国家。
其次,在政治意识上,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虽然使公民和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意识觉醒,政治参与热情在短时期内高涨,但是转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寡头政治的残酷社会现实,使得俄罗斯人开始从西方式民主的狂热崇拜中开始清醒和反思。俄罗斯社会舆论大多认为,俄罗斯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和民主文化,而需要走自己的路。
再次,在政治核心价值观上,由于转型时期没有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思想,造成社会政治文化的混乱和断裂。俄罗斯人开始从对西方式的民主狂热中走向理性,认识到转型社会需要建立相适应的政治核心价值观,以引领人们的思想。俄罗斯人开始寻求俄罗斯新思想,普京关于主权民主思想的提出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4 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治理
面对以寡头政治为代表的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造成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影响,普京执政后顺应民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寡头政治。
普京政权对寡头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第一,经济方面。国家加强对于重要战略资源和企业的控制。以违法调查为手段,先后对三大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进行经济调查。第二,政治上进行改革,颁布了政党法,提高政党的门槛,结束了叶利钦时期政党林立的格局。设立总统特使,在全俄罗斯联邦设立七个总统特使,有利于加强普京对于地方的控制和中央集权。加强媒体控制,掌握舆论话语权。第三,政治文化方面,注重培育俄罗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普京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整合政治文化,努力塑造主流的核心价值观。首先,针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周边国家日益严峻的颜色革命,提出了主权民主的思想,力求将主权民主确立为俄罗斯的主要政治文化。其次,提出了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为特征的兼容并蓄的俄罗斯新思想。再次,高度重视俄罗斯东正教的文化凝聚作用。普京亲自参加东正教的活动,力求以宗教力量规范俄罗斯公众的思想和行为。最后,吸取教训,辩证看待苏联的历史遗产。普京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肯定,而是既承认苏联历史的合理性,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其错误。经过整治,俄罗斯寡头们基本上已纳入普京的有效控制中,叶利钦时期的寡头政治不复存在。
总之,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例如,美国利益集团发展比较成熟,是与其比较成熟的美国政治文化分不开的。“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社会责任意识和不信任政府思想。”[13]回顾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政治文化,与美国相比较,其政治文化带有很强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包袱,西方式的民主政治文化在俄罗斯转型时期尚未完全形成,俄罗斯社会还没有形成主流的核心价值观。
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仅仅建立民主政治制度还不行,还需要建立和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相适应的政治文化,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西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既要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扬弃和吸收,又要借鉴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成果。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离不开政治文化,反过来又对之有影响。重视俄罗斯利益集团对于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治理利益集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应是我们在反思俄罗斯利益集团和政治文化之间关系基础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陶林.论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J].求实,2010,(7).
[3]陶林.论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概念解析、分类和研究意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5).
[4]陶林.论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利益集团政治参与途径和方式[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5).
[5]陶林.论转型时期俄罗斯公民社会:兴起、现状与展望[J].西伯利亚研究,2012,(4).
[6]高惠群.评俄罗斯当前的政治思潮[J].东欧中亚研究,1995,(5).
[7]霍淑红.俄罗斯民主进程中的市民社会[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1).
[8]黄军甫.社会结构变迁与俄罗斯政治转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2).
[9][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
[10][俄]普京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1]张树华,刘显忠.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36.
[12]王立新.转轨以来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发展[J].学海,2001,(3).
[13]刘恩东.利益集团与美国的政治文化[J].国际观察,2008,(1).
责任编辑朱文婷
作者简介:陶林(1979-),男,江苏阜宁人,法学博士,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5BKS07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课题(09CZZ028);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13SJD81000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LSC010)。
[中图分类号]D73.6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6)03-01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