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03沈琦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变式教学二次函数几何画板

沈琦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的最大难点,莫过于函数和几何这两大板块,其概念的抽象以及动态的变化过程,都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在众多的教学软件中,《几何画板》因其图形编辑方面的优势,受到许多教师的喜爱.运用《几何画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几何画板;初中数学教学;二次函数;变式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地、探索性地数学活动中去.就数学学科而言,尤其是几何以及涉及图像的函数教学,《几何画板》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例子,谈一点体会.

一、利用《几何画板》研究二次函数y = ax2及y = a(x + m)2的平移

二次函数的平移,是对数形结合思想的集中体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先将y = ax2及y = a(x + m)2的图像画出,然后逐一进行类比,通过观察它们的异同,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

① 要作多个函数的图像,课堂效率较低;且对函数性质的认识受限于图像是否画得足够规范;

② 无法有效地从运动的观点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容易形成教师的“一言堂”.尤其是对图像平移“左加右减”这一规律的认识,往往容易与坐标平移“左减右加”相互混淆,教学效果不佳.

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下是笔者上课的片段:

片段1:利用《几何画板》研究抛物线y = x2,y=(x + 2)2以及y = (x - 2)2之间的关系.

第一步:利用“绘图”菜单下的“定义坐标系”功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利用“绘制新函数”功能构造任意直线(如直线y = -2);

第二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以下三点A(-2,-2)、B(2,-2)、C(0,-2),以及在直线y = -2上的任意一点M,度量出点M的横坐标XM;

第三步:依次在坐标系中,绘制二次函数y = (x + xm)2,y = (x + 2)2以及y = (x - 2)2的图像;

第四步:依次选中M点和A点,利用“编辑”菜单下“操作类按钮”构造“移动”按钮,将其改名为“右移”;依次选中M点和B点,构造“左移”按钮;选中M点和C点,构造“还原”按钮.(如图1)

此时,教师通过对“左移”、“右移”、“还原”三个按钮的控制,提出以下问题:

师:在平移的过程中,抛物线的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改变?

生1:开口方向不变.

生2: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发生了改变.

师:抛物线y = (x + 2)2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分别是什么?

生3:顶点坐标是(-2,0),对称轴是直线x = -2.

师:抛物线y = x2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个单位,可以得到抛物线y = (x - 2)2?

生:向右平移2个单位.

紧接着,我与学生一起概括了抛物线y = a(x + m)2的性质,以及它与抛物线y = ax2的关系.通过对这一动态过程的观察,学生很容易地得出m的值对整个平移过程中的影响,直观明了,易于理解,也就印象深刻.

二、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变式教学

初中数学提倡变式教学,教师通常在保持教学内容核心本质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其外在的某些属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从而更准确的认识所学知识点的本质和内涵.以图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或者对图形作间隔、缺损、重叠、交错等方式的处理,来达到变式教学的目的.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为了进行变式教学,往往需要耗费许多宝贵的时间来大量地板书作图,而画出来的图形有时不够准确,又都是静态的,容易掩盖一些内在规律,也就很难真正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几何画板》作为一种专门研究动态几何的教学软件,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下面是笔者关于《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的一道课本练习题的教学过程.

片段2:首先,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出示原题以及相关图形.(如图1)

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并引导学生通过联结四边形对角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完成证明.

接下来,开始进行变式教学:(如图2~5)

变式一: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变式二:若四边形ABCD是矩形,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变式三: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变式四: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此时教师进一步提问:四边形EFGH的形状与四边形ABCD的什么因素有关?并运用几何画板不断变换四边形ABCD的形状,只保持对角线相等或垂直.从而总结得出: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由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关系所决定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好教学课件,将问题逐一展示,不断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几何画板》处理信息量大、图形显示鲜明准确的优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充分体现了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两个优势:

1.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早就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时,总是有些无法入门的感觉,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究其原因,首先是这部分内容过于抽象,不易理解.其次,在学习方式上,它与其他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一味地埋头计算是很难学好的.尤其是函数的性质,死记硬背往往容易将几个函数的性质混淆在一起.事实上,教材在处理函数性质时,知识的建构也始终是围绕图形来展开的.在探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绘制大量的图形,然而利用黑板的传统教学中,基本只能处理静态的函数图像,无法将运动的过程演示出来.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抽象思维,一旦无法透彻理解,就只能将老师讲的结论强行记住,教学效果自然不佳.通过使用《几何画板》,既可以让教师节省大量的绘图时间,又能动态的展示函数图像的形成以及变化过程.教师还可以将几个函数的图像事先画在一个屏幕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对比和分析,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教学生操作《几何画板》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些课本中的简单问题.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切地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才是学好函数的最重要的途径.

2. 深入变式教学,扩大课堂容量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告诉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而“变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变式教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使学生对原先陈旧的问题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几何的变式教学中,往往需要对现有的图形作出各种改变,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会加大教师教学的难度.使用《几何画板》,教师可以轻易地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事先利用《几何画板》画好图形,然后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随意改变原题的题设和结论,同时改变图形的结构,而不必重新再画图形.在进行问题的小结时,还可以将之前出现的各种情况一并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把握更加深刻.

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画板》在教学中的使用,能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扩大知识的内涵,丰富教师讲课的方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困难.利用《几何画板》,更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总结、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习惯.当然,作为一种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它也一定有其局限性.事实上,任何教学辅助软件,都不能取代教师本身在课堂中的作用.一个再好的课件,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去驾驭它的话,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精美的图形软件而已,《几何画板》当然也无法例外.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教学中应更加认真地专研教材,仔细备课,真正地做好课件,用好课件,发挥它最大的教学功能.

猜你喜欢

变式教学二次函数几何画板
关于一个“绳瞬间绷直”问题的思考
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途径
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调查
《二次函数》易错题专练
《二次函数》综合测试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