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6-03-03董小婉李蕾赵小飞何琴彭绪亚

环境影响评价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活垃圾对策

董小婉,李蕾,赵小飞,何琴,彭绪亚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



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董小婉,李蕾,赵小飞,何琴,彭绪亚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近年来重庆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每年以约9%的速度快速增长,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在分析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对策:一是进一步推进焚烧处理,提高资源化处理率;二是加快填埋场改、扩建,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改造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减少二次污染;四是完善收运系统,扩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范围;五是推进垃圾分类,提高源头减量化水平。

关键词: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对策

对生活垃圾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重庆市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体系日趋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数量和能力快速增长,城镇环境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产量持续增加,部分区县的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同时,部分处理设施运行水平和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齐全,存在污染隐患,影响城镇环境和社会稳定。基于此,本文调查了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建议。

1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概况

1.1 生活垃圾处理量现状

据重庆市环卫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共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594万t,日均1.63万t/d。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6%。图1显示了重庆市2010—2014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及无害化处理率的增长情况,由图可知重庆市近5年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其年均增长率为9.1%。

图1 2010—2014年重庆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和无害化处理率Fig.1 The harmless disposal volume and harmless disposalrate of domestic garbage from 2010 to 2014 in Chongqing

1.2 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及现状

目前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填埋、焚烧以及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截至2014年12月份,重庆市共建成并实际投入运营56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15 260.5 t/d。其中焚烧发电厂3座,处理能力4 400 t/d;垃圾填埋场51座,处理能力10 410.5 t/d;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2座,处理能力450 t/d,实现了全市各区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全覆盖。各类处理设施数量比重,以及所占总处理能力比重分别见图2和图3。从中可以看出,填埋为重庆市当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

图2 重庆市各类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数量所占比重图Fig.2 The proportion of the quantity among the domesticgarbage disposal facilities in Chongqing

图3 重庆市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所占比重图Fig.3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garbage disposaltechnologies in total disposal capacity in Chongqing

2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且剩余库容不足

各区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5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其中有27座填埋场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原总设计处理能力为10 410.5 t/d,而总实际处理能力约为11 848 t/d。截至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总量为4 481.8万m3,按照现状处理能力及设计使用年限进行预测,于2020年全市将有24座填埋场将达到其设计库容。

2.2 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次污染严重

在渗滤液处理方面,重庆市目前除长生桥填埋场、黑石子生活垃圾填埋场、璧山区石院生活垃圾填埋场3座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渗滤液处理设施自行处理达标排放外,剩余48座均采用污水管网或密闭运输至就近污水处理厂的方式进行处理。由于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氨氮等有毒有害成分,如果处理不当,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仅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源,甚至还会污染地下水,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1]。另外,渗滤液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还可能对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稳定运行、出水达标排放造成不利影响。

在填埋气处理方面,除重庆市主城区的长生桥生活垃圾填埋场设置有装机规模为6×957 kW的沼气发电工程外,其余垃圾填埋场均未进行填埋气的收集与处理。

2.3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水平偏低

目前,重庆市仅有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包括同兴垃圾焚烧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 200 t/d;丰盛垃圾焚烧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 400 t/d;万州三峰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规模为800 t/d。全市现状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仅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29%,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规定的“到2015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48%以上”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2.4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近年来重庆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对全市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垃圾收运能力建设。然而全市约8 300个行政村,仍有大多数村庄处于垃圾清运处理无组织、无设施、无队伍、无经费的“四无”状况。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的垃圾,造成溪河和村镇周边污染严重,成为农村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生活垃圾中常混有废弃农药化肥包装、过期农药等危险废物,对环境及人畜潜在危害很大。

2.5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发展滞后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已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建设,在九龙坡区实施试点家庭-小区相结合的垃圾源头分类模式(干湿分离)和专业公司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基础较好、条件较成熟的社区(小区)以居民家庭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减量为重点开展试点,分类收集效果明显。但由于市民的分类收集意识不够高,分类收集处置设施不完善,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目前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3改进与完善重庆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对策

3.1 进一步推进焚烧处理,提高资源化处理率

相比于卫生填埋处理,焚烧处理具有占地小、减量化明显、无害化较彻底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等优点[2]。许多发达国家的焚烧处理比重均较大,其中日本是采用该方式处理率全球最高的国家,其焚烧处理比例已达到79.8%[3]。

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深圳从国外引进成套焚烧处理设备,建成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4]。受限于经济、技术等因素,早期我国垃圾焚烧处理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如上海、江苏等地。但随着我国焚烧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焚烧处理设备的国产化,备受关注的“二恶英”排放控制已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并且根据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2010年所作的生活垃圾热值研究,以及重庆市市政环卫监测中心2013年所作的检测抽样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生活垃圾热值平均达到4 466 kJ/kg。预测到2020年,原生生活垃圾发热值将达到5 136~5 583 kJ/kg,入炉垃圾发热值将达到5 598~6 197 kJ/kg。

因而,重庆市完全具备进一步扩大焚烧处理的条件,可通过区域统筹规划,区域合建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重庆市的焚烧处理能力,从而提高重庆市的资源化处理水平。

3.2 加快填埋场改、扩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方面,针对继续沿用填埋处理方式的区县,根据现有填埋场条件进行改扩建,以满足区域处理需求;另一方面,针对采用垃圾焚烧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区县,则需保证有一定的填埋库容,以对采用其他处理方式产生的残余废物进行最终处置,且提供所在区域必要的垃圾处理应急备用能力。

3.3 改造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减少二次污染

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规划”的提出,针对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率要求均有大幅提升。因此,若重庆市现有未单独设置渗滤液处理设施的48座填埋场继续采用将渗滤液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方式,则将可能对区县各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也明确提出“自自2011年7月1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执行表2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另外,环保部于2012年颁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规定:到2015年末,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配套建设率应达到100%,处理能力应能满足填埋场所产生渗滤液的处理要求,处理后渗滤液应达标排放或回用。因而,重庆市应尽快改造该48座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设施,以减少二次污染。

3.4 完善收运系统,扩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范围

住建部等十部委于2015年11月13日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针对重庆市全市的约8 300个行政村,应逐步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收集车辆,在全市的乡镇及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形成“户收集—村集中—镇(乡)运输—区(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5 推进垃圾分类,提高源头减量化水平

生活垃圾的合理分类可有效促进资源类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从而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最终处理成本。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均非常重视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到50%以上[5]。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市民的分类收集意识不够高,分类收集处置设施不完善,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

因而,推进重庆市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于提高市民进行分类的意识、积极性以及配置分类收集设施。根据重庆市实际情况,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的专门法规,引导并规范推进垃圾分类,如广州市于2015年7月7日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 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从技术和制度层面规范和完善垃圾分类;另一方面,重庆市可在现有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同时,应加大对分类收运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投入,逐步将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从主城区推广到各个区县,从而提高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率,减少后续处理垃圾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卓洁. 垃圾渗滤液危害及其处理工艺探讨[J]. 能源与环境, 2012 (3): 81- 82, 85.

[2]王鸯鸯.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途径[J]. 环境经济, 2013(Z1): 95- 96.

[3]王临清, 李枭鸣, 朱法华.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建议[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5, 37(2): 106- 109.

[4]张英民, 尚晓博, 李开明, 等.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J].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2): 389- 396.

[5]周春应, 林婉霞, 贾卫国, 等.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国际间比较及三维管理模式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42(18):5 916- 5 917, 5 927.

Study on Status of Domestic Garbage Disposal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Chongqing

DONG Xiao-wan, LI Lei, ZHAO Xiao-fei, HE Qin, PENG Xu-ya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quantity of harmless treatment of domestic garbage in Chongqing city has been increasing at 9% annually, but the processing capacity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garbage disposal in Chongq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cess, and proposed further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disposal measures. Firstly, further promote the amount of incineration disposal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resource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Secondly, accelerate the reconstruction and extension of landfill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capacity of emergency. Thirdly, rebuild the leachate treatment facilities of landfill aiming at reducing secondary pollution. Fourthly, improve th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expand the coverage of municipal domestic garbage disposal facilities. Lastly, promo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domestic garbag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eduction.

Key words:domestic garbage; status of disposal; 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重庆市基础科研业务费计划项目(2013cstc-jbky-01603、2013cstc-jbky-01611)

通讯作者:彭绪亚(1963—),男,重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研究,E-mail:xypeng33@126.com

作者简介:董小婉(1992—),女,四川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研究,E-mail:13890777271.cool@163.com 黄健盛(1980—),男,广西藤县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E-mail:hjso419@126.com

收稿日期:2015-12-08 2015-12-25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44(2016)01-0063-03

DOI:10.14068/j.ceia.2016.01.017

猜你喜欢

生活垃圾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浅析生活垃圾焚烧的余热利用
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研究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艺和设备的选择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