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
2016-03-03丁峰赵晓宏赵越邢可佳金珂
丁峰,赵晓宏,赵越,邢可佳,金珂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12; 2.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
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
丁峰1,2,赵晓宏1,2,赵越1,2,邢可佳1,2,金珂1,2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100012; 2.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积累了大量环评基础资源和业务数据,通过搭建基于互联网的环评基础数据共享与应用平台,可逐步实现基础数据库建设成果的对外共享与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平台将面向公众、环评机构、评估机构及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基础数据资源、数据分析、模型计算、数据挖掘等信息资源与技术服务。下一步将结合系统服务功能完善和成果应用的深化,不断拓展数据资源的来源和成果应用范围,优化数据共享与网络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互联网平台数据的自我更新和功能持续完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在线计算
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和审批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国家法律法规文件、环境和行业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模型预测计算。长期以来,全国上千家环评单位、近十万环评从业人员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获取有关数据,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环评数据的处理与计算分析,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财力的浪费,甚至由于数据获取渠道不畅和收费不合理等问题,致使个别环评单位擅自编造或提供不实数据,严重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环评基础数据库经过5年多的持续建设,目前已经基于环保专网开发了数据中心、环评会商系统及共享平台,收集整理了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近十年的环评报告书、评估意见、审批批文等上万份环评文件,整理了十多个重点行业、数千个建设项目的环评指标,同时收集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点的信息、地形数据、水文资料、气象数据等环评所必需的大量基础数据,开发了面向国家和地方环评技术评估及审批的会商系统。但由于目前数据库应用平台是建立在环保专网(政务外网)内,仅环保部各司局、国家及试点省市评估中心、信息中心能登录和应用,而广大环评单位和社会公众还无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资源,数据库研究成果尚未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成果
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标准规范、数据中心和会商平台3部分。
数据中心盘活并入库了10年来国家级环评核心数据,提取了16个重点行业3 000多项环评项目指标,入库各类支撑数据50多万条,涵盖气象、水文、地形、水质监测等基础数据以及全国主体生态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等空间地理数据,囊括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项目验收等项目运行各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环评数据,初步形成了环评“支撑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三大库群,同时实现了部分地方环评核心数据的整合和集成。
会商平台建设是基于数据中心的支撑数据、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三大数据资源,利用GIS、遥感、虚拟现实等空间技术,构建的集海量环评基础数据处理、查询、可视化表达、模拟分析、对比分析与数据挖掘、信息共享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平台。通过整合污染源、气象、地形、地理等海量数据,无缝集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模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环评一张图”的形式直观展现项目的工程概况、区域环境、环境影响、指标对比和公众参与等五大功能模块。“环评一张图”为环评会商平台提供了技术分析和支持手段[1]。
为逐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换应用,环评基础数据库项目于2013年开始依托已有的环保政务外网(即环保专网),按照环评基础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共享管理办法[2],搭建了“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在环保部和地方环境管理部门之间建立共享机制,为环评审批部门、技术评估部门、环评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等五大用户提供数据检索、统计分析和数据共享等技术支持与服务[3]。
2环评数据共享与应用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的目标,是实践环保法对环评信息化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和历年业务积累,为社会公众、环评机构、评估机构及环境管理部门提供行业资讯、基础数据资源、环评技术支持、环评项目分析、模型计算、环评指标数据挖掘等信息资源与技术服务。近期数据共享与应用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共享服务与应用、GIS资源共享与应用、系统开发接口规范建设等内容,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方案框架Fig.1 Data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framework of EIA
2.1 环评基础数据的共享与应用
2.1.1基于互联网的环评数据服务平台开发
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服务平台是整个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的基础[4],服务平台包括网站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两个部分。网站平台作为对外提供信息资源和技术服务的窗口,主要展示平台内各系统的数据服务信息,发布最新通知公告,提供共享资料下载,突出宣传和展示对外数据服务与信息共享功能。数据中心主要基于现有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成果,对经过整理和校验的基础数据资源进行移植,主要包括:历年审批建设项目基础信息、文档资源附件(环评报告书、环评指标库、环评批复、验收批文)以及评估业务状态等数据信息,并实现与环保专网数据中心的定期(不低于每24小时)数据交换与更新。数据中心同时开发标准数据调用服务接口,为平台内其他各类共享与应用系统提供数据调用服务,以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深度利用和二次开发[5]。
2.1.2环评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推送服务
随着《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发布,近年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及行业规范导则进入新一轮的更新阶段,针对环评相关最新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推送也至关重要。通过调动服务平台用户共同收集、共享国家及地方最新公布的环评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等信息,并提供经数据服务平台标准化和结构化后的文档全文检索与下载、信息推送服务。针对用户行业背景和搜索习惯,逐步开发可定制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2.1.3环评项目信息查询与数据分析服务
建设项目信息是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共享和应用的核心基础,目前基础数据库已实现业务数据和指标信息在业务流程中自动生成、采集和入库,数据信息经进一步整理、校验、分析后,将逐步对外提供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应用。近期可面向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用户提供项目周边信息、同行业项目审批信息(审批登记表)、行业指标、环评批复、验收批文等环评管理全流程资源信息的检索、统计与大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分析项目周边以及同行业相关项目的分布、投资、污染物排放以及环境影响等相关信息,为环评编制、项目审批提供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
2.2 环评GIS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2.2.1环评GIS应用平台开发
环评GIS应用是环评数据服务拓展和可视化应用的基础,也是实现数据应用与研究成果空间展示的平台[6]。GIS应用平台将逐步移植环评基础数据库会商平台与数据资源成果,实现支持谷歌地图、天地图等互联网切片底图数据接入,并提供环评基础地理资源、敏感点、环境敏感区的查询与数据展示能力。其中,GIS平台基础地理资源包括全国政区边界、全国路网等矢量数据,环境敏感区包括集中居住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区位的矢量数据。
2.2.2环评基础地理信息应用与模型计算服务
基于现有环评会商GIS平台与基础数据库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的在线应用系统,可对外提供环评基础数据资源的模拟与预处理、遥感与影像资源查询与数据分析,以及环评在线制图、模型在线计算与复核功能。数据资源服务包括地面及高空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地表参数、遥感影像、环境质量背景浓度等环评所需基础资源的数据模拟及预处理服务。在线制图功能包括建设项目位置在线导入、输出项目平面布置图、区域周边关系、监测点位、敏感点位图。用户制作的主题图、环评项目信息图件能直接输出为“环评审批受理”所需的专题图格式,实现与审批受理系统相互兼容。模型在线计算服务包括提供通用模型基础数据格式转换、基于GIS平台的AERMOD大气模型在线计算、基于命令行的CALPUFF在线计算模拟、EFDC地表水模型在线计算和技术复核。
2.2.3平台拓展与开发接口规范设计
统一用户管理是保证应用系统数据安全性和功能持续扩展的基础。通过建立统一的用户登录与权限管理体系,实现对系统平台下各子系统的数据统一调用和权限分配与管理功能。为保障未来基于外网共享平台以及GIS应用平台集成的各个业务系统或新增开服务系统的一致性、规范性,根据共享服务平台以及GIS平台框架,制定并提出统一的系统用户管理和接口规范、开发要求、数据调用规范等,为平台后续业务功能扩展和接入提供指导。同时为保障未来交互界面设计的一致性、规范性,还将制定界面设计规范以约束各个系统的交互风格,包括字体、标志、布局、图标、控件等设计要求。
>>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服务平台是整个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的基础,服务平台包括网站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两个部分。
3结论与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数据与应用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环境领域的资源共享进程,充分开发和利用数据资源,实现科研成果和业务数据的最大化应用,并能节约大量的环评经费和重复劳动,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本文讨论的数据共享与应用方案还只是探索共享机制的第一步,为实现数据共享与应用平台的持续完善和推广,数据共享与应用平台开发初步完成后,将结合新增系统服务功能和应用成果,不定期召开各类培训、交流及系统推广,不断面向各省市环保管理部门、评估中心、环评单位、社会公众进行需求调研和应用推广,根据用户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系统功能。
通过数据共享调用和数据互补方式,扩充地方省市相关环评所需精细数据,不断完善平台的整合与数据共用。尝试与相关部委对外数据服务机构建立数据合作或数据调用通道,为环评单位开展环评工作获取基础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获取平台,以简化环评前期数据准备和数据分析处理工作。
除通过网站和环评论坛等传统网络平台外,还可通过开通官方微信与微博平台,借助互联网即时通讯平台,主动推送网站最新信息、数据分析成果、新增业务服务与应用内容。不定期发布基于平台收集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并借助互联网、手机平台、传统媒体等平台扩大服务平台和基础数据库研究成果的知名度,扩大信息传播量和网络服务平台的用户数及知名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赵晓宏, 丁峰, 李时蓓, 等. 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展望[J]. 环境影响评价, 2014(4): 33- 35.
[2]王卷乐, 赵晓宏, 马胜男, 等.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标准规范体系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8): 168- 173.
[3]丁峰, 车蕾, 邢可佳. 多维数据分析在火电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中的应用[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3, 29(2): 106- 111.
[4]刘忠瑞. 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顶层设计实现[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4): 101- 102.
[5]马朝阳.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技术初探[J]. 硅谷, 2014,(6): 158,151.
[6]朱光军, 杨小琴, 汪兰芳. 湖北省水利“一张图”服务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J]. 水利信息化, 2014(1): 54- 5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目录(2015年)》 简介
作者: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书号: 978-7-5111-2406-7
定价: 33.00元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本书收录了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
本书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企业等单位人员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工作时使用。
Data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Based on Internet
DING Feng1,2, ZHAO Xiao-hong1,2, ZHAO Yue1,2, XING Ke-jia1,2, JIN Ke1,2
(1.Appraisal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12, China;
2.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Beijing 100012, China)
Abstract:The basic databas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has accumulated a large number of fundamental resources and business data. Building the platform of data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Internet can progressively realize the external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chievements on basic database. The platform of EIA data sharing and application will be open to the public, EIA institutions, appraisal mechanism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providing fundamental data resources, data analysis, modeling calculation, data mining, and others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The next step will be improving the system service function, broadening the application of achievements, continuously expanding the source of data resources and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achievements, optimizing the patterns of data sharing and web services, and gradually achieving self-renewal and function improvement of Internet platform data.
Key word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basic database; data sharing; online computation
通讯作者:赵晓宏(1973—),男,河北宣化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信息,E-mail:zhaoxh@acee.org.cn
作者简介:丁峰(1978—),男,江西万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信息化建设、环境影响预测与应用研究,E-mail:DingFeng@acee.org.cn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财政预算项目(1441100039)
收稿日期:2015-05-11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44(2016)01-0010-04
DOI:10.14068/j.ceia.2016.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