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插图在美育中的运用研究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

2016-03-03李雪夏茂林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文本

李雪,夏茂林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9)



教材插图在美育中的运用研究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

李雪,夏茂林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9)

[摘要]教材插图乃是重要的美育资源之一。其美育功能在于“启真、引善、怡情”,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接受美的熏陶。但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插图的美育地位、美学价值被忽视,插图利用频率极低,美育功能难以发挥。要有效发挥教材插图在美育中的作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以图激趣,培养感知美的能力;图文互补,培养领悟美的能力;看图创作,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美育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5.016

小学的美育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改善学生的领悟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过程应以美育结合智育、德育,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能力。在我国,教材插图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编辑制定的,具有解释性和延展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插图,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利用插图进行美育有利于营造快乐、积极的语文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由观察向实践转变。在极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材插图越发成为实现美育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一、插图是美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美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早在五四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主张,将美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成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材插图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创作者在忠于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具有阐释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征,它不仅与文本内容相契合, 而且还能创造出丰富的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视觉感知是其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而教材插图作为一种形象具体的图像素材,是帮助学生透过文本认识世界,并对其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材插图的赏析和正确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插图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能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实现美育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插图的美育功能却往往被忽视而沦为文本的附庸,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二、教材插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当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发挥美育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材插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本应突出其美育地位,发挥美育功能,但由于实践中社会导向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等原因,使教材插图在美育过程中利用效率非常低,致使其美育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1.插图的美育地位被忽视

教材插图,顾名思义,是插附在教材中的图画,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对教材文本进行解释、补充,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的视觉艺术效果。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性,他们只能对具体的事物进行简单的运算,而插图是其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感知图像、咀嚼文词,使其能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所以,插图的美育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教材认识不足,对教材插图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导致插图沦为文本的附庸,使教材插图的美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

2.插图的美学价值被忽视

艺术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蕴涵着艺术家心灵中的情感,能够让人产生情感共鸣。教材插图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艺术性和艺术感染力。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可以发现,插图数量繁多、样式丰富、色彩鲜明、线条简单,各种生动活泼的动物卡通、神奇雄伟的自然景象穿插其中,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却忽视了对美的探讨和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带领学生对插图进行深入赏析,忽视了插图的美学价值,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美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教材过程中,美育收效甚微。

3.插图的利用频率极低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作为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却不容乐观。插图虽然具有激趣、引善的作用,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对插图的运用,更没有将插图作为美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以重庆市长寿区某小学为例,据调查,该校28名语文教师中有4名教师在教学中将插图作为导入,有2名教师在教学中将插图与课文的重难点相结合进行讲解。然而,将教材插图作为美育和美学的重要资源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并围绕插图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师一个都没有。由此不难推断,教材插图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中存在着很大问题。

4.插图的美育功能难以发挥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的“美”不仅包括人情美、社会美,还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和道德情感美,是进行美育教学的重要资源。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与一般书刊中的插图不同之处在于,课本插图面对的是受教育的学生,承担着一定的教育目的,即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1]。但由于我国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学校和家长都忙于追求高分数,忽视了插图的美育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对文本的解释和再现,忽视了教材插图对学生情感认知、审美观念的影响作用,使插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美育功能。

三、有效利用插图进行美育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是插图编辑者在感受文本的基础上,将语言文字的抽象美转变为具体图像的画面美,它与课文内容相一致,但又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美育功能。利用插图进行美育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从常规到创造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性情、提高美的素养。小学是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教材插图的作用,重视插图的美育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将插图与美育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提高插图在美育中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美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以图激趣,培养感知美的能力

要想发挥教材插图的美育作用,教师、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插图的美育地位,将插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并纠正“插图即文本的附庸”这种错位观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是分散的、跳跃的,并且不能长时间集中于某一件事物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中的小细节,如小道具、小动物的构图设置等,以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洞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观察和欣赏插图,让学生找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地方或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插图。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和时间赛跑》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思考相应的问题,如:插图的主人公在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跑?插图还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在进行思考讨论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将插图与文章的具体句子、情景联系起来,使教材插图语言化,教材内容图像化。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学习插图的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并感受到插图所带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2]。

2.图文互补,培养领悟美的能力

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过程,教材插图作为一种图画艺术,其美学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普及文学知识的同时应当带领学生对插图进行赏析,挖掘其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美的素养。

插图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感人至深的社会美、形式多样的艺术美,并与文章中的情景美、文字美、画面美、情感美相互补充、相互润色,在凸显其美学价值的同时,使文本内涵具体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插图的美学价值,将教学重难点与形象具体的教材插图相结合,同时做到情景与意象相结合,在赏析插图的同时,解构文本,化难为易。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六首《竹石》,诗中描绘了竹子扎根岩石缝隙中,任凭风吹雨打仍坚韧不拔的景象。插图编辑者运用了水墨画的形式,细致地刻画了竹子扎根岩石缝中的景象。这一细节正好与诗中的“咬”字这一教学重难点相契合,不仅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还能使学生领悟到诗人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拟人手法的精妙之处。所以,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领悟到修辞美和文字美,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去感悟作品中的一切,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领悟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道德美、艺术美的同时,获得对美的感知、对性情的陶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

3.看图创作,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是提升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功能在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美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人的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的建立,还有利于科学道德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3]。为此,教师应该重视教材插图的美育功能,利用插图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并将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对观察力和感受美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为其创造美垫定基础。以人教版课本第九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先呈现圆明园原本辉煌的图片,让其体验建筑的美,感受到中国人民非凡的创造力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然后,再呈现教材中圆明园被毁坏后的插图,让同学们将两者进行比较,形成心里落差,以此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饱含深情地投入到学习文本中去。

教材插图除了对文本内容起到解释和润色作用外,还留有再创作的余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留白”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插图与具体教学活动相结合,要求学生利用插图进行再创作,通过看图写话或角色扮演再现插图情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古诗背诵第七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材插图中,编辑者刻画了一男一女在书房的景象,即男子用衣袖掩面,女子面露关心的样子。单从插图来看,不免会引发学生的联想。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先对图片进行感知,然后发挥其想象力,思考男女二人之间会有哪些语言交流,也可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本解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其对文本的记忆。在学完全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或写出街道上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并进行师生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应心.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教学研 究),2008(8):138.

[2]李娟.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分类和功能研究综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40.

[3]董科伟.高校美育新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3(7):53.

(责任编辑:赵淑梅)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xtbook Illustrations i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Taking the Textbook of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in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LI Xue, XIA Maolin

(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637009,China)

Abstract:Textbook illustration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of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is “inspiring the truth, guiding good and calming one’s mind”, it also can help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beauty and receive the the influence of the beauty. However, during the practice of using i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neglect of the status of the aesthetic elements, the shortage of using the worth of the aesthetic elements, the lack of the using the plates of the textbook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aesthetic elements can not make good use of. So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extbook illustrations i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arousing interest by using pictures to train ability of sense beauty, training ability of grasp beauty by graphic complementary and training ability of create beauty by looking at the picture creatio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textbook illustrations; aesthetic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5-12-30

[作者简介]李雪(1992-),女,汉族,重庆长寿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夏茂林(1973-),男,四川广安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原理,教育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5-0082-03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文本
论公民美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教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