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游戏助力特殊孩子成长的实践研究

2016-03-03沈利红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涂鸦社团竞争

·沈利红

心理游戏助力特殊孩子成长的实践研究

·沈利红

在拓展课程体系中开设心理游戏社团,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有趣的心理游戏,并营造温馨的氛围、创设集体生活中的交往情境,从而帮助特殊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长。

融合教育;特殊学生;心理游戏

心理游戏通过创造一种令人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将参加者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使成员可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为帮助特殊学生、普通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长,笔者学校在拓展课程体系中开设心理游戏社团,开展心理游戏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一、招募对象及培养目标

(一)招募对象

招募在心理行为上有一定偏差的孩子以及在性格行为上颇具包容心、易被忽视的孩子,每期社团成员15人左右。

(二)培养目标

1.所有孩子:能充分参与游戏体验,并能在游戏中收获成功与快乐。2.智力障碍孩子:能理解游戏的规则,特别是一些脑力游戏规则,在反复操作中习得一些操作知识,提升理解能力。3.多动孩子:能关注社团活动,并能较长时间地关注活动任务,顺利完成各项任务。4.情绪和适应障碍的孩子:能在游戏过程中释放压力,在合作中体验团队的力量,体验被接纳的幸福和快乐。5.普通孩子:是团队中最主要的施予者,能在团队游戏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帮助他人的爱心、耐心和宽容,发展助人能力和意愿。

二、设计理念

(一)合作与竞争并存

尽量使每一个游戏简单易操作,同时考虑到合作性和竞争性,安排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与有特殊需求孩子合作,使孩子们在合作中体会互相帮助的快乐,在竞争中体验到成功。

(二)趣味与参与并重

编排花样繁多的游戏,制定有趣的游戏规则,让孩子们体会游戏的乐趣。每次社团活动,孩子们必须全程参与,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收获成长。他们也必须体验游戏中的每一个角色,比如引导盲人的游戏,两个合作的孩子要分别扮演引导者和盲人,从而体验两种角色的不同。

(三)注重活动分享

每次游戏结束时,都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将活动体验表达出来,哪怕只有一句话、一个词。

三、具体实施操作

(一)课程安排

以一个学期为单位,每学期的课程设置如下,视具体情况略有调整:1.多彩海洋球,用于团队互相认识,团队破冰;2.背靠背、松鼠搬家,初步团队合作,感受愉悦氛围;3.传染“病毒”、合作搬家,深度合作,促进身体协调,运动释放能量,感受快乐;4.理想中的家,自由构建,充分表达,促进合作;5.盲人过河,互助合作,感受竞争的紧张与快乐;6.头脑风暴“谁是卧底”,促进理解能力提升;7.合作涂鸦一(2人组),感受涂鸦的乐趣,学习非语言沟通,体会合作的成果;8.合作涂鸦二(4人组),感受深度合作,学习非语言沟通,学会解决矛盾;9.合作涂鸦三(10—15人组),感受深度合作,学习非语言沟通,学会解决矛盾,学会表达感受;10.“一指禅”“蜈蚣翻身”,体验团结的力量;11.接力过山车,体验互助合作、角色互换;12.障碍赛,体验创作障碍跑道的乐趣,发展身体协调,体验竞争乐趣;13.信任背摔、运球比赛,体验合作信任的神奇力量、竞争的乐趣;14.同舟共济平衡木,体验合作的巨大魔力;15.袋鼠跳、放松按摩,训练身体协调、体会竞争、互相按摩的乐趣,分享深度感受;16.总结,评选最喜爱游戏、最佳表现学员,回顾游戏内容,体验社团温馨、成就感。

(二)分组安排

分组时,一般以身高为依据。在合作项目中,尽量让身高相近的孩子组成一个小团体;而在竞争项目中,则充分考虑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高矮恰当搭配。同时还特别需要考虑特殊孩子类型的搭配,比如在进行需要充分注意力的游戏时,尽量不把两个多动倾向的孩子放在同一小组。并将具有助人能力的高年级孩子和能力较弱的低年级孩子安排在一组,从而增强他们的游戏表现。

(三)主题分享

在这样一个团体中,重要的是要发展孩子们对内心体验的感知能力,对团队合作、竞争的理解,对自己失败、成功体验的归因。所以每一次游戏之后,都进行主题分享,内容包括“你今天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今天这个游戏最想说的是什么?”“你在游戏中观察到了什么特别的情况”等。

【案例】女生小坤在社团中似乎是个隐形人,从来不讲话,活动参与过程很被动,但不排斥,前几次的分享她几乎一言不发,但教师每次坚持在轮到她的时候每个人陪她沉默几秒钟,然后教师对她的沉默表示理解,同时也表达大家很期望她下次能分享点什么。这样直到第六次分享,她说了在社团中的第一个词语:“高兴”。有了第一次,以后的分享就容易多了,轮到她的时候,虽然话也不多,只是几个词语,但已经不需要陪伴她沉默那么久了。在分享过程中,小坤感受到大家的期待,也感受到每个同学的包容。

(四)教师角色

社团指导教师是游戏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游戏活动的观察者和参与者。心理游戏社团中的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班集体中有挫折经历,所以不论他们的表现是否尽如人意,教师都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另外,指导老师也要能理解并宽容他们的一些异常行为或习惯。

【案例】新学期开始,社团里来了一个抽动、多动的孩子,他怀着比较大的怀疑和敌意来到社团,对教师说的第一句话是:“又不是我要来的,老师让我来的,我才不要来!”于是便躺倒在地,第一节课什么也不愿意参与。于是教师在保证他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其他的孩子们游戏,并在观察到他在偷瞄游戏进程的时热情地邀请他进来,但第一次课上他始终没有参与。第二次课,等了很久他竟没来,后来教师在校园里看到了他,便问:“你今天怎么没来呀?”他不说话。“那你下次记得来哦,我们等了你好久的。”第三次课,他如约而至,但依旧未能参与活动,游戏排队时自己先躲到一边,等拉他时才勉强表示可以考虑参与活动。直到第八次课,他才比较高兴地参与进来。虽然这期间他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但教师选择接受,直到他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加入进来为止。

(五)评价方式

始终坚持过程性评价,在每次分享结束后,对每个孩子的表现进行简单的点评;如果当天有哪个孩子的表现特别不错,也要在分享中着重强调。在期末的最后一次课中,孩子们都有机会被评选为优秀学员。

【案例】一次期末,有轻度智障的萌萌在评选中被选为了优秀学员。萌萌是个六年级的女孩子,因为随班就读的身份,她不需要交统一的作业,听不懂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班级中的各项荣誉评比她很难参加。而这次的评比她竟然被评上了,拿到奖状的她有些意外也非常惊喜。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来心理游戏社团参加活动的孩子大概有70人次。那些原本在班集体中行为异常的孩子在这里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们在这里释放自己的压力,尽力参与,表达自我,体会成功与快乐,体会团体成员的包容,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些孩子的问题会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宽容,愿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不再孤独。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高银巷小学,310002)

G760

猜你喜欢

涂鸦社团竞争
缤纷社团
创意涂鸦
创意涂鸦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感谢竞争
K-BOT拼插社团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