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6-03-04吴世馨
周 云 吴世馨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0)
共情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周云吴世馨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同时将共情技术应用于整个治疗过程。结果干预3 w、6 w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6 w后,观察组患者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共情技术能够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共情技术;焦虑抑郁;认知功能;生活质量
第一作者:周云(1964-),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共情技术研究。
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脑卒中的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认知功能的改善状况并不理想,患者的生活质量尚未得到显著的提高〔1〕。因此需要有效的措施弥补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十分关键。共情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共情技术在脑卒中干预中的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共情技术在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5~77〔平均(62.6±8.2)〕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27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3~79〔平均(63.1±8.7)〕岁;脑出血32例,脑梗死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改善脑循环、营养支持、下调颅内压、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脑卒中患者的常规治疗,同时积极控制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观察组: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同时将共情技术应用于整个干预过程中。共情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换位思考。患者由于对脑卒中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疾病存在十分大的恐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医护人员应该理解并密切观察脑卒中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对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脑卒中患者及时展开疏导沟通。②健康教育。通过视频、广播、手册的形式向脑卒中患者及其亲属讲诉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常见症状、预后康复等。指导脑卒中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和饮食方式,按时服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③共情体验。在治疗过程中,脑卒中患者可能会产生诸多疑问和顾虑,医护人员不仅需要耐心倾听,还要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动作、言语中发现患者的问题,尽最大程度地解决脑卒中患者的疑问和顾虑、满足患者的需求。
1.3观察指标①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脑卒中患者SAS〔2〕评分的变化评价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②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脑卒中患者HAMD评分〔3〕的变化评价患者抑郁状况的变化情况。③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了解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3〕的变化来评估两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④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4〕:观察两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主要包括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SAS评分比较干预3 w、6 w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57.2±4.8)分、(51.9±4.1)分低于对照组的(64.2±5.0)分、(59.8±4.6)分(P<0.01)。干预前两组SAS评分〔(68.4±5.7)分 vs(68.7±5.5)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峡谷组HAMD评分比较干预3 w、6 w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13.5±1.7)分、(8.2±1.0)分低于对照组的(17.8±2.1)分、(13.1±1.6)分(P<0.01)。干预前两组HAMD评分〔(25.7±2.9)分 vs (25.8±2.8)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MMSE评分比较干预3 w、6 w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18.8±2.6)分、(24.9±3.3)分高于对照组的(17.1±2.5)分、(19.5±2.8)分(P<0.01)。干预前两组MMSE评分〔(14.0±2.3)分 vs (14.2±2.4)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2.4两组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的评分比较干预6 w后,观察组患者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都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的评分比较,分,n=60)
3讨论
据调查显示,近些年我国脑卒中的患病人数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5〕。脑卒中的治疗周期长,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6〕。临床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在就院治疗期间都会存在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这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就院治疗阶段与医护人员的接触是最为密切的,因此做好护理工作显得十分关键〔7〕。
共情技术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护理技巧之一,其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和需求〔8〕,实施有效的护理工作,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9〕,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研究发现共情技巧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提升患者的安全感、调动患者的康复潜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1〕,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价值感,具有十分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2〕。本研究结果表明共情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13〕,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研究还表明共情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脑卒中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本研究显示,共情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参考文献
1索巧云.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1):118.
2胡瑞燕,曾玉英.共情护理在降低ICU病人焦虑情绪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86-7.
3王凤华.心理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认知功能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3):407-10.
4查文婷,杨学文,张昕熠,等.湖南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9):1021-4.
5张法伟,王泽颖,兰希福,等.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与体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319-20.
6郑宏忠,陈锦泳,何玉琴.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254-5.
7Penprase B,Oakley B,Ternes R,etal.Empathy as a determining factor for nursing career selection〔J〕.J Nurs Educ,2013;52(4):192-7.
8谢晓颖,蒋荣泉,凌迎春,等.“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22-5.
9Lopez-Perez B,Ambrona T,Gregory J,etal.Feeling at hospitals:perspective-taking,empathy and personal distress among professional nurses and nursing students〔J〕.Nurse Educ Today,2013;33(4):334-8.
10秦岭,王荣海.共情护理对脉络膜黑色素瘤伴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2(9):73-4,77.
11彭司淼,李乐之.共情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及展望〔J〕.护理学报,2012;19(18):4-6.
12马洪霞,陈圣霞,李遵清,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17-8.
13万莉,谢莉玲.脑卒中患者康复现状及三位一体的康复护理模式建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533-5.
〔2015-03-16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欢 迎 投 稿欢 迎 订 阅
基金项目:贵阳市卫生局课题(〔2013〕筑卫科技合同字第08号)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4-0855-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