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得一支生花笔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2016-03-04郭红玉
郭红玉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上饶全德学校 广东潮州 521000)
润得一支生花笔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郭红玉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上饶全德学校 广东潮州 521000)
关于“妙笔生花”这个成语有个故事,说一个秀才梦到自己的毛笔头上盛开一朵莲花,梦醒后他就一下子变得才情横溢,下笔如有神了。成语反映了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也是很多人寻求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能写出好文章?农村的孩子普遍害怕作文,勉强写成的作文,也缺少丰富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纯真的语言。阅读积累,润泽心灵;擦亮眼睛,丰富体验;凸显主体,主导引领;敞开心扉,个性表达; “二次作文”, 快乐评改。
农村小学 习作教学 思考 尝试
关于“妙笔生花”这个成语有个故事,说一个秀才梦到自己的毛笔头上盛开一朵莲花,梦醒后他就一下子变得才情横溢,下笔如有神了。成语反映了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也是很多人寻求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能写出好文章?农村的孩子普遍害怕作文,勉强写成的作文,也缺少丰富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纯真的语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营造大语文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积累中内化,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修改习作的习惯,尝试着让习作成为学生趣味盎然的事。
一、阅读积累,润泽心灵
唯有丰富的阅读量积淀,自由习作时才能文思泉涌。通过阅读提高习作能力,表面上看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是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文中积累材料。
鲁迅说:“读书就像蜜蜂酿蜜,采得百花才能酿出甜蜜。”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外阅读,能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见闻。“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感源于大量的阅读作基础。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的最佳时期,鼓励学生阅读有益的书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于书里一些好的段落做上特殊的标记,反复阅读。好的作品中本身就包含着高超的写作技巧,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方法的过程,是最好的修炼过程。花些心思,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视阅读为一件和看电视、玩游戏一样有意思的事。开展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润物细无声的滋润学生的习作潜能。
二、擦亮眼睛,丰富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于习作起步的孩子们来说,最主要的是生活的积蓄。
在学过一篇篇关于秋的文章之后,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了习作训练:《秋天的画》。对于本节习作课,我的设计理念是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秋天,找秋景,绘图,让丰富多彩的秋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充满个性的习作产生于学生笔端。课前,我布置学生到附近的田野、果园、树林,走走,看看,闻闻。周末,我建议孩子们和家人或伙伴同去秋游,寻找秋天的足迹,感受秋天的气息。我正期待着这节习作课的精彩——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秋天有哪些变化呢?生: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大雁往南飞了。
师:大家真的见过大雁吗?生:没见过……
师:大家在田野里发现了什么?生:走进果园,那红通通的苹果,像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那黄橙橙的鸭梨,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
师:你说的真好!可是我们的家乡有苹果树和梨树吗?生:没有……生:老师,我爸爸妈妈在广州,奶奶不让我去山林……
教学前,我是做了充分预设的。可是我发现我必须调整教学方案,进行深刻的反思。我虽然布置学生到郊外或附近的田野、果园、树林、草地,走走,看看,闻闻,寻找秋天的足迹;建议孩子们和父母同去秋游。但是,我没有从我校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班上四十多个学生,其中有十位是留守儿童;我校虽地处潮州市饶北山区,但毕竟是中心小学,距离田野、山坡较远,很少学生能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感受秋天田野、山林的美景。我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切切实实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组织一次秋游,他们才能领略秋天的美景,才会有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三、凸显主体,主导引领
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他们思维。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纵观轰轰烈烈的作文教学改革,小学生的习作现状仍让人堪忧,东抄西凑,假话连篇。
近日,我观摩了一节县的习作课堂教学比赛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授课教师对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学生上台讲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的故事时表现“出彩”,双边活动开展的很热烈。可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准备太过充分,学生发言脱口而出,交流出口成章,出乎每一位听课老师的想象。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罗老师作点评时指出:这也是一节特点鲜明的课!充分肯定了学生在课堂上敢于交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教师基本功扎实,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对学情了解不足,评价语言没起到点拨的导向作用。学生上台讲述关于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的故事时,所举事例生动具体,可有些事例选择角度有问题,不可信,教师没有纠正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太过夸张,不真实。
四、“二次作文”, 快乐评改
修改是运思的再创造过程。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提倡“二次作文”,即批改评讲完成学生一次作文,学生对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明白以后,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写作。
“二次作文”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是教学的创新。本年度我担任六年级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采用这种方法。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五个习作小组,作文水平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学生完成作文初稿,我出示“习作评判标准”,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学习修改习作中错误的词句,主题是否鲜明等,鼓励学生们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修自改。学生经过了一番自我修改之后,小组内成员交换习作本,互相修改,写下修改意见和建议。我发现,同学们比修改自己的习作还要用心。对于修改中有争议的地方,引导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兴趣高涨。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同修改,学生明白了自己习作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写作,解决批改中存在的问题。我用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第二次作文,表扬学生写得“出彩”的地方。组织习作小组每月做一份手抄报,给学生的“杰作”提供展示的舞台,也给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更多的学习同伴习作的机会,在班级里形成积极的习作氛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自改、互相补充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愉悦感,“二次作文”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知识建构,调动习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