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3-04刘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脉络神经功能脑梗死

刘丽

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丽

目的观察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究脉络宁的内在治疗机制。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给予治疗组患者脉络宁治疗,而对照组则使用复方丹参治疗,治疗14 d,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缺损症状,临床效果明显,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脉络宁;急性脑梗死;疗效

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等因素使血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减少甚至中断,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导致脑梗死,呈现神经功能丧失[1]。本院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脉络宁治疗,评价临床疗效,探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病例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会议诊断标准[2];经CT或MRI确定急性脑梗死;没有意识障碍、心肺肝肾及精神等疾病,能配合体格检查,肢体肌力在Ⅳ级以下,在3 h~3 d内发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先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给予能量合剂及吸氧,患者依据病情给予20%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每8~12小时用药1次,治疗3~7 d。治疗组给予20 ml脉络宁注射液(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对照组给予2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治愈;评分减少46%~90%为显效;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评分减少<18%或病情加重认定为无效[3]。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后3、7、15 d评估神经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5,c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3 d 7 d 15 d治疗组 30 24.4±5.0 16.2±4.3ab13.2±4.0ab10.5±4.5ab对照组 30 24.0±5.5 22.5±4.0a19.0±4.2a17.2±4.4a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等因素使血管腔狭窄,引起血流减少甚至中断,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以及脑软化,发生脑梗死,最终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1]。

脉络宁由通塞脉片处方经改制而成,是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等中草药物提取后的复方制剂,在清热养阴及活血化瘀方面的疗效较好。已有研究发现此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是滨蒿内酯,它能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溶解,扩张血管并促进脑内血液循环;它还能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以及胞内钙离子释放,有效防止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抑制细胞凋亡,有利于脑组织的修复[4];它还可以降低血内胆固醇含量,有效减少动血管表面胆固醇沉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5];还有研究表明滨蒿内酯可以促进合成多巴胺,建立神经突触,恢复神经功能[6]。

综上所述,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良好,优于传统治疗方案,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没有副作用,社会经济效益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1]苑广杰,杨忠云.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诊治疗效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0(2):104.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滕赞,姜晖,王嫘,等.滨蒿内酯对豚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及细胞内钙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3): 1-5.

[5]Chen YL,Huang HC,Weng YI,et al.Morph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antiatherogenic effect of scoparone in hyperlipidaemic diabetic rabbits.Cardiovasc Res,1994,28(11):1679-1685.

[6]Yang YJ,Lee HJ,Huang HS,et al.Effects of scoparone on dopamine biosynthesis and L-DOPA-induced cytotoxicity in PC12 cells.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2009,87(8):1929-193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089

2015-10-19]

465350 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脉络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