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径

2016-03-03艾兵有王细娇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院校社区高职

艾兵有,王细娇

(1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浙江 温州 325016;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径

艾兵有1,王细娇2

(1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浙江 温州 325016;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要]平安社区是平安中国构建的重要基础,社区教育则是促进社区平安、凝聚改革共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作为这项工程核心载体的社区教育课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然存在着理念不成熟、理论基础薄弱、多元主体参与动力不足、社区教育共同体联动机制不畅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走向社区,加强社区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培育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自觉意识;参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联动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课程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4.01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明确规定: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则进一步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强化服务社区导向,为社区提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程”,“各类职业院校要发挥社区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的作用……到2015年,所有职业院校都要开设10门以上社区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再次强调要求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拓展和服务“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这对“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院校而言,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广大高职院校已经或将成为社区教育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概述

(一)社区教育课程的基本内涵

所谓社区教育课程是指反映终身教育理念,在特定社区范围,为了满足社区全体成员自主学习的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以及促进社区居民之间交流互动而开展的显性和隐性教育、活动及其进程的总和。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内涵来看,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主体绝不仅仅是社区教育组织本身的事情。社区教育课程作为一项政府部门指导和推动的系统工程,其建设主体应该包括政府、高职院校以及参与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团体、社区教育志愿者等。社区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社会化活动,其课程开发以“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为原则,贯彻终身教育理念,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社区居民学习需求。

(二)社区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

1.社区教育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与丰富性。社区教育课程的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涵盖了从中共党员到非党员、从青少年到退休老人、从机关事业单位和职场白领到自由职业者和下岗待业失业人员、从外来务工人员到城市社区常住居民。以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教育课程,在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课程超市”,课程的内容涉及休闲养生、医疗保健、传统工艺、就业职业技能和创业教育、普法教育、物业管理、家庭教育、党建课程等方面,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2.社区教育课程的载体与授课方式的多样性。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既有广播、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传统的媒介载体,也有网络视频、网络课件、微信公众号、慕课等大数据数字化媒介载体。社区教育课程授课方式多种多样,有讲授式、谈论式、研究式、体验式,也有社区文化课堂交流活动、“i-实验”等体验实践方式。

3.社区教育课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社区教育课程植根于社区,以学习课程为媒介,重在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旨在促进社区居民交流,提高社区认同度,因而社区教育课程的评价更注重学员在课程实施中体验、学习方式以及成就感、认同感等过程性评价。

4.不同层次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满意度差异明显。根据《方兴未艾的全民终身学习:2014年社区教育满意调查报告》调查结果,目前,参与社区教育的各类人群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满意度也最高,分别为20%、81%;其次是农村户籍居民,分别为9%、79%[1]。调查结果也显示,学历越高的人群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也越高,而学历越低的人群满意度也越低,即研究生以上为74.5%、本科大专为73.5%、高中及中专为73%、初中及以下为72.5%[2]。调查结果还显示,收入不同人群对社区教育满意度也不同:每年收入3万至5万元的群体满意度最高,其次为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群体,而每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群体,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最低[3]。

(三)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

社区教育课程是实现社区教育目标的核心载体,是建立现代社区教育体系的中心环节,在平安社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已彰显出独特的价值。

1.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聚同化异,凝聚价值共识,促进平安社区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市民”人口、流动人口激增,需要通过社区教育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藩篱,使他们走出“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的困境,融洽社区邻里关系,在城市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重建他们的“心灵家园”,夯实平安城市之根基。诚如1995年第七届国际社区教育大会通过并发布的《社区教育宣言》中所言:“一个强大的社区是医治各种社会疾病的基础。”[4]

2.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有助于活化社会网络,提高社区管理和治理效能,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唤醒社区居民主体意识的事业,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居民自治水平。

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一)国内外社区教育课程实践概况

现代社区教育是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类型,而后在主要欧美发达国家得到普及,在拉美国家、东南亚等地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作为美国社区教育办学主体的社区学院,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社区服务的教育机构,因而不但获得了美国中央联邦和地方州等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美国社区学院兼具普通国民教育、大学转学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补偿教育等五大职能[5],同时也特别重视教育和社群的关系,十分注重对社区的服务。日本也是较早实施社区教育的国家之一,“学社融合”是日本社区教育的重要特点。日本高校普遍设有专门研究社区教育理论的机构,也设置了社区教育专业,培养专门的社区教育人才。总之,在当今世界,社区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传播现代文明的重要渠道,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缘起于青少年校外教育。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近年来,党和政府对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高度重视,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提出,“建立社区和职业教育联动机制,鼓励高职院校探索社区化办学模式,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需求”。2014年国务院及教育部等部委分别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其中都有不少内容涉及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规定。福建省、湖南省、上海市、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以及太原市、宁波市等省市也十分重视社区教育,陆续颁布了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三十多年来,我国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仅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各类人员参与社区教育等各类学习活动达上亿人次”[6],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表现在:

1.社区教育在组织与管理上确立了政府领导地位,高职院校开始了社区服务教育建设的探索。2000年,为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社区教育被正式纳入教育行政管理范畴。广州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高职院校把教育课程拓展到了社区,来到了社区居民身边,开始了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探索。

2.建立了一批国家社区示范区和试验区。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部先后召开了3次全国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分期、分批确立了180个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示范区和500多个省级试验区、示范区。城乡社区教育也蓬勃发展。例如,温州市目前有社区教育机构559个,其中省级及以上社区教育试验区、示范区13个,“十三五”期间拟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20所,市级50所。

3.建设了一大批社区教育课程。30多年来,社区教育在公民素养、人文艺术、科学技术、体育保健、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领域建设了一大批课程。有课题组对北京市东城区十个社区教育中心于2006年至2008年开设课程的情况做了初步统计,在“时政、法规、艺术、文化、外语、电脑健康、科普、技能、其他”十个课程类别中,仅三年共开设课程数量达586门[7]。

4.社区教育社会认同度高。目前,社区教育获得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据调查结果显示[8],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同或非常认同“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近八成的受访学习者有兴趣参加社区组织的学习活动;七成以上的受访者对参与过的社区学习活动表示满意。同时,社区教育工作者对“社区教育在构建社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事社区教育工作能够实现我的自身价值”以及“我所在单位的同事们工作积极性总体很高”的认同度也很高,分值均在82分以上(满意度为百分制,越接近100分表明满意度越高)。

(二)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基础薄弱。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历史较短,许多城市的社区教育课程尽管数量急剧增加,但是“粗放式”发展态势明显。目前,社区教育课程教育对象的异质性非常大,课程内容极其广泛,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而高职院校等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主体因起步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仍处于实验摸索时期,其理论基础是薄弱的、碎片化的。

2.多元主体参与动力不足。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关键在于把社区建设变成“大课堂”,让每个社区居民都能生活在学习之中。但按照“经济人”理论假设:高职院校等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参与者都是“经济人”,而“经济人”都有着自身的利益诉求,都会自发去追求自身最大化的利益,多元主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很难使高职院校等社区教育主体无偿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我们课题组对浙江省温州市、宁波市、丽水市等市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等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兴趣不浓,动力明显不足,个别院校甚至缺位。

3.社区教育共同体联动机制不畅。目前,社区教育多数属于非政府行为,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与社区之间目前基本处于“平行线”的状态,它们之间没有太多的交集,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闲置率较高。社区教育各共同体之间相互沟通与合作的问题上也存在一些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壁垒,高职院校等社区多元教育主体与社区教育之间缺乏有效畅通的联动机制,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优势没能得到有效整合,社区教育共同体尚未形成。

(三)社区教育课程发展新趋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进,我国城市结构、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了诸多变化,大部分单位的功能迅速外移,城市职工也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这要求社区功能不断完善,以满足“社区人”各种需要,增强“社区人”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呼唤着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的相互整合与共享,这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

社区教育,尤其社区居民对高职院校新服务充满着期待,更希望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关系从隔离走向融合,构建高职院校与社区之间新的关系,并使之成为命运共同体。随着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生规模下降和本科院校超计划招生导致高职院校萎缩”[9],高职院校教学对象将从目前主要面向适龄人口转向终身教育所有学习者的现实,顺应传统的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过渡的需求,主动面向适龄青年、面向在职培训、面向终身学习者。高职院校在新的形势下应打破学校封闭的藩篱,主动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拓展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空间,为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我们课题组对浙江省温州、宁波、丽水等市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高职院校在服务社区就业和创业教育等课程领域也有着很高的期望。

三、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径

(一)加强服务社区教育课程理论研究

在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各要素中,理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0]。社区教育课程脱胎于整个课程“家庭”,既有传统课程的“基因”,又有在新环境中产生的“突变”,因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也必须“变”。高职院校在加强社区教育课程理论研究时,有必要将国内外成人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等课程中的科学理念和实践经验融入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之中,满足社区教育课程理论建设之需,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能力。

(二)增强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自觉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正规学历教育课程的研发,对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趋于冷淡,不少高职院校仍固守自己传统的“领地”,以致于社会对高职院校认同度不高。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民调结果显示,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中,排首位的是“社会认同不高”(59.3%)[11]。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时代需求正促使高职院校改变自己对服务社区教育建设的观念,不断开拓高职院校在服务社区教育中的新功能,以满足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等发展需要。这是高职院校努力建设和发展的新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高职院校应树立“植根社区、服务社区”的自觉意识,提高高职教育在服务社区的贡献率。从教育服务的视域来看,高职院校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加强社区教育需求调研,提供适合市民需求的课程和内容,努力提高社区教育课程的适切度,解决社区建设“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技能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帮助社区做好就业工作,促使社区居民在职业活动中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实则是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拓展筹资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也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认同度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14年高职院校提供科研和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为26亿元,校均21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5%,其中近60所院校技术服务性收入超过1000万元;全年为社会提供的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元[12]。

(三)参与社区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MOOC等网络课程越来越为城市社区居民所选用。有调查结果显示,有63.5%的人对“利用社区学习网站学习”持满意态度,满意度得分74.99分,无论是人数还是得分,说明人们对社区数字化学习还有很高的期待[13]。一方面,政府应搭建高职院校参与服务社区教育的平台;另一方面,社区辖域内的高职院校应发挥拥有专家学者的优势,建设涵盖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等领域的较多成熟的课程,通过适当有偿或共享模式参与社区网络等共享课程体系建设。例如高职院校、社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区教育机构可以采用联合开发共享模式,即社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采购竞标,社区教育机构设定课程标准,高职院校结合社区不同层次居民学习需求进行课程研发,通过移动终端社区教育课程学习在线平台,以适度有偿服务方式向社区居民开放,培育社区居民的学习主体意识,满足社区居民终身教育之需,促进平安社区建设。

(四)构建学校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联动机制

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构建高职院校主动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长效“联动机制”。实践证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理想研发团队是高职院校、社区教育管理者、志愿者和社区学习者四方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联合体。尽管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制度规范中有不少涉及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课程的规定,但这些制度规定多为鼓励和倡导性的。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整合社会力量、实行购买服务”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构建激励高职院校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教育的长效机制,这也是社区居民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有65.8%的受访学习者认为“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收费合理”,有51.84%受访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认同“社区教育活动收取一定费用不会影响百姓的参与率”[14]。

李克强总理指出:“教师是国家大厦的‘基石’,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力量。”目前,社区教育教师队伍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社区不同层次课程教育的需要。例如,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被评为全国第五批社区教育实验区,该社区居民总数达129.33万人,年受社区教育培训总数678983人次,但专任教师总共才有13人,其中属于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1人[15]。而高职院校作为各类专门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要树立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在场”精神;另一方面,要加强职称评聘制度等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绩效认定机制,对于那些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教师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核算一定的绩效,才能激励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社区内师资的优化组合,进而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适应社区教育需要、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夯实社区教育大厦的基础。

综上,社区教育课程是平安社区基础性工程建设的核心载体,需要培育高职院校等社区多元教育主体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优化、拓展和创新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新举措是社区教育的深切期盼,也是高职教育努力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2][8][13][14]张少刚.方兴未艾的全民终身学习:2014年社区教育满意调查报告[R].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35,38;39,40;4,5,29;51;51.

[3][6]数据来源:http://www.moe.edu.cn/jyb_xwfb/s271/201510/t20151013_212827.html.

[4]朱涛.社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J].五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72.

[5] 郝美英,桂雪梅.国外社区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99-100.

[7]张燕农等.东城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调查报告[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21-23.

[9][1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8,50.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11]赵锋,邹忠.学习工作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119.

[15]数据来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公布2014年社区教育统计情况的公告,2014年社区教育工作情况调查统计表[Z].

(责任编辑:赵淑梅)

Analysis on the New Path of Serving Commun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I Bingyou1, WANG Xijiao2

(1ZhejiangInstituteofSecurityTechnology(Preparatory),Wenzhou,Zhejiang325016,China;2Wen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Wenzhou,Zhenjiang325035,China)

Abstract:Peaceful community is the essential foundation of constructing peaceful China, community education is the basic project which promotes community’s security, strengthens reform consensus and constructs learning society. As the core of project, commun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after its evolution of more than thirty years,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our countr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immaturity of the concept, weakness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lacking of multi-subjects’ motivation in participating, hindrance of linkage mechanism, etc.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walk towards community, reinforc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ommun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cultiv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service commun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ake an active part i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sharing system of community education resource,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and construct commun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participated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erving; commun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收稿日期]2015-11-10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习型城市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社区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为2015SCG200);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校级课题“高职院校服务社区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为AFK2014001);温州市高职通识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WZTS-2014Z01)。

[作者简介]艾兵有(1972—),男,江西永丰人,硕士,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王细娇(1971—),女,江西永丰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传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5-0073-05

猜你喜欢

院校社区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