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大学科研理念与实践演变探析

2016-03-03卞辉左苗苗苏彩云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研究

卞辉,左苗苗,苏彩云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西方大学科研理念与实践演变探析

卞辉,左苗苗,苏彩云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的科研理念与实践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科研活动的尝试、科研职能的确立、科研的实用主义取向、科研的技术主义路线与科研的产业主义转向。在不同时期,大学的科研实践都有着不同的性质和范围,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准确把握大学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尺度,合理而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大学的科研职能,对当今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科研理念与实践演变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5.024

在西方大学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大学的科研理念与实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归结起来主要可以概括为:科研行为尝试的萌芽期、科研职能确立的初创期、科研实用主义的强化期、科研技术主义的拓展期与科研产业主义的转型期五个阶段。

一、科研活动的尝试:19世纪以前

在19世纪以前,许多引起工业革命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还基本游离于大学之外,与大学还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大学内部尚未建立直接促进知识发展的专门组织或机构,大学教师的研究活动属于个人行为,教师没有明确的研究职责。在大学里,研究活动从属于教学,其价值体现形式是作为教学的预备性、保障性活动并直接服务于教学”[1]。但也有很多史实和大学实践可以表明,这一时期的大学已经萌发了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活动,特别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之后的大学正式开展科学研究、倡导学术自由等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自中世纪大学建立到文艺复兴之前,大学一直严重受制于宗教神学,保守主义盛行,大学课堂几乎被经验哲学所垄断,几乎拒绝一切的新思想和新知识,此时的大学是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的。即便到文艺复兴时期引进了人文主义的“新知识”以后,那些具有人文主义特色的研究也只能在大学之外开展和进行。不过,尽管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对自然科学及其研究的贡献微乎甚微,但它起码还是“将科学从千余年沦为神学婢女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导致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为大学最终引入自然科学和确立科学研究的职能创造了条件”[2]。再到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建立了一批新教学校,其中有些新教大学比较热衷于自然科学研究,相继开展了一些科研活动。英国的哈里奥特(Thomas Harriot)和托波(Nathaniel Torporley)在大学里曾专心研究数学和天文学,巴洛(William Barlow)专心研究磁体,还有些专家开设了天文学、地理学和航海学等方面的讲座。意大利新教大学帕多瓦大学还成为当时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哥白尼曾在那里学习与钻研,伽利略在那里开展并完成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到了十七八世纪,欧洲的传统大学日渐衰落,各国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小范围的改革,其中某些科研活动也在大学里初露端倪。近代科学革命使得整个社会对科学产生了兴趣,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设立了一些自然科学的教授席位,开设了一些近代科学讲座,还出现了由英国威尔金斯(John Wilkins)发起、组建的科学家团体。团体中的成员,“他们不仅进行科学发明,而且从事工艺技术的研究,并将研究的进程和结果用书信的形式向欧洲大陆传播”[3]。后来这些团体成立了以“促进有关自然和所有实用工艺的知识”为宗旨的“皇家学会”。而此时的德国,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哈勒大学和哥根廷大学的改革。哈勒大学尊重学术自由之风,发展了现代哲学与科学,它被认为是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基地,甚至还成为18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大学和欧洲最严格的研究机构。而后起的哥根廷大学既创办了大学图书馆和科学学会,注重吸纳、优待和重用一流的学者,还提供大量装备优良的天文台、解剖示范室、大学医院和古物博物馆等科学实验设备与场所,为教授们开展独创性的研究提供优质条件。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德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用于学者研讨的习明纳(Seminar)。同时期的俄国,为减小与西欧国家科技文化之间的差距,不仅建立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教学科研机构——科学院,积累了发展科学研究的经验,培养了一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同时也推动了具有新兴科研理念的莫斯科大学的创建进程。莫斯科大学的创办者罗蒙诺索夫认为,大学是“一个研究科学的场所”,是提供“人的生活中所需要的各门学科,启发学生学习智慧,拓宽他们视野的机关”[4],要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二、科研职能的确立: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早期,科研和教学相统一的原则首先在德国确立。自从柏林大学于1810年成立,并开始尝试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模式以来,大学教师和学生便有了正当理由创造新知识和探求真理。本大维在所著《学习的中心》一书中说:“直到19世纪70年代止,德国大学事实上是全世界学生能获得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唯一的大学。”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德国大学逐步开始建立起开展有效科研的基础。在洪堡原则确立以来,学术上对科研的承诺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的一种主要职能,德国的大学系统也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持续把科研作为高级教学和学习之基础的典范。在科研理念上,美好的洪堡理想是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自由探究并不是完全没有拘束的,它应该放在宽宏的人文主义关怀之内,“通过探究来教育能把德国文化举到新高度的有知识和全面发展的人”,“寻求真理应该和带来符合准则的生活雄心壮志结合起来。”那是一种科学和教学的统一、科学和教养的统一、科学和启蒙的统一。

然而这一时期的德国大学在实际的具体科研实践和操作运行中,却并没有完全坚持洪堡那种“为探究而探究,为学术而学术”的理想和原则,也没有体现出某种人文主义关怀,而是走向了经验的功利主义。在这一功利主义的科研实践中,主要依托于三种形式:依靠讲座控制与监督的研究所、教学-科研实验室和教学-科研研讨班。在研究所里,有着德国众多伟大的讲座教授,他们站在德国文化顶峰,是被国际公认的以科研为基础的高等教育领袖。德国化学家利比希于1826年组建教学-科研实验室,这所实验室在交给现有知识的同时还创造新知识。利比希并没有吸收洪堡思想,而是在实际经验中巧妙地随机应变,逐渐使得科研充满了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另一方面,在此时期,以科研为方向的研讨班成为发现、培育和训练科学才能的另一种制度,为推进一个学科新方法的产生创造了环境。1834年,诺依曼(Franz Neumann)在柯尼斯堡建立了一个数学—物理研讨班。在这种研讨班里,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问题,进行测量的练习、实习,设计并革新需要的仪表。学生既是科研训练的对象,同时又是科研的执行者,逐步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调查研究的技术”。这种德国的“纯学术研究”模式一直持续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建立。

三、科研的实用主义取向:19世纪70年代——二战以前

1876年,美国借鉴了德国大学的经验和模式,创办了重视科研与研究生教育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一个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正规的研究生教育机构,创办了研究生教育制度。霍普金斯大学指明了一条“把学校界定为一所以科研为中心的大学”的道路。“把科学研究放在首位,把目标定位为促进科学进步,帮助献身于科学的青年学者们成长”[6]。由此,大学的科研职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最后以制度的形式被确立为大学的一大职能。继而,英、法等国的大学也受其影响,逐步确立并保证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应有地位。在这一时期,以德国的柏林大学为中心,大学的科研职能全面辐射到了欧美各个发达国家,并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和重视。

不像德国大学那样,美国大学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只是处于“国家经济生活边缘”,许多科研实践和活动只是在小型实验室和学者书斋里进行,科研选题也主要取决于学者自身的研究兴趣。20世纪初,美国进一步向德国学习,不断支持和强化大学的科研职能和研究生教育,逐步建立了一批以研究生院为科学研究基础的研究型大学,并迅速发展成为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同时,自赠地学院的兴起、威斯康星思想的传播以及美国范·希斯明确提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以来,大学的职能论在洪堡“教学与科研统一”的理念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大学的科研资助来源广泛,大学科研拨款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来自院校自身、联邦和州政府以及私人赞助者的大量科研资金,为构建新式的科研实验室和图书馆、购置各种科研设备、吸纳各类科研人员、给科研项目以及研究生补助金和科研奖金等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大批的科研工作者和教师可以专心地投身于各类科研项目和活动中,不断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推动科技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四、科研的技术主义路线:二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末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国家的大学、技术学院和工商业界都联合起来全力为战争服务,当时英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和学院都参与了各种可以服务战争的实用科技和武器装备研究,大学与工业界的联系异常紧密。两次世界大战让各国认识到了高等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各国在恢复、重建和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在规划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蓝图中,大都凸显了对高等科技教育的重视,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这一时期的大学科研职能不论与洪堡时代相比,还是与战前那段时期相比,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了极大的拓展与提升,其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上也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战后不再固守“纯学术研究”的传统,开始重视大学的应用研究。

法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将应用研究提上日程,法国大学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大力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部署和投入。受二战影响比较小的美国相对而言情况比较特殊,在战时不仅大力发展了科研,研制了原子弹、雷达和盘尼西林等重要科技产品,还勾画出了大学与政府在科研合作方面的蓝图。二战后美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进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与外界关系紧密,“不仅更加依赖各级政府,同时也更加广泛地服务于周围社会”[7]。大学在与各类工业公司合作与联系中形成了诸如“硅谷”等科学园、科学工业中心和大学-工业中心,同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许多研究型大学逐步演变成为学科众多、规模巨大、目标和职能更为多样、组织十分复杂的巨型大学(multiversity)。

五、科研的产业主义转向: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大变革,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部分研究型大学重新开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大学组织模式——创业型大学。有人将此变革称之为学术资本主义(academic capitalism)或学术创业主义(指“大学组织或教师个人为获取外部资金所表现出的市场行为或类似市场的行为”)[8]。一旦知识成为资本,学者成为学术资本家,大学就变得越来越像企业,大学里的教师就越来越像是它的雇员或者企业家。在学术资本主义的背景下,大学及其科研活动将与市场走得更近,与企业界和工商界联系更加紧密,也更能够加倍创造知识和技术,开拓市场。大学在经营理念上开始走在科学和技术的前列,更加关注市场和经济效益,更加倾向于研究那些能够为其带来巨大利益的应用学科,而逐渐忽视短时间内难见成效的基础学科。学术人员也不再仅仅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学术的兴趣而开展研究,从而拉大了学科之间的差距,增加了不同学科研究人员之间的矛盾,扭曲了大学的本真与责任。

在资源依赖理论的影响之下,“为了保持或扩大资源,大学教师不得不去竞争那些与市场联系紧密的外部资金,从事那些应用性的、商业性的、目标明确的研究,把自己看作是出售知识和劳务的小商人,把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逐渐看作是与所在院校无关的事情,更多关注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社会公益”[9]。他们已经无暇专注因好奇心或兴趣而驱动的研究,总是忙于撰写各种各样的项目申请书和报表,奔走于诸多场合,寻找各种途径去获取项目资助和外部资金。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还要同时负责好几个项目的策划与管理,根本无暇独立思考,去坚持自己的学术信仰和旨趣。而且,在效益驱动和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规则的引导下,一项本来很有意义与价值的研究项目,却往往会因为时间周期过长或未来市场前景的不确定而遭受延迟甚至撤销。追求真理、探寻本质的研究旨趣由此开始消亡。

综上所述,从西方大学科研理念与实践的历史考察中,可以看到一个较为明显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脉络。从19世纪以前大学初涉科研活动的萌芽期,到1810年洪堡大学确立大学科研职能的初创期,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及之后科研职能不断拓展的强化期,最后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科研产业主义时期,大学逐渐地从社会的边缘走到了社会的中心,如今已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油站和助推器,成为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障。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科研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尺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大学的科研职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高等教育乃及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东春.大学科研职能的历史考察[D].北京: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17.

[2] 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2.

[3] 殷企平.英国高等科技教育[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4.

[4] N.叶留金.苏联高等学校[M]. 张大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63.

[5] 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

[6]谭胜.美国大学科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分析——政府与大学关系的视角[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9.

[7]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5.

[8]Sheila Slaughter,LarryL.Leslie. Academic Capitalism: Politics,Policies and the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M].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7:7-8.

[9]Oili-Helena Ylijoki,Entangled in academic capitalism A case-study on changing ideals and practices of university research[J].Higher Education,2003:320.

(责任编辑:刘爽)

The Study on Evolution of Ideas and Practice of Western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BIAN Hui, ZUO Miaomiao, SU Caiyun

(JiangsuNormal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116,China)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university, the evolution of university's scientific research ideas and practic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periods: ?the attemp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unction, the pragmatism orien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technical rou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industrial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the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differ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lso presen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ow to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very important to nowadays higher education and even the entir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Key words: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idea and practice; evolution

[收稿日期]2016-01-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反思与重建:中国现代大学德性研究”(BIA13008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资助项目(PADA);江苏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基于场域理论的大学生学习自由研究” (项目编号:2015YZD002)。

[作者简介]卞辉(1990-),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左苗苗(1987-),女,山东枣庄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苏彩云(1988-),女,陕西府谷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5-0125-04

猜你喜欢

大学研究
“留白”是个大学问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