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冒险行为及其与抗逆力的关系

2016-04-09尹文娟郑东辉周海明

关键词:大学生

尹文娟,郑东辉,周海明

(1.淮南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系,北京 100872)



大学生冒险行为及其与抗逆力的关系

尹文娟1,郑东辉1,周海明2

(1.淮南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安徽 淮南232001;2.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系,北京100872)

摘要:采用冒险行为量表和抗逆力量表对高校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冒险行为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在冒险行为各维度中,鲁莽行为和叛逆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刺激寻求行为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和城乡差异。大学生抗逆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但不存在城乡差异。抗逆力与冒险行为中的刺激寻求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反社会行为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抗逆力能有效预测冒险行为。

关键词:冒险行为;抗逆力;大学生

青春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时期是指从11~20岁的人生发展期,包括青少年早期(11~14岁)、青少年中期(15~17岁)和青少年晚期(18~20岁)。[1]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容易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做出各种冒险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处在青少年晚期及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认知、情感上都发生着很大变化。近年来,媒体对大学生冒险行为如考试作弊、逃课、非理智的性行为甚至自杀等现象时有报道,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冒险行为是指个体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对不同任务所做的选择,反映了个体对采取具有明显风险程度行为的意愿,即当个体面临趋避冲突时,会为了趋近有价值的或有利于满足个体需要的结果而采取的带有危险性的行为。[2]国内外关于冒险行为的大量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与冒险行为有关。感觉寻求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和动力系统与冒险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感觉寻求的个体更容易参与各种冒险行为来满足自己寻求新异刺激体验的需要。此外,Gullone(2000)[3]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和青少年风险问卷对青少年人格与冒险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外向型的青少年更容易寻找刺激而出现冒险行为。Zapolski (2009)[4]等人对大学生个性冲动与冒险行为关系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缺乏毅力和预见性、积极紧迫感等冲动个性特征与冒险行为显著相关,个性冲动能有效预测冒险行为的发生。谢晓非(2002)[5]通过研究发现,个体的内控特征对其冒险行为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

抗逆力,是指个体抵抗逆境和挫折的能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6]挫折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情境。抗逆力的研究表明,具有较高抗逆力水平的个体能够有效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内控力和社会支持等有利条件更好地应对压力,调节情绪,减轻不适感。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可能会通过冒险行为抵御挫折情境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大学生冒险行为具有什么特点?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挫折或创伤等消极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抗逆力水平是否与其各种冒险行为的表现具有一定关系呢?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国内外尚缺乏丰富的研究资料。有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当代大学生冒险行为的特点,大学生抗逆力水平与其冒险行为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能够丰富相关的实证资料,而且能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抗逆力水平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提供参考,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和行为矫正提供依据。根据以上综述,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抗逆力能对高校大学生冒险行为起到显著的预测作用。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三所高等学校的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的300名大学生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236份。被试年龄在14~20岁,平均年龄为18岁。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34人;文科学生113人,理工科学生123人;城镇学生84人,农村学生152人。

2.研究工具及方法

(1)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

采用Gullone(2000)编制的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ARQ),由国内张丽锦等人(2011)[7]进行修订,修订后共有17个项目,分为四个维度:刺激寻求行为、鲁莽行为、叛逆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734。

(2)抗逆力问卷

采用国内时勘等人编制的抗逆力问卷。[8]该问卷包含9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法。9个题目的均分越高,则表示抗逆力水平越高,经检验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52。

数据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 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冒险行为各变量的性别、专业和城乡差异

表1 大学生冒险行为各变量的性别、专业和城乡差异分析 (n=236)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通过表1对大学生冒险行为及各维度在性别、专业、城乡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总的冒险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其中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城镇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05)。在冒险行为的四个维度上,鲁莽行为和叛逆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刺激寻求行为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和城乡差异,其中,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生(P<0.05),城镇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05)。

2.大学生抗逆力水平的性别、专业和城乡差异

表2大学生抗逆力水平的性别、专业和城乡差异分析

(n=236)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通过表2对大学生抗逆力水平在性别、专业、城乡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大学抗逆力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其中,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理工科生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P<0.05)。而在生源地上,大学生抗逆力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3. 大学生冒险行为与抗逆水平的相关分析

通过表3对抗逆力水平和冒险行为四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抗逆力水平与冒险行为总分相关不显著。在冒险行为四个维度中,抗逆力水平与刺激寻求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和反社会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鲁莽行为和叛逆行为相关不显著。此外,冒险行为四个因子之间都达到显著相关。

表3 冒险行为与抗逆力水平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以抗逆力水平为前因变量,以冒险行为中刺激寻求因子和反社会行为因子为结果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抗逆力对刺激寻求与反社会行为的回归方程显著,且回归系数的检验都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抗逆力对刺激寻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011,P=0.005<0.01,其对刺激寻求的预测力是3.3%;抗逆力对反社会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1.663,P=0.004<0.01,其对反社会行为的预测力是3.5%。结果表明,大学生抗逆力对刺激寻求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即抗逆力水平对冒险行为部分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表4 抗逆力对冒险行为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三、讨论

1. 大学生冒险行为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总的冒险行为、鲁莽行为、叛逆行为的性别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男生得分均极其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冒险,而女性更倾向于回避风险。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男性认为冒险对自身的发展具有更加积极的进化意义,冒险行为保证了男性在进化过程中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而女性普遍认为,回避风险才具有更高的进化价值。[8]由于性别角色不同,男性更倾向于通过各种冒险行为来获得对其自身发展更有利的社会资源,进而强化其社会竞争力。而女性通常不被鼓励去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不用通过冒险来获得生存机会,因此她们对风险的接受能力比男性弱,更倾向于回避风险。另外,大学生总的冒险行为、刺激寻求行为的城乡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城镇学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更早接触到现代信息社会的各种新鲜事物,这导致他们更有机会去参加刺激寻求行为,去追求新鲜感的满足。此外,城镇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性格表现上更加自我,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很少受到生活的约束。这导致他们倾向于做事不太考虑后果,更容易通过参与冒险行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最后,大学生刺激寻求行为还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生。文科生的思维方式较为感性,更富有想象力。他们更注重内心感受和同伴之间的影响关系,在解决问题时谨慎程度较理工科生低,且性情容易冲动。这可能导致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新异刺激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2. 大学生抗逆力水平的差异分析

从研究结果看,大学生抗逆水平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男生抗逆力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生的抗逆力水平显著高于文科生。通常情况下,男性比女性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更加丰富和有力,男性比女性更具有社会竞争力。这导致男性在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更加冷静;而女性与男性相比较为弱势,也不善于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她们在逆境中更加焦虑而不能积极地应对。此外,理工科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理智和谨慎,在面临挫折情境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应付压力,以期得到问题的解决。

3.大学生冒险行为与抗逆力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将冒险行为各维度与抗逆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冒险行为的刺激寻求维度和反社会行为维度与抗逆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以往没有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资料,对于冒险行为与抗逆力之间的关系尚不确定。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抗逆力水平对刺激寻求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本研究中使用的冒险行为问卷的四个维度,既包括积极冒险行为,也包括消极冒险行为。其中,刺激寻求维度包括了积极冒险行为的项目,这类冒险行为可以被社会接受,且可能产生的消极行为后果并不严重,如登山、滑雪、赛车等;而反社会行为包括了消极冒险行为的项目,这类行为不被社会接受和认可,且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行为后果,如危害身体健康或攻击他人及社会的行为。抗逆力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可能会参加积极冒险行为,回避消极冒险行为。有学者认为,冒险行为是青少年应对挫折情境的一种行为选择。[9]具有较高水平抗逆力的青少年在应对挫折情境时可能会通过具有一定风险性的积极冒险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大学生抗逆力水平越高,他们就越有可能参与刺激寻求等这类积极冒险行为来应对挫折和压力。另外,抗逆力水平高的个体通常自我控制力比较强,不容易发生过分冲动的行为,尤其是不会轻易参与对个人及他人有害的违反社会规定的消极冒险行为。因此,具有较高抗逆力水平的大学生较少发生反社会行为等这类消极冒险行为。

综上,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认清大学生冒险行为产生的根源和特点,从而对大学生冒险行为尤其是消极冒险行为进行积极的行为矫正和预防,同时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挫折情境和风险情境,以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论

性别、专业、生源地对大学生冒险行为及其各维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抗逆力对大学生冒险行为中刺激寻求维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大学生冒险行为中反社会行为维度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金平,韩菁,刘亚丽.青少年冒险行为及其与人格、依恋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8,(3):77-81.

[2]郑睿,张丽锦.儿童冒险行为的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745-752.

[3]Gullone E, Paul J,Moore S.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adolescent risk-taking questionnaire [J]. Behaviour Change,2000,(17):143-154.

[4]Karen J. Derefinko Jessica R. Peters Tory A. Eisenlohr-Moul Erin C. Walsh Zachary W. Adams Donald R. Lynam. Relations Between Trait Impulsivity,Behaviour Impulsivity,Physiological Arousal,and Risk Sexual Behavior Among Young Men [J]. Arch Sex Behav,2014,(43):1149-1158.

[5]谢晓非.成就动机、冒险倾向与控制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13-420.

[6]沈之菲.抗逆力——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J].思想理论教育,2010,(18):73-78.

[7]张晨,张丽锦,尚丽.青少年冒险问卷——冒险行为量表在中学生中的信效度[J].心理卫生评估,2011,(8):636-640.

[8]单雯,等.从进化心理学视角看两性冒险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2010,(11):1828-1838.

[9]韩玥.对青少年应对挫折情境时冒险行为的探析——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J].中国校外教育,2011,(7):122-123.

[责任编辑石晓博]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taking Behavior and Resili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YIN Wen-juan1, ZHENG Dong-hui1, ZHOU Hai-ming2

(1.SchoolofEducation,HuainanNormalUniversity,Huainan232001,Anhui,China;2.Dept.ofPsychology,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taking behavior and resilience among 236 college students indicates that the total scores in risk-taking behavior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ender and origin. In all dimensions of the risk-taking behavior, the scores in crude behavior and rebellious behavior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sex, and the scores in seeking stimulus behavior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rade and origin. The scores of resilienc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sex and grade, and not in origin. Seeking stimulus behavior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e can predict seeking stimulus behavior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Key words:risk-taking behavior;resilience;college students

文章编号:1008-777X(2016)01-0098-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449

作者简介:尹文娟(1982—),女,安徽淮南人,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大学生冒险行为及其与抗逆力、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SK2015A508)。

收稿日期:2015-11-15

【教育教学研究】

郑东辉(1982—),男,河南郑州人,淮南师范学院学生处助教,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管理和教育研究;

周海明(1981—),男,山东郓城人,淮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