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元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6-11-15郭滕达李沛欧朝敏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归因元认知本科生

郭滕达,李沛,欧朝敏

(国防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3)



本科生元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郭滕达,李沛,欧朝敏

(国防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3)

在教育中,影响因素是因,培养策略是果。只有找出元学习能力影响因素这个源头,才能得到普适性的培养策略。本文以系列调查研究为基础,分析了高等院校本科生学习特点,深入挖掘了影响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因素,可为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状况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本科生 元学习能力 影响因素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10.012

一、引言

元学习最初由Maudsley(1979)提出,他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元学习意识逐渐控制他们已经内化的观念,影响学习和成长等[1]。元学习的思想后来被Biggs(1985)描述为能够意识并且控制自己学习的状态[2]。元学习概念引入中国已有多年,国内学者们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对元学习进行了阐述。张庆林(1996)与Biggs的观点相似,认为元学习研究是人们如何意识和控制自己学习[3]。莫雷(1996)在对学习的基本类型、实质及有关学习理论进行全面总结后提出:人的学习从其性质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或两个类型,一种是获得学习机能的元学习,个体学习机能的获得是通过在社会传递下由外部活动的内化而实现的;另一种是获得客体经验的学习[4]。影响元学习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董奇(1996)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断提高[5]。Zimmerman(2000)融合对已有知识及元认知过程的影响研究,认为在社会环境中,可供模仿的榜样以及同伴、教师、家庭的帮助对元学习有重要影响;在物质环境中,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学习场所对元学习有一定影响[6]。傅金芝,符明弘,杨玉宇等(2002)针对中小学生,观察其自我监控能力,发现学生的年龄、智力、非智力因素与自我监控能力显著相关[7]。谢小童(2007)指出,非智力的因素是最直接且最主要的影响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因素[8]。目前针对元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分散在英语、数学等基础学科领域中,且大多针对中小学生。一些学者面向大学生提出了应然性的元学习能力培养途径,如李如密(2007)针对成人元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元学习能力培养的7个主要策略[9]。但是策略的提出并没有面向特定的影响因素,如年龄、学习环境等均是影响元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这些重要因素的影响作用在提出培养策略的时候并未被挖掘,使得培养策略缺少了可以实施的助力。影响因素是因,只有找出源头,控制源头,才能提出具有普适性和个适性的方法,得到最终的果,即元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二、元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对本科生元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调查来自于广泛的本科生群体,涉及“元学习能力的结构分析”、“元认知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自我领导、自我效能与个体创新的研究”、“管理类课程元认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成就动机、成就归因、元认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等。根据前期的系列调查研究,现将涉及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回答情况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梳理:学生为什么要进行元学习,如何进行元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和反思什么,在什么场合/利用什么媒介进行元学习。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去探究本科生元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这4个问题分别涉及元学习中的动机、方法、内容和环境等。

(一)学生为什么要进行元学习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元学习能力分值获得者通常具有较明确的学习动机,伴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会进行成就归因。将这种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元学习的因素统一归结为内部动机因素。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对任何一个年级的本科生来说,成就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具备一定的成就动机是学生获取良好学习成绩的先决条件之一,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个体学习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但是成就动机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元学习能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因为当控制了元学习这一变量之后,成就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变得不再显著相关。我们认为,高水平的成就动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进而深深影响学习的结果。

2.自我效能感。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1986)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力,它涉及的不是能力本身,而是个体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10]。自我效能感也可以认作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内在动机因素,其可以帮助学生做学习上的能力判断,是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积极反思的重要动力要素。一般而言,本科生自我效能感越高,则积极性越高,面对困难时,习惯于主动应对,努力思考对策。相反则学习动力不足,影响学习成绩。王翠萍(2007)曾以数学学科为例,认为数学自我效能感是数学学习态度与成绩的调节者。数学自我效能感越强,设置的学习目标就越高,从而对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11]。Zimmerman和Bandura(1994)在研究观念对写作的影响时,发现自我效能观念强的学生会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积极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制定严格的自我评价标准,并最终取得满意的分数[12]。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均是元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自我效能感可以决定学生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可以心情愉悦,大大增加学生在学习时的情绪体验、成就体验甚或高峰体验。

3.成就归因。归因理论研究发现,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分析影响着他们后来行为的动机。美国心理学家Bernard (2000)在研究常人对于自身成功和失败的认知后得出了一个归因模型[13]。在这个模型中,个人对成败的解释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因素: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运气的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两者体现了个体本身的“内部归因”;运气和情境则反映了对于外界环境的“外部归因”。在进一步考察这4种归因的区别时发现,以稳定性作为考量方向,可以将能力和情境划分为稳定的因素,而努力和运气则属于会随着环境发生变化的不稳定因素。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成就归因的倾向性与元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除受年级或年龄这一自然变量影响之外,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在大学4年中并不是难以提升或一成不变的。那些善于做积极的和全面归因的学生通常有意愿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或各种社团及兴趣小组,有更开阔的视野,更会善待、理解和包容别人,不容易钻牛角尖或心情抑郁,元学习能力的拓展更为全面。

(二)学生如何进行元学习

“学生如何进行元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监控、补救等行为进行考量。这一维度主要指学习方法的选择,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同时也涉及到学生对学习时间的计划和管理,以及对情绪的调控。

学习是人类后天习得的一种能力,计划、监控、补救等行为依赖于人的认知。元学习即由元认知理论拓展而来。自从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 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了“元认知”这一概念后,关于元认知的文献纷至沓来。元认知可以看作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它是“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14]。元认知之于学生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使得其能够意识自己的认知过程,并进行调节,这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对于大学生来说,智力的发挥不能只靠天生的高智商,或者说仅有高智商对大学生并不足够。如果外部环境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那么对其进行元认知技能培训是最直接有效的。学生自身的元认知水平能够影响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补救的能力,这是使得学生学会学习最关键的突破口。

(三)学生意识和反思什么

学会反思是元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15]。张楚廷在《教学论纲》中指出:从一个侧面认为思维的基本元素就是分(分析、分解)与合(复合、综合),那么思维结构便是分与合及其关联。分与合属于思维,属于一般学习,与此同时,如果对分与合本身有了体验,有了分与合的策略,提高了分与合的能力,这就是元学习的内容[16]。那么,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在对待一门课程时,他们究竟会自我意识、自我反思什么,是否具有分与合的思维? 以《现代管理学基础》这门本科生通识课程为例,以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光电工程等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学生在管理类课程反思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专业学生更愿意通过对管理学不同概念、规律进行类比、比较,从中发现异同,以便掌握知识要点。很关注如何通过管理的理论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管理问题。部分学生对实际案例分析格外关注,在学习过程中有更深的情绪体验,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来及时计划、评估和调整学习的策略。光电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建构在光电工程等工科基础之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大都是未来的工程师,如果没有将管理知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便较为缺乏对管理类课程的理解、认知和解构。可见,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是反思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能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元学习能力。钱理群先生在“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讲演中提到:精神气质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结构的不同,在于缺少文理交融的境界。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学理工的有没有文学修养或学文学的有没有自然科学的修养就会显出高低。知识结构的背后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问题,而一个人能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的精神境界。因此,所谓“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如何设计知识结构的问题。大学期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知识结构的设计。

(四)在什么环境/利用什么媒介学习

“在什么环境/利用什么媒介学习”指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条件的选择和建构。例如,对所用学习媒介的选用,对所处环境的安排等。在访谈中,对于部分学生个体而言,那些对一门课程具有探索求知精神,能够思考采用何种异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媒介,在各种更适合的环境学习的学生通常在学习中更具主动性。他们更愿意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对学习更具有控制能力。然而,在把视线扩大到整个学校范围时(某著名军事院校)发现,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以通识课程为例,他们对与其相关的校外实践基地、课外讲座或科技创新活动等并不感兴趣,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学习中的“主宰”,而认为是学习的“奴隶”,是老师的“附庸”,并不能主动地调控自己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de Charms早在1968年对中学生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把自己看成学习中的奴仆是因为他们的社会背景和学校的长期影响积淀的。他们的学校生活很制度化,在学校中他们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对自己的事发表意见[17]。

我国的高等院校可分为综合院校、工科院校、农林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军事院校12个类型。是否存在越是制度化越严格的学校,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越受到制约的现象,我们会后续进行深入研究。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教学环境、学校氛围对学生的元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较具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可以给学生以良好的导向,对学生认知结构、非认知心理结构的改善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定位、教师的个人魅力与授课风格对元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影响。刘海燕,邓淑红(2007)指出,学生在课堂掌握目标定向下比在课堂成绩目标定向下表现出更多的元学习调控力[18]。而教师的个人魅力与授课风格与学生的学习认知、学习监控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访谈中,很多学生对风格鲜明的老师印象深刻,指出这样的教师授课使人更愿意在课堂上去深入思索和研究。

综上所述,可以从如下四个维度对元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做出列表,如表1所示:

表1 元学习能力影响因素表

三、结语

教育管理是人对人的管理,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完满、和谐的发展[19]。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物质生产技术的极大进步,效率至上的现代教育奉行着德鲁克提出的经典目标管理理论,却又不免走了极端,在以时间、成绩、竞争为目标的指引下,忽视了教育启迪人的智慧、充实人的精神世界的本真。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都应该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能。经过4年的熏陶和洗礼,学校要培养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本科学生,不能只考虑他在院校期间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水平,更应该注重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否从实际出发进行自主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学会学习的能力比已有的能力水平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基础。深入挖掘影响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因素,把“授之以渔”当作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之在不同的情景下均能进行自主学习,以适应环境和工作的变化,这对于学生本身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科学的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更具价值。

[1]D.B. Maudsley. A Theory of Meta-Learning and Principles of Facilitation: An Organismic Perspective[D]. Thesis (Ed.D),University of Toronto, 1979.

[2] J.B.Biggs. The Role of Meta-learning in Study Proces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5(2):185-212.

[3] 张庆林, 王永明.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1996(3):34-37.

[4] 莫雷. 论学习理论[J]. 教育研究, 1996 (6): 46-53.

[5] 董奇, 周勇, 陈红兵. 自我调控与智力[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6] B.J.Zimmerman. Self-Efficacy: 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0(1): 82-91.

[7] 傅金芝, 符明弘, 杨玉宇, 李鹏.中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2): 100-106.

[8] 谢小童. 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性[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4):191-192.

[9] 李如密,孙龙存.元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J].课程·教材·教法,2007(6):43-48.

[10] A.Bandur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6.

[11] 王翠萍,张大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 (3):62-67.

[12] B.J. Zimmerman, A.Bandura. Impact of Self Regulatory Influences on Writing Course Attainment[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4 (31):845-862.

[13] W.Bernard. 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Theories of Motivation from an Attribution Perspectiv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0(1):1-14.

[14] J. H. Flavell. 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M]. Hillsdale: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1976.

[15] 朱小曼.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6] 张楚廷. 教学论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7] R.de Charms. Personal Causation[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68.

[18] 刘海燕,邓淑红. 课堂成就目标定向、任务难度、学业水平与元认知监控策略运用[J].心理科学,2007(2):454-457.

[19] 杨明宏.人性消解:现代教育管理的人学审视[J].现代教育管理,2013(4):16-19.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s’ Meta-learning Ability

(责任编辑:刘爽)

GUO Tengda, LI Pei, OU Chaomin

(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73,China)

In the edu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the reasons, training strategies are the results. Only find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ta-learning, can universality training strategies be obtaine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s in universities and min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 meta-learning ability based on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oping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eta-learning 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2016-05-2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本科生元学习能力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 (EIA130405)。

郭滕达(1982-),女,辽宁鞍山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方法。李沛(1981-),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博弈论。欧朝敏(1979-),男,湖南郴州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

G640

A

1005-5843(2016)10-0056-04

猜你喜欢

归因元认知本科生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