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冲突修复方式研究

2016-03-03刘生敏

关键词:利他主义安抚受害者

刘生敏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杨浦 200093)

师生冲突修复方式研究

刘生敏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杨浦 200093)

师生冲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它产生开始就与冲突双方的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冲突发生时,从师生冲突修复路径等方面展开探索,以合理引导师生冲突,保证教学的正常秩序。

师生冲突 方式

冲突作为一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一直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在学校课堂之内,师生互动过程中要么趋向融合,要么产生对抗,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承载了传道授业的重任,也代表着上层社会意识形态,一旦与学生发生冲突,势必影响教师教学效能,同时阻碍了学生品格发展和知识接受,为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带来诸多阻力。师生冲突的原因何在,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化解师生冲突是教育界有待解决的问题。

Fall和Canister认为“冲突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感知自己的利益受到另一方的反对或者消极影响”[1]。师生冲突作为课堂互动的基本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从教育社会的视角看,师生冲突体现为“教育-支配”的不协调。师生互动在本质上存在上权力的不对等,而教师作为学校和政府意识形态的代表,需要从价值理念、知识深度、教育目的上向学生灌输他们本不期待的价值和思维方式。教师在行为方式和肢体语言上也向学生表达着丰富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价值取向翻译教师发出的信息,产生对教师的不同期待。同样,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对不同学生的期待。师生之间的价值模式、期待意涵和权力的不对称成为双方不协调的现实基础。[1]

在师生对抗性冲突爆发后,恢复秩序的具体解决步骤上,由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在冲突理论研究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2],所以任红和Gray[3]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影响引入其中。在师生冲突后,要安抚受害者,尽量恢复他们的在冲突前的权利和心态,所以需要侵犯者作安抚工作的时候,在语言、情感表达上、在颜面的挽回上,有一定的文化预期,受到当地的特有文化影响。[2]

如果仅仅站在学生或者教师个人角度,他们在名誉受损后更加注重自我颜面的恢复,所以更需要侵犯者公开道歉、最真挚地情感表达和最直接的安抚工作。因为个人主义者估计公开地道歉和安抚不会让其他人误会自己接受道歉并不是屈服于冒犯者的淫威之下。受害者会公开大声斥责侵犯者,而不顾对组织整体的消极影响。学校公共利益导向下,受害者在名誉受损时,更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更注重这件事情对组织的影响,所以即使名誉受损时,他也不会在组织中伸张,因为他认为这是禁忌。为了不影响了整体的和谐,受害者只会要求冒犯者通过第三方道歉和慰问。冒犯者表现出一定的关心后,会使受害感觉到冒犯者会在将来给与他更大的补偿,这样这种关系冲突就会迅速瓦解。

个体在控制权受到破坏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的目标是否能够达到。这是利他主义心态几乎不起作用,由于个人目标受损导致他的利益受损,受害者会要求冒犯者自我惩罚并以赔偿的形式付出完全的责任。此时冒犯者采用公开解释并自我惩罚的方式解决冲突后的不良效果。学校在控制权受损时更注重团队的关系和秩序恢复,关系的正常秩序在程序公平中得到了大力体现。所以对于学校来说,修复程序公平比修复分配公平更加重要。学校由于更多地关心组织目标,所以受害者需要侵犯着一种能够修复程序公平的行为。再加上学校关心集体安危,有更强的利他主义倾向,只要求组织恢复冲突前的公平秩序,并不想给侵犯者更大的伤害。所以侵犯者只需要通过第三方公开安抚受害者,并表示出自我惩罚后,表现出遵守组织秩序的决心。受害者的利他主义账户就会被唤起,重新与肇事者一起恢复组织的和平秩序。

师生冲突是由于价值观、目标和权力等因素差异造成了,可能来源于当下,也可能来源于长期的权力不对称、被排挤等社会作用因素。学校应从教师个性控制、学生不良情绪疏导、师生矛盾监控和修复策略上维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相长的环境下调节师生冲突,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3]

未来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层教师的特点做进一步分析归类,并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易爆发的冲突形式展开分析,提炼更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1] 邱益中.企业组织冲突管理 [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 Aguinis, H., & Henle, C. A. 2003. The search for universals in cross-cultural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J. Greenberg (E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 state of the science (2nd ed.): 373–411.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 Ren, H., and Gray, B., (2009). “Repairing Relationship Confl ict: How Violation Types and Culture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toration Ritual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pp. 105-126.

猜你喜欢

利他主义安抚受害者
睡眠安抚物需要戒除吗?
请不要不理我,好不好
娃又情绪失控了?试试这一招,瞬间安抚暴走的娃
利他主义救助的法律干预
针对孤独症儿童安抚干预的理论与方法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1783名三军官兵利他主义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利他主义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多任务激励研究
三军官兵利他主义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