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特征及与超声诊断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2016-03-04贾国伟麦浩彥李银花罗以恒林松泉范妮芳
贾国伟 麦浩彥 李银花 罗以恒 林松泉 范妮芳
老年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特征及与超声诊断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贾国伟 麦浩彥 李银花 罗以恒 林松泉 范妮芳
目的探讨老年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超声诊断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8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老年患者均行超声诊断,其中40例患者确诊为脂肪肝,将其设为观察组,另40例无脂肪肝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血压、血脂、疾病史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值以及糖尿病史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史以及高血脂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脂(T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T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尿酸(UA)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可见,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指标以及糖尿病史,随着BMI指标的升高或糖尿病比率的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越高。结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老年患者在较高的BMI值以及糖尿病史下具有较高的脂肪肝发病率,临床上可于早期进行超声诊断来对疾病进行预测防范,该诊断措施安全、可靠、经济、无创,可在临床推广。
老年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超声诊断;脂肪肝;相关性
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社会结构中,老年人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因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导致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据我国相关资料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上海、广东两地的发病率高达17%、15%[1]。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较多,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或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以代谢综合征为特征。临床上一般采用肝穿刺活检作为脂肪肝的金标准,然而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超声诊断已成为一种无创、经济的诊断方式[2]。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抽取来本院体检的8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体检的8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诊断。排除标准[3]:①确诊为乙肝患者;②长期饮酒的患者,男:>140 g/周;女:>70 g/周;③经检测表面抗原或核心抗原呈阳性的患者。依据是否存在脂肪肝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5.4±5.3)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5.7±5.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目的,并同意参与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体重、疾病史等基本资料的检查 依据BMI=体重(kg)/身高(m)2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4];观察患者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史。
1.2.2 超声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采用彩超IU22(飞利浦公司生产)进行诊断。于空腹8~12 h后取患者仰卧位或侧卧位,保持3.5 MHz的探头频率,使患者屏气时更换体位进行探查。首先观察患者的肝脏轮廓、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内管以及肝实质回声二维声像图表现,之后在下腔静脉15~30mm的肝静脉处进行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的血流状况,记录门静脉主干的血流速度及内径宽度,通过对6个心动周期进行血流频谱的监测,并通过3次测量取其平均值[5]。
1.2.3 血液检查 采用自动生化仪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ALT、AST、GTT、TG、TC、HDL-C、LDL-C、FBG、UA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疾病史或体重等临床特征进行比较;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③将是否存在脂肪肝作为因变量,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作为自变量,对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BMI值以及糖尿病史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史以及高血脂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T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T、AST、GTT、TC、HDL-C、LDL-C、FBG、UA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临床特征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x2PBMI(kg/m2) 25.9±2.1a 24.6±1.7 3.043 <0.05高血压史 16(40.0)b 10(25.0) 2.051 >0.05糖尿病史 37(92.5)a 12(30.0) 31.916 <0.05高血脂史 22(55.0)b 18(45.0) 0.800 >0.05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指标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ALT(U/L) 81.3±17.5b 76.8±14.7 1.245 >0.05 AST(U/L) 42.0±12.3b 42.9±13.1 0.317 >0.05 GTT(U/L) 80.4±21.4b 79.2±29.5 0.302 >0.05 TG(mmol/L) 3.1±0.9a 2.3±0.6 4.678 <0.05 TC(mmol/L) 5.2±1.4b 4.9±1.3 0.993 >0.05 HDL-C(mmol/L) 1.2±0.3b 1.2±0.2 0.000 >0.05 LDL-C(mmol/L) 3.1±0.8b 2.8±0.7 1.785 >0.05 FBG(mmol/L) 5.8±1.2b 5.6±1.4 0.686 >0.05 UA(μmol/L) 375.3±89.6b 378.7±92.2 0.167 >0.05
2.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与脂肪肝的回归性分析 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可见,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指标以及糖尿病史,BMI指标的升高或糖尿病比率越高,脂肪肝的发病率越高。见表3。
表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与脂肪肝的回归性分析
3 讨论
脂肪肝是由疾病或药物因素致使机体肝细胞内积聚过量的脂质,使肝湿重超过5%。通常积聚于肝内的脂质物质为脂肪酸、三酰甘油、胆固醇脂等。脂肪肝早期是一类可逆转的疾病,若及时诊治则可降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风险,可通过对该指标的诊断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6]。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这类疾病均对机体代谢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增加了脂肪肝的发病率。同时,部分老人的饮食生活习惯较差,因长期饮酒而更易形成脂肪肝,据Dionysos研究可见,正常人群中的超声诊断脂肪肝发病率为10%~15%,而长期饮酒或肥胖的人群中具有76%的发病率[7]。肝穿刺活检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其样本量较小,检测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究,且其有创的特性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超声诊断无创、安全,可有效评估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中将8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的BMI值为(25.9±2.1)kg/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6±1.7)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史患者占比为92.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而在高血压病史以及高血脂病史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该组数据的对比可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患者中其体重指数越高或糖尿病史占比越高,则脂肪肝的发病率越高。而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数据的检查,除了在TG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外,两组患者的ALT、AST、GTT、TC、HDL-C、LDL-C、FBG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G指标为(3.1±0.9)mmol/L,对照组患者为(2.3±0.6)mmol/L。说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老年患者在实验室数据检测结果的比较上通常不会显现出较大的可比性,初期对脂肪肝的针对较为隐匿,仅会表现为异常升高的甘油三酯。再次通过回归性分析验证表示,体重以及糖尿病史是脂肪肝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老年患者具有较为复杂的致病因素,而通过早期行超声诊断可对其进行安全、可靠的预测,以较高的BMI值以及糖尿病史作为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1]咸建春,徐洪涛,何义林,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变化的预测指标.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6):431-435.
[2]王燕军,徐旭雯,梁敏锋,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1857-1859.
[3]努尔彦·亚生.关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探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5-6.
[4]胡卫.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意义.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4):555-557,605.
[5]杨俊芬,李然,邓小敏,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分析.医学信息,2013(19):67-68.
[6]张学华,张群.僵蚕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中医杂志,2009(9):819.
[7]岳明强,钟森,陈婧,等.老年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特征及与超声诊断脂肪肝的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118-61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046
2015-09-17]
523270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医院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