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016-03-04申媛媛曲政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大学

申媛媛 曲政文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当代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申媛媛 曲政文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大一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初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许多学生会面临生活、学习、人际等一系列不适应问题,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应认识到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使新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大学生 入学 适应教育 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入学面临的适应问题

1. 生活上的不适应

上大学前,大学新生几乎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当步入大学后,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跟随自己的志愿,到所报考的地方求学,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的症状。因为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即便是同在南方或者北方,区域差异也较大,因此,部分新生首先面临的就是气候不适应问题,会因为水土不服导致发烧感冒等等,其次,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异,部分新生也会不适应当地的饮食。部分新生还会出现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在与校内除师生意外的人进行沟通时出现语言上的沟通障碍。[1]

管理方式不适应。上大学以前,大学新生的管理模式大多都是在家以家长为主,在学校以老师为主,但是,步入大学后,这种管理模式发生变化,部分新生远离父母。而且,学生除了固定的上课时间外,是很难见到自己的老师的,即便有什么事,也是打电话或发短信与自己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联系。另外,进入大学后,课程设置也比较轻松,学生会有大量的课余时间供自己支配,面对这种改变,部分新生不能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除了每天固定上课时间,剩下的时间被安排于逛街,上网,谈恋爱上,有些同学甚至晚上玩游戏,白天睡觉,黑白时间颠倒,作息时间不规律,部分新生甚至逃课上网,缺乏自我管理能力。[2]

个人独立生活能力欠缺。当代许多大学新生属于“95后”,上大学前,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为了不耽误学习,父母给孩子洗衣服,洗袜子,导致上大学后,部分新生不会自己洗衣服,生活被安排得一团糟。其次,在理财方面,部分新生对于消费自主性的这一变化不能适应,许多新生发现自己的零花钱花的很快但又不知道花在了哪里。

2. 学习上的不适应

部分新生学习目标模糊。是否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上大学之前,为实现考上一个好大学这个终极目标,父母,老师为学生制定了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比如,进入初中的目标是考一个重点高中,考入高中的目标是考一个好的大学。但当进入大学后,这个终极目标实现后,学生便失去了方向,对自己步入大学后的生活及大学毕业后的生活毫无规划,因此,部分新生步入大学后会感到迷茫,学习上失去动力,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学习变得懒散。

部分新生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的内容看。首先,中学时以传授具体的知识点为主,老师上课时都是紧密联系课本的,而且重点明确,通过对具体内容的举一反三,让学生慢慢消化。老师上课所讲内容与考试内容也是息息相关的。然而进入大学后,教师已不再以传授具体的知识点为主,而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进入大学后,大学内容有所增加但课时有限,因此,老师上课不再拘于课本,甚至对课本有些内容不会进行讲解,而是阐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从教学组织形式看,首先,中学时班级或者上课的成员是固定的,任课教师的变动也比较小,然而进入大学后,教室不固定,在一起上课的同学有可能是不同班的,甚至是不同专业的。其次,中学时有固定的早晚自习,学生可以通过早晚自习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自己理解不懂的问题,而进入大学后,没有固定的早晚自习,除了固定的上课时间,学生很难和任课教师见面,不便与老师交流,导致部分新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放任不管。

部分新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由于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在学习中学和大学的课程也存在差异。因此,部分新生在学习大学课程的方法上存在适应问题。首先,中学重在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根据老师上课所讲知识点,通过死记硬背,并辅之以大量的练习就可以了,而在中学阶段,在真正意义上,学生并不是这个过程的主体。而大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大学老师只会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进行粗线条似的讲解,因此,大学的学习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但是部分新生进入大学后仍旧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不能适应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其次,中学以单一的课堂学习为主,而大学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参与讨论,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许多社会实践活动,而部分新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途径。[3]

部分新生难以适应高校考核方式。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学期,部分学生出现考试不合格,挂科的现象。究其原因,中学时老师会在考试前留出大量时间,花费大量精力帮助学生复习,迎接考试,考试前老师会把重点难点罗列出来,然后,辅之以大量的试题进行考前突击。而进入大学后,却缺少这样的环节,有的老师在考试前一节课还在讲授新的知识,最多在新课结束后留出两节课时间,让同学们提出问题并答疑。

3. 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

与教师交往存在的障碍。首先,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且以一个严厉、严肃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上了大学之后,学生更是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再加上上了大学之后,教师上完课就走,与学生见面机会少,而辅导员因为一个人带几百个学生,记不住学生的名字,更不要说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其次,当代大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礼貌更多是敷衍,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师生间交往的障碍。

与同学间交往的障碍。首先是与同宿舍室友间的交往障碍。当代大学新生多为95后,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而上了大学之后,宿舍成为新生的主要生活环境,这就导致他们必须与自己生活习惯,性格爱好存在差异的同学生活在一起,然而他们较强的自我意识无法包容,理解别人与自己的这种差异性。还有就是与异性间的交往障碍,在中学时期,恋爱这回事,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被绝对禁止的,到了大学之后,这种约束解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趋向成熟,心理上充斥着与异性交往的欲望,但又不敢与异性交流。一些学生为了排除寂寞或者看着别人整天出双入对产生跟风的心理,在没有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前提下谈恋爱,因此容易造成彼此的伤害。

二、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必要性

1. 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进行的客观需要

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大学生展开的,针对学生大学期间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并最终使其思想与行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而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针对大一新生由于不适应在思想,行为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教育,使其更好实现环境的转换,并使其思想与行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因此,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先解决好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如同房子的地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同整座房子,要想盖好整座房子,必须先打好房子的地基。因此,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学新生入学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必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比如,对于新生入学出现的生活上的适应问题,必然要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活常识教育,生活适应性主题教育,针对大学生入学出现的学习适应问题,需对高校新生开展相应的专业认知教育,学习养成教育等等,对于大学新生入学出现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问题,需相应地设立人际关系交往课程。

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适应教育可以使学生由中学的学习,生活逐步过度到大学,完成一个很好的衔接,使初入大学的不适应逐步转变为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还可以纠正学生在入学初期一些思想和行为上的错误,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 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主观需要

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有利于大学新生的生活方式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转换。进入大学之后由于部分新生依然存在依赖心理,或者即便心理上要求独立,但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技巧,而不能适应离开父母的生活,生活上不能自理,因此,在生活中产生不适应问题,通过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可以提高新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是新生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生活方式由依赖型转向独立型。

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有利于大学新生的学习方式由依附性向自主性转换。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也不一样。进入大学后,对学生学习的自律性要求提高,但部分新生在中学阶段已养成依附于父母和老师的习惯,导致进入大学后,一时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通过适应教育,可以使新生尽快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并很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学习方式由依附型向自住型转换。

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有利于大学新生的交往方式由被动交往向主动交往转换。进入大学后,学生旧的人际关系网被打破,而新的人际关系网尚未建立,在与新的同学尤其是异性交往的过程中,部分新生存在不愿意或者不敢与新同学交往的倾向。通过适应教育,引导新生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主动与新同学交往,进而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同时也使新生的人际交往方式由被动型向主动型交往。

结语

总之,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新生的大学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更影响新生后期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必要性,对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的予以足够重视。

[1]韩天顺《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研究》 [D] 北京化工大学2014

[2]黄娜《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研究》 [D] 江西理工大学 2013

[3]赵法茜《当代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