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话语的生成

2016-03-03张晓燕

关键词:湄洲岛消息来源新闻来源

张晓燕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

新闻话语的生成

张晓燕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

在农历三月廿三的妈祖诞辰日上,湄洲岛祭拜祈福活动,热闹非凡。针对今年妈祖诞辰1056周年的祭祀活动,人民网、中国网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强调了妈祖信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两岸文化认同与交流的精神纽带。这篇文章应用内容分析法,针对2016年妈祖春祭的报道,从新闻话语的生成方面,来分析媒体的新闻叙事。

新闻话语的生成 消息来源 稿件来源 妈祖祭奠

2016年4月29日,妈祖诞辰1056周年祭祀大典大会在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举行。当天,湄洲岛春祭妈祖大典更是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为此,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到湄洲岛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中国节》系列专题片——妈祖诞辰纪念活动拍摄,并向全球播出。文章选取了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对2016年湄洲岛春祭妈祖大典的新闻报道,仅从这一事件的报道来分析新闻话语的生成。[1]

对于叙事学的概念,托多罗夫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而曾庆香在《新闻叙事学》中讲到:“新闻话语的生成。新闻来源是“委托人”,记者只是“受托人”,新闻中真正说话的是新闻来源。

一、新闻话语的生成

1984年拉斯韦尔提出著名的“5W模式”, 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在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中,记者和编辑等新闻工作者是主要的传播者(Who),阅读新闻的人是受众(To Whom)。但是,在新闻话语的生成中,记者只是“受托人”,新闻中真正说话的是新闻来源。

那么何为新闻来源呢?甘惜分在其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如是解释:“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甘惜分指出了新闻来源的结构分布。根据学者的阐释和对新闻的认识,可以把新闻来源分为两类,即稿件来源和消息来源。[2]

1.稿件来源

稿件来源指新闻文本的出处,一般有本单位记者采写稿件、社会人员来稿(通讯员投稿)、被采访者的约稿、综合或编译其他媒体稿件和转载其他媒体等类型。

记者自采稿件的数量、篇幅和多少媒体对于同一主题的报道往往能够反映出某主题新闻的新闻价值。以2016年湄洲岛春祭妈祖大典为例,将不同媒体的稿件来源分为了以下几类:

(1)新华社和中新网记者采写的新闻《两岸5万多名信众共聚湄洲祖庙纪念妈祖诞辰》:

新闻来源注明是新华社福州,且以“新华社福州4月29日电”为电头,按倒金塔结构写出大典活动事件。

(2)搜狐公众平台综合/编译的稿件《首次全球直播!春祭妈祖大典震撼现场赶紧来看!》:来源注明是搜狐网,直接省略了电头,且以图片和文字说明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4月29日妈祖春祭大典的现场状况,且文本结束时不注名作者姓名的稿件。

(3)转载:以《妈祖诞辰临近 湄洲祖庙谒祖进香者日均数千人(组图)》为例,来源注明是搜狐网转载中新网的新闻,电头注明是“中新网湄洲岛4月8日电”,在电头后还注明了记者的姓名。

在对妈祖春祭大典的报道中,从对媒体的区域划分来看,有福建省和莆田市的媒体和全国性的媒体进行联合式报道,比如新华网、新华社/网等;从对新闻写稿者来看,关于2016年湄洲岛妈祖春祭大典的新闻稿几乎都是记者采写,且报道的篇幅不短,通讯员投稿和约稿基本没有,这突出了妈祖春祭大典的重要性和新闻价值。

2.消息来源

曾庆香在《新闻叙事学》中,提到英国学者布莱恩.惠特克列出的一些记者常常关顾的“新闻源”(消息来源)1、需日常关注的“信息源”:国会/议会、委员会、警察(和军队)、法庭、机场等。2、发表声明和主持记者招待会的机构:政府部门、地方当局部门等;3、发表声明、寻求知名度的个人:名人(明星、专家)、公共成员。布莱恩.惠特克归纳总结出了新闻工作者的消息来源,另外,记者到现场采访的情况下,记者自己也是消息来源。按照春祭妈祖大典新闻报道特点,并参照布莱恩.惠特克对消息源的研究,可将2016年的湄洲岛妈祖春祭大典的消息源划分为:

记者:记者的所见所闻,体现在报道中的场景描写、图片新闻。在福建新闻网的《祖诞辰1056周年纪念庙会开锣 两岸信众共祈平安》报道中,写道“16位号手引领着12位护幡湄洲女,在悠扬的童声《妈祖》歌曲中缓缓拾级而上,依次就位。”这是记者的所见,现场的场景描写为受众呈现了妈祖春祭大典表演者的精彩表演以及营造了现场的气氛,体现了妈祖春祭大典的隆重和庄严。中新网的《妈祖诞辰临近 湄洲祖庙谒祖进香者日均数千人(组图)》则以图片新闻的展示,更加直观地让受众感受大典的热闹非凡和人山人海。

政府人员和权威者:在消息来源中署名在各种机构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的人员、市长等头衔人士往往是记者的采访对象。在闽南网的《妈祖诞辰1056周年纪念大会暨春祭妈祖典礼在湄洲岛隆重举行》报道中,全文共七段,有三段都是被采访者(政府官员等)的言语,“市委书记周联清在致辞中说”“大篇幅的权威者的话语,点出了妈祖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妈祖的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等精更有助于推动两岸的交流和往来。[3]

在关于2016年湄洲岛妈祖春祭大典的报道中,记者扮演隐形的新闻话语的“委托人”的角色,报道基本都采用政府人员和权威者的话语,从他们的口中表达妈祖的立德、行善和大爱的精神,其作为民间的信仰,强调了妈祖春祭大典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语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16湄洲岛妈祖春祭大典报道为研究样本,借助新闻话语的生成为理论,研究了新闻叙事学的情况。在报道中,消息来源都涉及到被采访者的言语,塑造妈祖博爱和庄严的形象。全国各大媒体联合式的报道,更是生成了话语:妈祖文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起点,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湄洲岛因此更要努力打造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力和海峡两岸的交流。

[1]曾庆香 《新闻叙事学》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周马恩 《纪念妈祖诞辰1056周年祭祀大典成功举行》 [N] 搜狐公众平台 2016年4月29日

[3]《 妈祖诞辰1056周年纪念大会暨春祭妈祖典礼在湄洲岛隆重举行》[N] 闽南网 苏丽彬 2016年4月

猜你喜欢

湄洲岛消息来源新闻来源
湄洲岛
体验经济下岛屿旅游发展对策
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
社交媒体作为新闻来源的风险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下福建省“海岸公园”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闻的第七要素及新闻见证者
大数据与新闻领域变革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记者与消息来源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福建“三大渔女”首聚湄洲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