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办学评估体系研究
2016-03-03雷守学
雷守学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 710000)
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办学评估体系研究
雷守学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00)
摘要:随着中小学幼儿园的特色化发展,研究编制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按照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确定了评估标准的框架体系和核心评估要素,并从办学思想、课程设置、教育活动、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学校文化、办学效果等七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二级、三级指标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特色进行评估。
关键词: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办学;评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千校一面”办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发展要求,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办学便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编制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办学评估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特色办学与办学特色的概念
特色办学是指学校根据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等,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和传统,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点、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过程。办学特色是指学校经过长期发展,形成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风貌和优良的学校特征。这个特征具体表现在学校与众不同的校风、学风、教风、师资水平、制度规范、教学以及培养出与众不同的学生等方面。具体来说,学校办学特色一般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价值规范上的特色,二是在制度、模式、结构等行为方式上的特色,三是在校园文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的特色,四是在物质环境、校容校貌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在这些特色中,最主要的是学校的教育特色,也就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相对稳定的教育特征和风格。特色办学和办学特色两者都关注了“特色”这个核心,都是学校特色教育思想的折射和特色教育理念的体现。但侧重点不同,一个强调过程,一个侧重结果。特色办学更多的是强调以特色为目标的办学方式和发展过程,而办学特色更多的是强调学校是否已经形成特色这个结果。就本课题而言,经过课题组多次讨论,结合我省基础教育发展实际,我们认为,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小学、幼儿园办学特色指标体系上,而不是特色办学评估指标体系。但在研究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办学特色评估指标体系时,应充分照顾和考虑特色办学的过程。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1)兼顾过程与结果。特色办学强调的是以特色为目标的办学过程,但特色办学的目标是有特色这个结果。所以,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我们力求将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都能兼顾,也就是把特色办学与办学特色都予以考虑,但主要以办学特色评估为主。
(2)考虑中小学、幼儿园的不同办学特点。中小学校与幼儿园属于不同学段,前者属于基础教育,后者属于学前教育。由于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环境创设等方面的要求不同,这就要求在编制办学特色评估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中小学、幼儿园的特点,并分别编制一套评估标准。
(3)符合学校、幼儿园办学的一般特征。办学特色虽然是学校、幼儿园独特办学风貌的体现,但这种独特风貌是建立在一般办学规范和要求之上的。因此,在指标体系构建时,要以体现学校、幼儿园固有的办学特征为前提来设计指标体系。
(4)突出学校的个性与特色。能否准确勾画进而客观评价学校、幼儿园办学特色是指标体系构建的关键。因此,指标体系构建的重点应放在办学特色指标的选取、呈现和评价上,从而使学校、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得到较好体现。
(5)适合我省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实际。构建评估指标的目的是对我省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办学情况进行评估,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我省校、园实际出发,在一些硬性指标设定时,要充分考虑我省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整体水平以及不同地域、不同类别、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2.基本原则
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评价机构的操作,同时也能够让学校准确把握特色办学的实质和内涵,引导学校和幼儿园走特色办学之路。因此,在构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办学评估指标体系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办学特色是对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校园文化、课程体系、物质环境、校容校貌、办学结果等方面特征的总体描述,这就要求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覆盖面,同时要具有多层次的评价指标,形成由多模块系统集成、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这个体系不但要体现不同侧面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2)动态性原则。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累积的过程,因此,选择评价指标时,既要有结果性指标,又要有过程性指标;既要用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反映学校特色办学过程的指标,同时也要具有体现学校当下特色形成状况的指标。
(3)操作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操作和应用,将宏观的理论依据转化为客观的统计数据,这就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执行与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评价学校办学特色的各级指标尽量简单明了、详细具体,便于收集数据资料,便于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便于理解和操作,避免出现层次复杂、规模庞大的指标群。同时,指标中涉及的数据要易采集、可测量。
(4)科学性原则。学校办学特色评估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那么,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就必须合理、客观、准确、科学,能够真实反映学校办学情况,同时,各指标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和逻辑关系。
(5)导向性原则。实施办学特色评估,旨在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引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端正办学思想,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自找发展方向,自定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因此,在指标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评价功能,同时要注重引导功能,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给学校指出办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激发学校办学的自主性、能动性,激活学校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创造力。
(6)综合性原则。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学校内部因素有关系,也与学校之外的其他因素有关。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全面考虑与学校相关的经济、社会、地域、环境、文化、制度等诸因素差异,为综合分析和评价提供条件。
三、评估标准框架设计与核心指标确定
1.评估标准框架设计
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我省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实际情况,在全面梳理国内已有办学特色评估指标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评价标准的框架应该由三个纵向指标、若干个横向指标及其权重构成。
三个纵向指标就是评估标准中的A级指标、B级指标、C级指标。A级指标主要是从整体上呈现学校、幼儿园一般办学属性的宏观指标。B级指标是对应A级指标的具体分解与说明,也是学校、幼儿园办学的评价点。C级指标是对应B级指标下的评估细则,是学校、幼儿园特色办学水平评估的数据采集、获得点,也是对学校、幼儿园特色办学的方向性、目标性要求。若干个横向指标用来体现、细化A、B、C级指标的具体指标。即评估标准中的A1、A2、A3…… B1、B2、B3…… C1、C2、C3等。在横向指标、纵向指标设置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A1、A2、A3…… B1、B2、B3…… C1、C2、C3等赋以恰当权重和分值。
2.核心指标确定
(1)确定依据。 理论成果。特色办学、特色学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价值规范等精神层面的特色,二是在制度、模式、结构等行为方式上的特色,三是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育实践上的特色,四是在校园文化、教育环境、校容校貌等物质层面的特色。在这些特色中,最主要的是学校的教育特色,也就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相对稳定的教育特征和风格。在确定指标时,主要是从这四个层面初步选定可以作为评点的指标。
调查结果。为了使指标设置更切合我省实际,课题组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专职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高师院校专家教授等人群进行了调查访谈,广泛征求这些人群在指标选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从这些人群提出的指标中选择认同度最高的评价点作为评估标准中的A级指标。
(2)指标定位。从国内现有的特色办学评估标准看,由于对特色办学的认识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估思路:一是评估结果兼顾过程,一是评估过程兼顾结果。评估结果兼顾过程就是重在评估学校目前办学特色,与此同时对创建的过程也进行一定的评估。而评估过程兼顾结果则是重在评估学校特色创建的过程,同时对学校特色也给予一定的照顾。就我省实际来看,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基本没有创建特色学校、幼儿园的行政要求和举措,同时创建特色学校的目的也是为了学校形成特色。因此,课题组认为,我省中小学幼儿园办学特色评估标准应该以“评估结果兼顾过程”为宜,把评估学校、幼儿园特色形成情况作为评估重点。
(3)选取过程。指标选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收集、梳理、分析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一些地方的评估指标,初步提出我省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办学评估标准的备选指标。第二阶段,在全省选取了教育发展基础教育较好的三个区县进行调查访谈,征求教育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意见。从认可度最高的指标中选取了七个A级指标。第三阶段,在初选的A级指标之下,细化、遴选B、C级指标,并按照易懂、易测、易得和可行、可信、可比的原则,将其用平实、规范的文字和适当的数据呈现出来。第四阶段,用初步形成的评价标准进行小范围试评,并召开专家、教授论证会,对指标体系的方向性、操作性、科学性进行检验和论证。第五阶段,从框架、三级指标、权重等方面,对评价标准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调整,最后确定了七个A级指标、若干个个B级指标、若干个C级指标。
四、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办学评估要素
通过梳理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对教育行政和教科研人员、校园长、教师关于特色评估指标的调查结果,课题组筛选了七个特色办学评估指标。
1.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是学校办学方向、目标、方式、结果的总体体现,是学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管理制度、精神文化、办学结果等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学校有无特色、有什么样的特色,办学思想是一个最为直接的观察点。标准主要从学校是否确立了能反映其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的办学理念,有无明确的办学目标、清晰的办学思路,是否树立特色发展观念,师生对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是否知晓,校长是否树立了特色立校观念、正确的学校发展观和育人观、强烈的特色发展意识、独特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等方面,评价学校、幼儿园的办学特色。
2.课程设置
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生长点,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呈现点。学校有无特色,关键考察学校是否开设了具有学校特色、与学校自身相适应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是否具有可以支持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队伍和可以利用的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及课程的实施情况和学生、教师对课程的接受、认同情况。
3.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相对稳定的教育特征和风格。因此,教育活动是特色评估最为重要的信息采集点。评估标准主要把特色教育项目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师生的认可、接受、参与情况,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学校文化建设起到的作用,具有特殊技能的特色教师群体数量,参加特色项目学习的学生占比,学校特色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形成情况等作为主要评价点。
4.学校管理
管理是学校特色教育教学工作按照正确方向推进的关键,没有科学管理,学校不可能形成办学特色。评估学校办学特色时,标准主要从学校对校本课程和特色教育活动的设计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工作要求、档案资料,学校在特色创建工作上的组织机构、保障措施、具体做法、经费投入,以及学校管理工作本身是否具有特色等方面,评价学校的管理工作。
5.教师队伍
特色办学教师为本。学校有无办学特色,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一支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队伍。评价指标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计划、措施、途径,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适应学校特色教育的骨干教师数量,学生、家长的认可程度等评价学校及其特色。
6.学校文化
办学特色实质上就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优质、稳定的校园文化,它不只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更是表现为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也就是所谓的校风、教风、学风。因此,从学校环境布置、文化氛围、教学风气、精神品质等方面,对学校进行特色评价就显得必不可少。
7.办学效果
特色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生,因此,办学效果就成为评估办学特色不可或缺的指标。评价标准主要运用调查访谈方式和一些具体的数量指标,从社会对学校特色的认同度、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情况、特长生数量占比、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结果等方面对学校办学特色进行评估。
[责任编辑亦奋]
Studies on the Assessment System for Running Kindergarten,Primary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with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LEI Shou-xue
(EducationScienceResearchInstituteofShaanxiProvince,Xi’an71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with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it becomes necessary to work out relevant assessment system.The framework and core elements of the assess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aticness, dynamics, operability, scientificalness, guidance and comprehensiveness.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should b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seven level-one indicators of school-running thoughts, curriculum, education activities, school management, teachers, school culture, effect of running and a number of level-two and level- three indicator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 kindergarten; distinguishing feature; school-running; assessment
文章编号:1008-777X(2016)01-0117-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63
作者简介:雷守学(1965—),男,陕西合阳人,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2014年管办评分离改革招标课题(GBPKT09)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12-12
【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