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政于民“自主学”

2016-03-03张豫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主引导教学方式

张豫军

【摘要】 家里、学校里、各类补习班里,孩子们的学习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的. 一个班级里面,能够真真正正自觉学习的寥寥可数;能够自主学习养成,系统性的复习的更加是屈指可数. 毕竟学习的主人是孩子,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怎样培养他们学习的系统性?怎样才能让他们养成习惯后自觉学自主学?下面将从指导孩子们系统学习的小举措方面说说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引导;教学方式;习惯;自主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无论什么学科,能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所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普通课堂所无法比拟的. 大量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证明创设小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极大的价值. 因此我们想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也是一样,创设一些情景、闯关等游戏体系,孩子们会更加乐于去尝试与挑战,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 有了自己的一个预设目标,我们可以把过程细化,把每个引导的环节融入到一个游戏里面,成为闯关的各个步骤开展.

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我设计了一个闯关的“集图章游戏”,每过一关就能获图章一枚,集齐图章可以换取真徽章一枚,5枚徽章可以拍照在荣誉墙上上榜亮相以示表彰. 我具体划分为以下几个闯关环节:

一、课前预习——带目的“任务阅读”

学生比较习惯的学习方式就是在课堂上听老师传授,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或者预习也只是看看书,甚至进行的只是流于形式的无效预习. 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一个预习的框架,学生开始就按着这个框架的提示进行预习,帮助他们形成预习该做什么的概念. 其中包括旧知回顾,预习的范围、阅读后要了解的知识点、尝试解题、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或困惑的地方. 例如在《小数乘法》的这一节课中,我给孩子们的预习框架如下:

1. 回想笔算整数乘法的方法,完成下题:34 × 7.

2. 独立阅读书本P2 想: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3. 尝试解题:3.4 × 7.

4. 你发现了什么?预习和解题中觉得困惑的地方是:

学生根据框架进行预习,把自学中掌握与不掌握的地方都登记下来,老师在课前收集他们的预习结果,便于从实际上归纳不同班级孩子们的困惑,课堂上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能完成预习的孩子奖励进阶印章一个.

二、课内交流——带目的“自主汇报”

学生进行了自主预习,对掌握了的知识总是跃跃欲试,教师要懂得抓住这个特点. 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在小组合作环节让孩子们进行简单汇报,把通过自己预习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分享,把自己归纳的小窍门或者自己的小发现与同学交流. 同时,他们提出来的未解决的问题、疑惑、困难,把它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孩子们可以从分享中互相补充,在补充中互相学习析疑,黑板上记录同学的困惑,你能解决哪个,就他当小老师尝试引领同学解决. 经过这个小互动之后,小交流之后,一般个别的、简单的、分析题目不仔细的问题会在同学的互补之下解决消化. 而比较共性的问题,老师再引导同学们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课内知识点也就解决完了. 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在孩子们的交流里面,他们组内通过预习分享交流而互相解决的问题,往往比我们老师预设孩子们会觉得疑惑的问题要多,毕竟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不一样,不可以全篇而论,由老师的角度出发预设问题进行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内容,往往会把很多的“个别”现象忽略掉,因此,这样交流既可以把孩子们因“个体差异”产生的各种问题找出来,“兵教兵”的解决掉,又可以发现集体共性问题进行详解,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表达意愿,能听其所惑,各层次学生都可“吃饱吃好”. 能够积极参与汇报交流的奖励进阶印章,能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获得跳级印章.

三、课后归纳——带目的“错题记录”

每节课的随堂小测当即批改与订正,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测练效果,把自己当堂的错题工整记录在“收集本”上,独立对题目错因进行分析,只有了解自己的错因,知道改正方法,才能真正掌握与避免再次出现同类错误,争取学生自己做到堂堂清. 由于我们是寄宿学校,孩子们可以利用晚修时间,把错题本拿出来,把当天错题再做一次,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自己做到日日清. 一周汇总,把错题集里面的题目摘抄,再次检测掌握效果,做到周周清. 孩子们能够独立完成这一项,那么我们教师的辅导工作开展起来就更加轻松. 一周一检,把记录与自检情况好的同学本子进行班级传阅学习,互补不足. 每周坚持完成的学生可以获得进阶印章,受表彰的孩子获得跳级印章.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坚持,孩子们的检查能力、分析能力、纠错能力是会有一定提高的.

四、齐当老师——“生生互检”

新奇、活泼、形象生动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令处于无意注意阶段的孩子们被吸引住了,引起他们的关注,激起他们的兴奋,令他们对事物保持高度关注. 我们的检测模式也可以多样化.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既然强调“还政于民”,那么出题的这一项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我们班的孩子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现在,五年级了,孩子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我自身最大的感受是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我给孩子们互设对子,根据对方的错题集,模仿里面的题目,给对方编题出题,在出题、互批互改的过程里,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方式,他们都有一种自豪感,我能当老师给别人出题考他了,我能给同学批改了,我能给同学讲解了……在大环境下,身边同学个个自觉、个个行动,他们也自然爱参与、乐参与,自然就会长期的积极参与,开始可能部分同学做得不是很好,老师要进行指导,给建议和意见,慢慢的一段时间下来,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套路,都可以做得有板有眼的,出题质量也高,看来孩子的能力真的不输给我们. 进阶奖励自然也是要跟上的.

五、渗透于微——“独立主动”

我们的课堂设计的游戏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平时我们得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学生的实际能力、全员参与等目标设计游戏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在“规范”中感知数学,在参与中学到数学,在坚持中形成习惯,从不断引导调整中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

自主引导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