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探究
2016-03-03田国华
田国华
(吉林省辉南县庆阳镇中心校 吉林通化 135107)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探究
田国华
(吉林省辉南县庆阳镇中心校 吉林通化 135107)
在我国教育部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强调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深入,那就是要倡导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走探究式教学学习路线。在确定教学内容后,选择调控小组合作模式,给出最终评价。为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概念,并尝试提出相关的组织与调控对策,希望取得一定成效。
小学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组织调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小学教学进程中非常常见的新教学理念模式,但是由于它发展时间不长,在组织与调控方面尚存问题,急需进行系统性改进。这里一方面教师要做到对自身专业素养的强化,准确把握自我角色定位,一方面也要对学生小组组建与职责进行分工细化,提升组织调控强度,做到科学合理,准确实施,最终构建全面教学形成性评价机制,做到对单一考试结果关注的有效淡化。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概念是美国约翰霍金斯大学教授Robert Slavin所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要为学生组建小组学习氛围,根据他们的整体成绩来分配奖励,体现教学过程中互动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可以见得,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尽可能为学生个体成员构建良好的分享式学习环境,希望通过共同学习来最大限度提升彼此之间的学习成果。正如以色列教育家Mevarech所言“合作学习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在一起学习从而实现共同目标。”所以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异质性组合,所要追求的是同质性目标,其进步关键就是互相促进、互相帮助,所以教师应该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实施分组,以达到最终促进小组公平竞争,实现教学过程顺利推进的现实教学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策略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讲求理论性,在实践层面尝试过少,所以在推动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进程中应该注重组织调控,给出相关优化对策,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这一策略的实施主要要从4点内容切入:教师自身角色的定位、小组组建过程中的相关分工组织与调控、科学组织与调控组内合作学习内容及过程,构建全面教学评价机制,下文将作出如数分析。
1.教师自身角色的合理定位
在现如今已有的某些小学语文分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模糊,他们既不像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也不像是互动教学中的课程引导者与问题辅助者。那么基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理论及语文学科特征,就要求教师能够反省自身,明确自己在不同教学环节所承担的相应角色。具体来说,教师在小组分组学习中所要承担的角色包括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辅导者、教学进程的引导者,所以说教师在该教学模式中主导作用明显。由此看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需要教师在语文知识以外诸如组织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强化自我,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该教育模式,切实提高语文教。
2.小组组建过程中的相关分工组织与调控
小组组建过程是语文教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它也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此阶段,教师所要承担的任务很重,他们不但要精心对小组分组合理分工,也要传授给小学生一定的合作技能,培训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和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说小组组建过程,教师应该在分组过程中依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一般分组要求在4~6人为一组,以竞争性平衡为标准来细化分组细节,确保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环境恰到好处。为了进一步培养组内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能力,教师在分工过程中还应该尝试多种组合,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为组长、记录员或者汇报员的机会,即进行定期轮换。这样做也能消除某些学生在语文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的不良现象,能够均衡的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再者,为了避免组内同化性,还应该定期打乱小组重新混搭分组,这些教学操作都是极其有必要的。
再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小学生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其中的规则和合作学习技巧还尚不清楚,教师就应该在分组之前首先教给学生一些合作技巧,并训练他们养成习惯,以便于随后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有效提高。举例来说,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倾听,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看法,懂得交流默契。另外,要学会懂得发表不同见解进行有效补充,千万不能随声附和,要大胆清楚表达自我独立思想。而教师也要依靠课上教学内容来有意识的展开知识延伸,形成学生课上组内合作学习,课下独立思考学习的良好习惯。
3.科学组织与调控组内合作学习内容及过程
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实践内容,也就是在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把握时机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简单说,就是要学生懂得共享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懂得合作去探索收集资源,而教师则要辅助配合做好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时间成本。当教师检查小组学生合作学习成果时,就可以结合全班汇报来提出和解决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求高效率。举例来说,在《墨竹图题诗》一课中,教师就应该在学生分组后导入新课,同时提出解题质疑,揭示课程教学目标以供各个组内成员交流。它的自学与合作流程如下:
初读《墨竹图题诗》——教师理论教学——联系“诗画欣赏”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想感悟——展开小组交流过程——全班交流汇报并检查课文理解状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在该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激发学生从自学开始,再结合理论问题为他们分组并探讨相关课题,实现学习讨论和互相启发氛围,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感悟能力与个性分析能力。
4.评价机制
最后的评价机制要基于科学性展开,这里教师主要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本文简要分析了一种“分层”量化评价方法。
“分层”量化还是以小组表现能力差异为基准,教师首先为各组编号,然后制定相关的评分机制。在课堂上提出与语文课文相关问题,根据每一组的回答状况来为小组加减分,期间允许小组内进行组间讨论。在这种激励状况下,能够极大程度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胜心,让他们感受到为组内争分的荣誉感,这就间接的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应该给予评价奖励,例如评出月间最佳语文学习小组,印发小红花等等,或者直接为学生奖励各种奖品,这些都能有提高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综合质量[3]。
总结: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围绕学生独立思考与探讨交流所展开的学习目标实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多重角色扮演,合理有效组织调控教学过程,做到实践与理论并存,在避免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的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与普及,为小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知识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