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2016-03-03陈凯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心设计主动参与

陈凯明

【摘要】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方式转变.

【关键词】 精心设计;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方式转变.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因此,在学习新的课程之前老师必须精心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设计一些让学生自己来动手的教学活动,便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做一做抛硬币的实验,体会正、反面出现的频率大小;做立方体、圆柱、圆锥、棱锥等模型,使他们知道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且也了解这几种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形的特征,对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测量圆周和直径的长度,以及计算它们之间的比例,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圆周率……在动手做实验或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讨论,分工合作,老师从旁进行指导,可以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活动中,我还发现部分同学平时学习并不十分突出,但动手能力很强,他们课后还制作了很多立体图形送给老师作教具,这样的课堂教学十分轻松,学生们在玩中学,做中学,既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课堂中师生一起动手气氛非常融合. 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会走神而组织教学,学习效果自然加倍. 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情境中学习.

二、精心设计,主动参与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习”是孩子的天职. 引导他们主动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应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识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学习的快乐,思考的乐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 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3. 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4. 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学,学生经过实际的操作,仔细的观察,积极的思考,将其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欢快有趣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

其次,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多进行自我尝试. 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的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 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尝试解决新的问题,通过自己正确的推理、判断、概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例如,在学习“9加几”时,我开门见山地揭示课题,直接出示例题“9 + 3=”,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相互交流,展示过程. 最后进行评价归纳,在评价中对于能够直接口算出答案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 知道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等于10,再用10加2等于12. 并在进一步的评价中使学生知道可以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等于10,再用10加2等于12,主动参与学习“凑十”的计算方法,能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三、巧设练习,强化参与

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能诱导学生回顾反思,强化参与,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思维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练习中层次分明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在教学中,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全员参与. 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 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使少数学生能“吃得饱”. 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也采用这样的方法. 有能力,学习好的学生留一些难题,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2. 练习中抓住本质

数学知识是按一定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的,而学生辨别知识能力较弱,对知识易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应针对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揭示本质. 例如,我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设计练习如下:

实践证明,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通过对比练习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在教学中要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实施它的有效策略,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精心设计主动参与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精心 激趣 提问 评价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小议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有效探究源于精心的设计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