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学习:教师自主学习新途径

2016-03-04韩颖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内容

韩颖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微学习:教师自主学习新途径

韩颖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互联网时代新型学习方式的出现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相对于传统学习,微学习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自主学习需求。微信平台使用的普遍性、操作的易用性、功能的强大性可以使其成为教师进行微学习的平台。教师在体验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注意微学习的负面影响,采用适合的学习策略实现有效学习。

微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 自主学习 模式 策略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10.016

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学习的方式。新型学习方式包括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微学习、微型移动学习等。微学习,又称微型学习,是一种面向全民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全新学习方式,而且正在逐渐成为学校教育、职业培训以及个人学习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获取、吸收新知识,丰富和更新个人知识体系,提升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身处数字时代的教师,应该在接受传统培训、进行传统学习的同时,借助新技术、新媒体来体验和践行新型学习方式,实现终身学习。

一、教师自主学习需求

教师的学习相较于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员和学生的学习,既具有共通性,也有其特殊性。特殊性,即教师能时刻感受到社会各界对其教师角色的期待,也能感受到学生发展对其教师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更容易进入学习氛围、发生学习行为。教师学习既需要外部培训,如学历提升、区域教研等,同时,教师学习又是教师个体主动提升的过程,具有个性化、自主化等特征。因此,仅靠培训不能满足教师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还要结合自身专业情况、教学实际要求,主动地、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即自主学习。综上,从外因上看,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学生发展都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从内因上看,教师学习能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丰富自身文化知识,提升教学研究能力,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内因与外因都决定了教师应实现专业发展必须要依赖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

有调查数据表明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学习时间不足、不知道如何学习、缺乏专家指导、不能专心集中学习、缺乏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机会等[1],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师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二、微学习概述

(一)微学习概念

2004年奥地利学者Martin Lindner首次提出了微学习(Microlearning)概念,他将微学习表述为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是一种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2]。微学习概念的提出已有10余年的时间,但对微学习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者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但微内容和微媒介是微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共识。微内容即微学习的对象,一般是微小的信息单元;微媒介即微学习的载体,硬件上可基于固定的IT设备,也可以使用便携的移动终端,在软件上可依托传统的文档格式和网页,还可利用短信、微博、微信、教育云以及便携存储设备和应用软件等[3]。

(二)微学习特点

微学习是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交叉融合的产物,是网络时代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学习形式。相对于传统学习,微学习具有独特的优势。

1.学习时间碎片化

教师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和责任,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完成社会责任,同时还要不断“充电”提高自己。在工作方面,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进行学术研究、管理学生、接受培训、迎接检查、参加比赛、联系家长……教师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教师强烈的学习需求与有限的时间、精力之间的矛盾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微学习的学习时间较短,教师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将学习零散地分布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解决教师缺少大块学习时间的问题。

2.学习内容片段化

微学习的内容由许多学习片断组成,每个学习片断通常都是主题单一、短小独立、简明实用的内容。学习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着松散的联系。教师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时,短小独立的内容可以减轻教师短期记忆负荷,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3.学习过程个性化

每一位教师的学科专业、认知风格、智力类型、学习需求各不相同,集体培训很难兼顾教师的个体差异。微学习在时间、空间、内容、资源、媒体等方面的灵活性赋予了教师选择权和决定权,使教师能根据个人教学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自选学习内容、自定学习进度,并进行自我检测,满足了教师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4.学习媒体便携化

各种便携移动上网终端的使用和普及改变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8.8%,其中手机网民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88.9%,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4]。学习媒体的便携化、智能化,以及无线网络信号的广泛覆盖,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摆脱了书本和台式电脑的束缚,实现了学习的泛在性。

5.学习体验趣味化

微学习的学习内容短小、花费时间较少,相对于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传统学习来说,微学习大大减轻教师学习的心理压力。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网络链接等多样化的内容呈现方式减少了教师学习的枯燥感。另外,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场所,使得学习体验更具趣味性。

6.学习资源丰富化

以网络资源为基础,微学习资源数量增长快速,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微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实现了资源推送途径的多元化,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只有存在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才能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同时,微学习平台的资源推送功能可以减少教师搜索资源的时间,消减学习的盲目性和迷茫感,提高学习效率。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微学习模式

微信自产生以来就以强大的优势迅速推广开来,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户突破1亿,2012年9月微信用户突破2亿,2013年1月微信用户达3亿,2014年微信国内已经超过5亿[5]。微信使用的普遍性、操作的简便性使其成为教师“易用”的自主学习工具,微信功能的强大性更使其成为教师“乐用”的自主学习工具。

(一)微信私聊

作为一种聊天工具,微信除了能发送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还具备发送语音信息的功能。语音信息像文字信息一样实现了同步或异步的发送,克服了语音通话要求双方必须同时在线的弱点。同时,相较于文字信息输入慢、表现力弱、信息少等缺点,语音信息在表现力上情感表达更准确,在内容上信息呈现更丰富,在使用上操作更简便,在沟通上交流更顺畅。教师可利用微信私聊功能与专家、同行、同伴等进行个别交流和讨论,点对点地互动应用,具有私密的个人社区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沟通的现实意义。而语音信息的发送能形成双方对话的效果,再辅以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形式,更有助问题的交流与探讨、信息的呈现和表达,减少误解。

(二)微信群

微信群是一种多人聊天交流服务平台,创建好微信群后,群主可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群里进行交流。除聊天外,还可以共享图片、视频、网址等。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活动。自主学习强调教师“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孤立地”学习,所以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同样渴求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交往互动中实现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组建或加入特定的微信群,在微信群中与其他人分享心得、共享资源、集体讨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三)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字等内容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分享的内容进行“评论”或“点赞”。直接评论时,所有好友都能看到评论内容;回复某人评论时,朋友圈采用了“双方的评论只有双方的共同好友可见”的机制,这个设计能保护用户的隐私,使用户评论时有心理安全感和舒适感。在微信朋友圈中,教师可以发布原创内容,可以转发、收藏与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等相关的学习资源,可以针对其他好友发布的内容进行评论,进而与共同的好友展开讨论。一般来说,朋友圈中发布的原创内容相对简短,比较适合教师记录其教学片段、学习感悟、思想火花、创作灵感等,实现随时学习、随时思考、随时记录、随时分享、随时交流。发布、分享、评论的功能可以成为教师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断促进教师持续学习。

(四)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通过“关注”该公众号进行阅读和学习。教师关注的所有公众号发送的消息会显示在“订阅号”文件夹中,推送的消息以文字、图片、语言等方式呈现。教师获取资源的质量由其所订阅的公众号决定,所以选择资源丰富、内容优质、经常更新的公众号会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除了订阅公众号外,教师可以自己申请个人公众账号。在个人公众账号中,发布文章、表达观点,与关注者、评论者人进行交流。在个人公众号中发布的文章可以是教师某一阶段学习结果的总结反馈,可以是教师关于某个问题的态度看法,也可以是教师的学术原创。写作是用书面形式把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表达出来,是内化语言向外化语言的过渡。教师写作是教师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整合知识、提炼思想、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公众号可以设置成可评论式,阅读者可以对文章进行评论和回复。公众号的关注人数、文章的阅读次数、收藏次数、评论内容等等,都可以成为自主学习过程中一种非常好的反馈和激励机制,使教师感受到鼓励和责任。

四、微学习策略

微学习因其独有的特点受到广大学习者的欢迎,而且已有研究成果也充分论证了微学习在自主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方面具有的优势。但没有一种学习方式是十全十美的,教师在进行微学习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微学习方式自身的弊端,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扬长避短。

(一) 正确认识微学习,消减使用负效应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微学习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微学习是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交叉产物,是一种信息化学习方式,所以微学习也存在信息化学习方式所具有的风险,例如生理健康损害(眼睛、肌肉关节、大脑神经系统等),认知能力的损害(书写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深度思考减少等),直接交往疏离和沟通障碍等[6]。只有对微学习不利的一面有充分地认识,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微学习所带来的负效应,防患于未然。学习方式使用不当对于学习者的身体、心理、思维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在享受新型学习方式所带来的便利时,也应该小心应对使用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

(二)提高努力程度和自控力,加强学习自主性

微学习的移动性特点实现了学习的泛在化,只要有学习需求,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开展学习活动,使学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学习行为更加灵活方便的同时,也将学习置于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外界各种因素都会成为教师学习的干扰,使有效学习受阻、学习效果打折。除了环境干扰外,网络本身是注意力失焦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庞杂的信息资源、非线性的阅读方式使教师很难专注于某个知识点或内容上。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高个人的自控力,加大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投入程度,主动调整学习策略,有意识地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反馈,使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和稳定。在加大学习投入程度、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时,要注意对学习环境的选择,避免出现因注意力过于集中而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三)加强有效学习,做到知识厚积薄发

微学习资源丰富性的特点能提供给教师大量的资源和信息,如朋友圈中其他人共享的文章、链接,订阅的公众号推送的文章等,但过多的资源也会导致信息超载,成为选择的负担。当身处信息过剩的环境中时,学习者要么疲于应对众多信息的筛选,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要么会产生焦虑心理,甚至抵触情绪,使学习成为一种形式,如快速浏览标题而放弃精细阅读和思考。只有优质的学习内容才会更有生存空间,因此,学习的有效性应成为关注的重点。教师在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微学习时,一方面要有选择地订阅公众号,即选择与个人需求、兴趣、专业密切相关的公众号,而且更要关注其推送内容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学习前明确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了解什么内容,在阅读时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针对性的资源和要点内容深入学习。

(四)注重内容关联性,建构知识体系

微学习的内容是由许多学习片段组成的,虽然微学习在内容上注重了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及关联性,但也是把知识板块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分割、细化。这种零敲碎打的阅读方式缺少深度思考,过目即忘,不利于知识的积累。拥有大量的碎片信息并不等于获得了知识。因此,教师进行微学习时要注意学习片段之间的关联性,积累、思考、整合信息碎片,将其纳入个人原有知识架构,建构新的个人知识体系。整合碎片信息、建构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包括自我创作和知识管理。写作伴随着思考和研究,将内化的知识以外化的语言表现出来。学习者将所获零散信息通过写作的方式可以实现凑零为整的目的,最终形成新的个人知识体系,此过程即为一种自我创作的过程。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通过在微信朋友圈或个人公众号中发表原创文章实现碎片化信息整合,完成自我创作。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现有的优秀知识管理软件,如EverNote、麦库、有道云笔记、OneNote等,在搜集、整理、消化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知识体系。

五、小结

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有很多途径,微学习只是其中一种,所以教师在体验新型学习方式的优越性时,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学习方式,如各种培训、学历提升等。只有将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1]孙丽颖.中学教师自主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40.

[2] Lindner M, Bruck P. A. Micromedia and cooperate learning[A].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Conference [C]. Australia, 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 2007. 8.

[3] 张豪锋,朱喜梅.整合式微型学习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14 (2):34-41.

[4] 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507/t20150723_52626.htm,2015-12-11.

[5] 孙宏英.基于微信群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模式构想[J].教育导刊,2015(4):80-82.

[6] 韩颖.信息化学习方式的风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18-22.

(责任编辑:刘宇)

Micro Learning: A New Method for Teachers’ Independent Learning

HAN Ying

(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NormalSiping,Jilin136000,China)

With the coming of new learning style in Internet era, the learners’ learning style is changing quietl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style, micro learning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learning time, place, style, resources and so on, which can satisfy the teacher’s independent learning needs in the internet background. The advantages of We Chat such as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platform, easy operation and the strong function make it become a learning platform for teachers. Teach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impact of micro learning in the experience of new technology, and reduce and avoid the risk loss.

micro learn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dependent learning; pattern; strategy

2016-05-29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知识体系建构研究”(批准文号: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36号)。

韩颖(1979-),女,汉族,辽宁抚顺人,硕士,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

G40-057

A

1005-5843(2016)10-0074-05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主要内容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