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3-04邓苏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动手创新能力

崔 艳 李 丹 邓苏丹

(1.沈阳市辽中区于家房九年一贯制学校 辽宁沈阳 110215;2.沈阳市辽中区大黑九年一贯制学校 辽宁沈阳 110215)

在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崔 艳1李 丹1邓苏丹2

(1.沈阳市辽中区于家房九年一贯制学校 辽宁沈阳 110215;2.沈阳市辽中区大黑九年一贯制学校 辽宁沈阳 110215)

在新一轮课改培训下,让我更清楚认识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让其在各自各样的生活环境与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去思考、讨论、探索、发现,并以适度的启示和点拨,特别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以养成创新的习惯和胆识,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例如“猜日期”的方式,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新课。设计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1)想想是怎么猜对的,能不能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呢?(2)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解的情况,让学生试着总结求解的方法,老师加以点评。(3)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解决类似的问题。至今,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都掌握的非常好。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质疑,勇于寻根究底,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呢?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质疑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中和课后质疑。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课题是一节课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了解编者的思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如教学’正数和负数”前可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是背教案死守教材,教给学生固定的答案,这种教学无形中阻碍了思维的发展,教师要适时提出适宜的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其质疑,得到不同答案,从而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培养其积极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课后质疑。一节课学完后,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质疑。可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让学生尽量发现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3.加强小组讨论培养争论意识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加强小组讨论,在学术问题上,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要鼓励争鸣,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老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听被动答的局面,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样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助、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就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求新的能力。因此,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在形成概念,总结法则的关键外,在相似易混的知识点上,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记得有一次学校要我承担一节公开课,由于时间太仓促,有一道选择题打错了,我居然没有发现,导致这道题没有一个正确答案。结果在做练习的时候,有同学站起来说“这道题没有一个正确答案”又有同学说有答案,第一个答案正确。还有的说第二个答案正确。此时我对同学的回答没有表态,而是将错就错,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结果讨论的非常激烈,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中,终于认为此题没有正确答案,答案应该是怎样怎样的。由此可见,通过小组讨论,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目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差,是个突出问题,关键是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机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枯燥的循环活动,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而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感染渠道,同时往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有利于相应的数学结论的认识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学生只有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例如证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对折,让两腰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因此,只有当我们引导学生站在知识的一定高度上,他们才能把握问题的脉络,他们的思维就能闪耀出创造的火花。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内部规律的体现,也是数学学科的优势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当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自觉行动,只有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方法、技巧,追求数学的内在美,那么学生就会觉得研究数学其乐无穷,就能不断地发现和提高学生的智能。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动手创新能力
我也来动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动手演示找错因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