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旅游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以河北临城县为例

2016-03-03褚建坤加鹏飞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旅游农村建设

褚建坤,加鹏飞,张 丽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054035)



基于乡村旅游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以河北临城县为例

褚建坤,加鹏飞,张 丽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054035)

摘 要: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是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临城县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利用这一优势,开发出四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并从科学规划与保护开发以及保障条件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归自然,同时由于乡村地区的经济来源受制于农村经济重组和农业危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和农业的最佳结合体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应从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较缓慢,于20世纪50年代才有所涉及。直到20世纪末,乡村旅游逐渐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其优势,伴随乡村旅游的兴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战略首次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并形成新农村建设模式。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将“六化”建设定为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同时将乡村旅游作为收入分配的方式之一,为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指明了方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发展,乡村旅游研究日趋丰富。因此,研究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1.二者耦合关系

乡村旅游借助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风景名胜和风俗文化等进行以城市居民为对象的旅游开发,凭借各种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集观光、科普、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园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辅相成,内在高度统一,彼此相互推动而又相互制约。

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是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实践表明,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发展中起着积极向上的作用。乡村旅游一方面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解决村民当地就业的问题,在资源、经济和人力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保障。

2.乡村旅游发展潜力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高度统一

乡村旅游是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不仅包含观光游览项目,而且涉及科普、民俗、休闲等。乡村旅游具有时间上的可变性和空间上的分散性,乡村民间文化的质朴吸引着城市游客的到来。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文化新元素,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蕴含着极强生命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新的部署,主要为了改善农村滞后的经济状况。这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的乡村来说,发展乡村旅游对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反过来,新农村建设也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两者具有互动耦合关系:即乡村旅游以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村建设等;客观上,在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中,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项基础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以河北临城县为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的临城县,风景秀丽,境内风景名胜众多,有蝎子沟原始次生林、崆山白云洞、桐花“奇石谷”等自然景观,故宜将各乡村景观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开发所需的旅游经营基础设施。河北临城县特色的乡村地域资源开发,可以结合不同村落地理位置、动力机制以及村落发展历史,将临城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归纳为山岳型、综合型、文化依托型和农业观光型等四种不同的建设类型。

1.临城县山岳旅游型新农村建设模式

山岳旅游依托型新农村建设模式主要依靠风景名胜区,将游客作为目标市场,开发乡村地域中较好的乡村农业景观和文化景观,形成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山岳风景名胜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优势,而乡村特色景观与其形成资源互补。临城县蝎子沟是该县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宏伟雄奇的太行山脉中段,拥有金銮山、小天池、双石铺、金銮山和寺台等优质旅游景点,该公园属于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戎家庄村。目前,该县主要是对旅游景点进行了开发,尚未对戎家庄村和邻近村庄进行结合开发建设新农村。因此,该县可以将蝎子沟的旅游开发与戎家庄村和邻近村庄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互补优势。笔者建议:一是进行蝎子沟周围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改变村庄落后面貌;二是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如农家乐、乡村土特产的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强周围村庄的文化建设,挖掘乡村民俗风情,举办民俗活动等等。

2.度假综合型新农村建设模式

度假综合型新农村建设模式是指借助于农业和农村,加之便利的交通优势,以特有的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建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地,并通过集观赏、娱乐、知识教育于一体的休闲度假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例如已经建成的丰乐园是临城县度假综合型新农村建设模式的代表,依靠便利的交通优势,以临城荒山为基地,建成一处集旅游观光、果品采摘、休闲疗养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但是丰乐园具有企业化运作的特点,距县城也十分近,新农村建设的辐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如今临城县的岐山湖旅游开发已进入尾声,主要也是企业化运作,在湖的南岸建起了比较完善的旅游度假区,湖的北岸和周围农村尚未完全融入岐山湖旅游开发的发展中来。因此,笔者建议临城县在企业运作开发湖区旅游度假的同时,着力开发周边度假综合型新农村建设,鼓励周边农民加大投入,建设花园式农村旅馆和庭院式花果农家乐,也可以通过合作社形式连片开发集花卉、果蔬采摘、垂钓、农家乐于一体的新农村度假社区。这样一来,既保护了岐山湖自然风貌,又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

3.历史文化依托型新农村建设模式

历史文化依托型新农村建设模式主要是指以农村地区传统历史文化为依托,通过对民间文化与艺术的开发,发挥古村落的文化优势,从而保护古迹遗址和村落环境,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新农村模式。临城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商周时期曾为名城古郡;春秋建有临邑城;东汉建武十七年;县随郡并入中山国;三国魏太和六年封赵国为赵国都;唐朝天宝名为临城县,至今未变。该县有普利寺塔、邢窑遗址等两处“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尤其“邢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笔者认为,历史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邢窑遗址和盛于唐宋的普利寺塔都独具历史特色,也是该县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特色。基于该县历史文化的乡村旅游的综合开发,重视旅游产业,能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4.观光农业驱动型新农村建设模式

观光农业驱动型新农村建设模式是指结合田园景观和自然环境、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农业科技应用、农村艺术加工和农业体验等等,吸引游客欣赏和领略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形成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农业经营与旅游服务有机结合的观光休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是农业与休闲相融的产业,临城县已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核桃产业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林业支柱和特色产业,临城县可在核桃产业与观光农业结合发展的思路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同时发展其他规模化特色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品种。

三、临城县基于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保障体系构建

新农村建设模式应具有自身特色、发展性好、推广性强且符合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乡村旅游驱动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凭借特色的乡村区域景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带动和集聚效应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下面从规划与保障的角度分析临城基于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保障体系构建。

1.临城县要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规划作为重点

根据临城县乡村资源条件来看,不同村落有着不同的发展乡村旅游模式的条件。因此,确定乡村旅游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前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对各地乡村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才能发挥其各自优势。依据“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将临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变成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范畴。在规划中由于临城县不同地域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不同,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律有着各自的本质规律,因而要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因人而宜,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开发自然或人文的旅游资源时将保护性开发作为前提;更有必要进行科学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找准市场方向。

2.要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的交通条件和基础保障条件

无论何种模式的选择都要涉及交通条件和旅游基础保障设施条件。目前临城县的交通主干道比较好,但是乡村道路还不完善,很多村子没有实现道路硬化和户户通,需要从政府层面加强乡村道路的建设规划和财政投入,完善乡村道路,以便于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尽管蝎子沟原始次生林、崆山白云洞、桐花“奇石谷”等旅游景点开发比较成熟,但是周边农村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还比较薄弱,使得游客只是在景点停留,游览完毕便打道回府,只有风景名胜的旅游体验,没有乡村旅游的全面体验。因此,临城县进行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结合,需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比如乡村道路村村通、户户通,乡村住宿、餐饮、娱乐的基本设施建设等等。乡村旅游开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障群众利益,实现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景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J].旅游学刊,2004(1):92-96.

[2]郑敏,张伟.建设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215-217.

[3]陈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旅游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责任编辑 燕 艳)

Research 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Model Based on Rural Tourism

CHU Jian-kun,JIA Peng-fei,ZHANG Li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Abstract: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Taking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Linch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4 basic model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Key words:rural tourism;new r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16)02—0093—03

收稿日期:2016—02—18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临城县为例”,项目编号:2015040204。

作者简介:褚建坤(1981—),女,河北临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会计师。

猜你喜欢

旅游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旅游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