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特殊生命都有尊严
——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美国研修报告

2016-03-03朱玉螓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丹尼特教学校

朱玉螓

每个特殊生命都有尊严
——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美国研修报告

朱玉螓

在公平、无歧视的社会环境下,美国通过制定贯彻相关法律法规、设置最少限制教育环境、发展家长在特殊教育儿童个案评估会和听证会的主动权,有力保障了每个特殊生命的尊严,许多理念和做法值得我国特殊教育借鉴学习。

美国;特殊教育;研修报告

丹尼·拉米雷斯(Danny Ramirize),1983年出生,即被诊断为“唐氏综合征”。为此,新生儿室的护士长和孩子父母商议:是否能把丹尼的摇篮放在育婴室的角落,以免引人注目。但丹尼的父母却暗下决心:丹尼应该像其他婴儿一样被养护,他不应该同大家隔离开来。

0—3岁,丹尼接受了早期干预项目训练;3-5岁,丹尼进入埃尔伯索公立学校接受幼儿早期特殊教育,并被学校评估鉴定为“可教育的弱智儿童”

根据评估意见,地方教育局把他安置在一个隔离性的特殊教育机构。丹尼的父母非常震惊,他们懂得这种隔离的教育方法不可能使丹尼学会如何社会性地、有情感地与他人交往。他们多么希望丹尼能得到人们更多的尊重,并被其他正常孩子接纳而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为此,他们与学校长期激烈争执无果后,最终诉之法庭。法庭判决:如果随班就读有利于丹尼和其他低能的特殊儿童发展,他们有权安置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

如今,18岁的丹尼在奥斯汀学校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和正常同学一起参加英语、计算机和体育教学班学习,在专门为特殊需求学生提供教育的“资源教室”学习数学。周末他到兽医站打工,每周到市动物园完成一定的劳动训练,暑假期间整天在所在城市的动物庇护所工作。他已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了工作目标——成为一个动物管理员。

这则“丹尼·拉米雷斯”是由方俊明教授主编的《今日特殊教育》的开篇故事,是美国2000年代落实融合教育原则的一个成功特殊教育案例,引发了我对中国特殊教育的思考。毋庸置疑,时代发展到今天,我国的特殊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好时机。近年来,浙江省已逐步形成了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和辅读班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但环视我们周围的教育、文化和社会环境,特殊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毕业去向,仍是我们这些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困惑和家长的隐忧。美国的这个特教成功案例可信度有多高,能否在我们中国的这片土壤被移植,将成为我们此次美国之行有待重点考证和考察的问题。

美利坚印象:残疾人无障碍生活与工作

2014年12月23日当地时间晚9∶30,我们浙江特殊教育教师研修团一行25人抵达了印第安纳波利斯机场,开始了一段难忘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生活和学习历程。20天的培训期间,除了走访考察学校,我们还参观了印第安纳州盲人工厂、市图书馆、儿童博物馆以及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等学府。行程途中,随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和残疾人士如常生活与工作的身影让人印象深刻。

镜头一:印第安纳州在美国的中北部偏东位置,属农业州,经济不算富裕。据说我们的培训中心和旅店就在印第安纳首府波利斯市中心。但方圆几里,我们很难看到想象中的城市高楼大厦,目之所及都是一幢幢低矮简陋的木结构民居和屋前院后开阔的草坪;空旷的马路和街道上除了往来车辆,看不到一个行人。和国内大不一样的是,凡是旅店、购物中心和学校等公共场所,周边都会留有足够宽裕的停车位,并且总有几个标有轮椅图案的残障人士专属停车位。在市立图书馆,我们还见到了专为视障人士设置的电子图书室;在旅店附近的沃尔玛超市里,我们不时碰见乘坐着电动轮椅穿梭自如独自购物的残障者;在印州儿童博物馆也遇到了带着严重肢残孩子闲庭漫步的年轻父母。他们的存在丝毫没有引来周围人们的异样眼光。

镜头二:因我们的特别要求,美中教育协作中心专程为我们安排了考察印州盲人工厂的机会。听说印州的视障成人都可在此接受免费技术培训和支持就业。接待我们的女士不修边幅,也不擅言语,明显是一位弱视智障人士。她驾轻就熟地引导着我们行走在迷宫般的廊间(走廊两旁各工作室均有盲文标志,还有盲文安全通道索引),让我们参观了视障培训中心现代化的辅助设备、忙碌的工作车间和休闲娱乐区。在车间里,十几位视障人士正井然有序地包装商品和装箱搬运。其间有位男青年,视力全无,并伴发摇头症,显然是位多重障碍者。只见他独自坐在操作台上,运用台板上特制的模具把一袋袋雨衣装进包装盒里,再整齐叠放到身旁的大纸箱中。虽是重复简单的劳动,抖索的双手有时也影响他工作的进度,但青年干得如此耐心而认真,让一旁驻足观看和录像的我们赞叹不已。

镜头三: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是由四位热心本市公益事务的女士在1925年创办的,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儿童博物馆。博物馆的恐龙化石展厅规模巨大,中国民俗展厅也非常有特色。前来参观的家长和孩子们络绎不绝。让我们感佩的是这家民营机构也接纳了不少残障工作人员。他们有的在博物馆入口处检票和引导,有的乘着电动轮椅在大厅往来分发参观资料。前来参观的人们习以为常地接受着他们周到的服务。

虽然行程有限,但所到之处我们不必刻意追寻便可深切感受:印州的残疾人公民权益和支持性就业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今日特殊教育》介绍,美国联邦法律有两类相关条文对特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关于“权利与服务”类的《就业法》规定,即使有严重障碍的青年,当他们16岁时,所在州的复职机构得为他们提供就业评估和财政资助,并给予一定的职业训练和就业安置,使他们获得支持就业项目的服务。另一类关于“禁止歧视”的《美国障碍者法》扩大了障碍人群的权利和反歧视的力量,要求私人企业、运输系统、电信系统和州与地方政府管理的项目与活动,都要为残疾人的服务提供方便。在尊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美利坚合众国土地上,在纽约哈德逊河口自由女神像的光辉照耀下,想必丹尼·拉米雷斯的梦想早已实现。

全纳教育风景:每个特殊孩子都有尊严

这次美国研修,我们得到了美中教育交流协会(CEC)的周到安排和全程服务。CEC运作总监Phil Boley先生以38年教育领域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基础教育概况;特殊教育专家Tracey Shriver女士为我们主讲了美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与概况;哥伦比亚大学江旭敏博士以自身的教学经历向我们解读比较了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特殊教育的异同。此外,我们还先后走访了印州莱巴嫩学区、印第安纳波利斯学区、西北亨德里克斯学校集团、贝茨维尔学校集团、印第安纳聋哑学校和印第安纳盲人及视觉障碍学校等10余所学校。20天研修的所闻所见,信息量之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观照我国的特殊教育,美国全纳教育的美丽风景,是我们此行最为羡慕的。

风景一:《障碍者教育法案》依法保障所有特殊孩子接受免费公立教育。其实美国的特殊教育发展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很长一段时间,残疾儿童在美国受到歧视。至20世纪50到60年代,家长仍通常会把身体残疾的孩子藏起来,不让孩子们和社会接触。Tracey女士告诉我们,她小时候在旧金山长大,曾向母亲告发一个企图纵火的邻居,但是,当时她并不知道她有认知障碍。在她的记忆里,那个孩子没有去上过学,当时的公立学校内也没有特殊教育学生。经过特殊教育先驱倡导者和特殊儿童家长们的不断努力,1975年美国国会制定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障碍者教育法案》。该法案确定的“零拒绝、无歧视评估、合适的教育、最少限制的环境、法律保障程序和父母学生共同参与”六大原则,最大限度地解决了3至22岁特殊学生的公立教育问题。直至今日,《障碍者教育法案》几经修改和更名,仍一直被各州政府很好地执行。目前,美国联邦和州法律规定了13种适用于该法案的残疾类别,有约11%的在校学生接受免费特殊教育。

风景二:美国最少限制环境安置确保每个特殊孩子最大限度接受融合教育。最少限制环境目标是让残疾学生最终可以回归普通校园生活,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美国特殊教育学校除了聋哑、视障学校,没有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行建设的隔离式培智学校。在我们走访的印州每所普通中小学,都能见到接受特殊教育项目服务的学生。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校通过大学科分层、辅教人员驻班、小组教学、个别补救等手段,重度、极重度学生初高中分流的现实性措施,尽可能为每个特殊学生提供适宜的个别化教育。以Tri-Wset初中为例,全校共有学生438人,有资质教师30名。其中有49位特殊需求学生、3位特教老师和5位助教。多数中、轻度障碍学生在2位特教老师和2位助教的辅助下,80%的时间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普通教育课程,其余时间接受资源教室小组指导或一对一的数学、科学等主课的补救教学。另5位重度障碍学生由1位特教老师和3名助教负责在隔离式班级重点强化生活技能训练,但也尽可能保证一天内有与普通学生一同参加体育、艺术等兴趣活动和用餐、休息等非学业性融合机会。在这些普通学校,普通孩子从小就接受如何与特殊学生沟通交往的课程教育。在Tri-Wset初中,课间可见普通学生带着特殊学生去普通教室上课的情景。在Tri-Wset高中,我们进入一节随班就读的音乐课堂。一位严重的自闭症大男孩摇头晃脑地在教室内不时走动,陪同的助教随时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师生们却专注投入地沉浸在美妙的乐声中。听校长说,学校聘任的这名助教已跟随男孩融合辅助长达八年。

风景三:个案评估会和听证会赋予家长更多的教育主动权。《障碍者教育法案》规定由各州教育机构负责管理监督特殊教育服务项目,并有20个标准去衡量学校是否做到法律实施的项目。诸如学生家长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估,学校必须在10个教学日内对评估诉求做出回应;一旦学校审议同意评估,必须举行包括校长、资质特教老师、普通教学老师、家长等组成的个案会议委员会开展对学生特殊教育需求资格的评定;一经确定认同,学校要为特殊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具备法律效力。所有参与教学的教职员工都必须遵守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教老师负责和家长的沟通,一年内要向家长多次汇报提供体现学生阶段性教育成果或进步的相关数据。如果家长对个案评估的安置建议或个别化教育成效不满,都有权通过正常程序提出申诉。在我们走访的学校,特教老师的学历水平都很高。如Pittsboro小学的两位特教老师都有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本科和普渡大学特殊教育研究生学历。老师们敬业工作,尊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Tracey女士告诉我们,现在特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大都非常满意,很少有教育纠纷需要上法庭诉讼解决。但也有个例,印州10月刚刚举办了特殊需求总监会议,其中有个总监就经历了一个持续4个月的听证会。Tracey女士每学年一般也会遇上一次听证会,最高的一次诉讼费家长花了20万美元。

这次美国特教研修,机会难得,收获颇丰。记得浙江省教育厅为我们学员召开的行前培训会上,方红峰处长特别嘱咐我们关注浙江特教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让特殊教育覆盖各学校,尤其是学前段和高中段;如何做到普特融合,让普校师生接受特殊学生;如何提高和监管特殊教育质量;如何提高特殊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自食其力等。此外,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法律制度加以保障,更需全民平等融合教育和文明和谐社会氛围的创建。期待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中国梦可以让每一个特殊孩子活得更有尊严!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特殊教育学校,311200)

G769

猜你喜欢

丹尼特教学校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丹尼·麦卡斯基尔:从网红到MAGURA形象大使的淬炼之路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学校推介
原谅那个保罗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