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小学作文水平
2016-03-04张峰
张 峰
(吉林省辉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吉林通化 135100)
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小学作文水平
张 峰
(吉林省辉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吉林通化 135100)
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重培养观察的兴趣、习惯、方法、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明白观察是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可以说是整个写作活动的起点,具体要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习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这几个方面开展。
培养观察能力 提高 小学 作文水平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是学生向未来探索的起点,因此抓好兴趣与好奇心这两把钥匙,必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
1.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我们生活的世界都在发生变化,从日月星辰到山川田野,从花草树木到虫鱼鸟兽,就连我们自己也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善于揣测学生的心理,把握契机,将他们引向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引导他们主动自愿地观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才会得到培养与提高。比如:学生们喜欢做游戏,不妨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精彩的游戏,学生们兴致勃勃做游戏,在玩中观察、玩中求乐,同时观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孩子们喜欢户外运动,那么不妨试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的万千气象,发现季节的不同变化、景物的变化。孩子们喜欢玩具,况且玩具的种类颇多,各具特点,那么在写这类作文时,可以让学生把玩具都拿来,开个玩具展示会,各自观察自己的玩具并向别人做精彩介绍。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习作练习《我心爱的玩具》,在此次训练中,我大胆进行了尝试,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观察,另一方面,我从同学们带来的玩具中找出一个独具风格的精品“美少女”,这样,作文时学生可在两个内容中加以选择,减少难度。我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观察,指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她的身高、肤色、头发、眼睛……然后请学生找出她独特的地方,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亲自动手扭动“美少女”的胳膊、腿,摆成各种姿势。我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的想法。[2]
2. 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一段精彩的画面,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观察对象。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必要时可以把这些东西引入课堂。比如写水果时,可以请学生把各种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这样的观察所得一定是深刻的,写出的文章一定是真实的。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写作前我让大家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拿来,在课上让大家先观察,再说一说,然后再写一写。有的同学拿来了橘子,说桔子穿上了一件皮大衣,剥开桔皮,一个个桔瓣还披上了一层白纱,扒开白纱还看见了一个个弯弯的“小月亮”。有的同学拿来了红红的苹果,说像小姑娘的脸蛋。多么形象的语言呀,正是因为同学们有了深入的观察,才有了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观察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内,而应随时随地地去观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亲自去体验,这样的观察所得印象会更加深刻,观察更加具体,感受更深。
二、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啥写。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雾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时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是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三、观察要持之以恒
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指导学生横向与纵向、动态与静态、从整体到局部,抓特点、抓联系,并持续不断地观察,再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是习作系统化、个性化的又一“锦囊妙计”。在观察中只有通过多渠道、全方位观察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中张扬个性、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解决习作的“源头”。从而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缩短说写的距离,逐步达到“我要写、我能写”的境界。
总之,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观察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
[1]周爱琴.谈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09).
[2]黄彩春.浅议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
[3]李伟珍.谈小学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