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6-03-03周晓冰
周 晓 冰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周 晓 冰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高校日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及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的日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各自处于独立的层面,没有很好地互相交融,培养出的人才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多元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对高校跨文化日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一、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在20世纪60年代及其以前,外语教学主要以语言、词汇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主,文化的传授被看作是促进词汇学习的因素,教师的讲授更多的是注重外语知识的视听说能力。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外语教学中逐渐开始注重对于学生跨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并且将学生跨文化意识能力作为评价外语教学总体目标之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各级教学大纲中都有所体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归类为教学内容,在外语教育领域,不断有教育者和学习者认识到社会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是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促进因素。这一时期的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微观领域的文化,即“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文化含义为主要内容,尤其注重对那些容易造成交际误解和失败的文化差异的教学”。[1]179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外语教学中,教育学界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语言知识的传授置于同等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识到,有效的跨文化教学可以改变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通过对文化知识在具体场合的实践应用,让学习者实际参与和观察,反思本民族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包含的内涵方面,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贾玉新(2008)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2]22肖仕琼(2010)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者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即:母语文化、交际对象文化以及目的语文化,应该对异族文化持有宽容、尊敬和理解的态度,并具有把文化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有效的交际能力。张红玲(2009)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态度、情感、知识、技能、敏感性和意识等若干个层面,指出行为技能是跨文化交际的最高表现形式,这是因为只有态度和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的行为,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实施。
二、跨文化日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日语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听、说、读、写为主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即重视学生日语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的传授,忽视语言所包涵的文化。受这种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目前的高校日语教学中,从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到师生对文化的学习态度,无不体现出人们对日语语言能力掌握的重视,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几近于空白。
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练实践中,学生往往被动按照教师的指令要求,对讲授过的语言内容进行操练,真正实施跨文化交际项目的操练几乎没有,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得不到重视,极度地扼杀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于是,很多日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大都变成了单向、被动的交际者。从教学效果来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各自处于独立的层面,没有很好地互相交融,互助互补。“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该语言的语言结构、语言交际模式、篇章修辞原则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语言上层文化观念的影响甚至制约。”[3]51语言体系的知识固然很重要,但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只具有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多元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高校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依据研究目标,结合高校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课题组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要注重日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表达能力等。这就要求高校的日语教学改革要跟上社会需求的步伐,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多样化选修课的开设,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素养方面均衡发展,整体同步提升;同时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显性和隐性作用要素的共同培养。根据高校学生接受日语知识的特点,课程改革可以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能力的要求,如:
大一、大二基础阶段:语言知识能力,学生系统全面学习掌握日语语言基本知识,简单听说读写技能;文化能力,学习和体验日本国家的文化,了解文化的各个层面以及本族文化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根据交际场合调整自己的言行,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得体、有效的交际;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记忆、思维、观察和想象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大三、大四高级阶段:语言运用能力,在日语基础阶段的学习上,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夯实日语基础知识,强化听说读写技能,提高日语交际能力,通过模拟实践环境,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多角度、立体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提升日常交际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二)调整教学模式,注重日语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束定芳(1996)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对文化内容的导入必须遵循实用性、阶段性、适合性的原则,并且指出外语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采取实践法、融合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日语教学也不可能预计学习者将会遇到的各种跨文化交际情景,因此掌握跨文化研究的方法是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学生若掌握了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的方法,他们就能利用或创造各种机会,独立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技能为目的,将日语教学与跨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语言的使用和交际互动为形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通过使用所学的日语语言知识进行交际,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可以采用如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目标的准备、教学任务、问题的呈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中的互动、交际发展技能、自主学习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年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由师生共同营造具体的跨文化教学情景,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面、一个活动、一个方案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学习环境、教学对象等不同,教师设计出的教学活动、方法要有针对性,要注意设计的教学活动难易适中,以平衡学生日语学习的接受能力。同时要注意在真实的语境下学生学习中日两种语言在实际应用、习惯表达和行为之间的差异,要由浅入深,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克服日语交际中的文化障碍。
(三)创设课外跨文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学生层面,学生在学习日语语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创造、寻求机会,去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验,以便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渐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态度。学院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办学机构提供的日语培训项目,有意识地参与各种日语交际活动。学院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鼓励、督促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方案的灵活性,根据各自特点和学生年级特点,制定出每个学期的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及负责教师,如制定《日语语言综合技能实训》方案,依托外国语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专业竞赛类)开展,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日语语音模仿比赛、日语演讲比赛、日语书法比赛、日语作文比赛、日语翻译竞赛、日本国情知识竞赛等。
另外,也可以通过某项日语资格考试,强化学生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如鼓励学生参加STBJ标准商务日语考试、国际商务日语等级考试、BJT、日本式薄记、日语商务礼仪技能等,提高学生日语实践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使用日语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备从事日语工作能力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专业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重视师资培训,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教学教育团队
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教学教育团队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且实践性更强。对于其培训可以从跨文化交际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两个模块进行。对于教师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培训应该从教师自身跨文化素养的提升进行,设计文化教学大纲和教案,并选择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邀请专家讲座的说教式与实例体验的体验式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使教师具备熟练掌握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技能方法。如通过经典案例的研究与讨论,让教师了解不同交际风格可能产生的交际冲突和误解,通过观察与体验等方式,让教师进一步了解跨文化交际与交流合作以及产生的冲突,并进行讨论、交流、反思等。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可以从跨文化模拟练习、真实的文化交流摩擦开始。通过到日企见习,观看中日商务人员交往的具体案例。与日籍教师交流,能够引起教师强烈的感觉,体验到克服文化冲突的困难。也可以让培训的教师一起分享讨论、反思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经历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跨文化交际学习体会,为以后在课堂上的实践教学提供素材。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教师,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团队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短期的研修培训就能达到,它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
(五)撰写体现日语语言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的教材
教材选用注重教学材料的真实化、语境化、多样化以及加强教材与练习的编排设计。注重选用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真实化的教学材料。无论是文法、课文内容的讲解,都尽可能选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言文化材料。语言内容要与文化内容有机结合,将语言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文化内容融为一体。在基础阶段的教材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了解日本饮食文化、花道文化等比较浅显、具体、容易理解的日本文化,在高年级阶段的教材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日本文化、中国文化、欧美文化等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消费观、人生观的真实对比材料,反复、多次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全面、深刻地领会不同国家之间文化意识的差异,这样的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在真实的语境下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和跨文化能力的掌握。这样将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有利于激起学生日语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真实面对社会情景,学以致用,通过对学习真实交际情景的体验和过程的反思,消除课堂教学中的焦虑,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交际互动。
结语
总之,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动态活动,其能力实现取决于多种因素,既包括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也包括教师与学生的观念、教材的选用、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行业内部具体情况。对于教师来说,要在教学观念与教学技能上与时俱进,不仅要充分具备跨文化日语教学的理念,还要掌握如何通过大纲制定教学活动设计,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维度的跨文化技能掌握至关重要。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遵循由易到难、逐渐提高的原则,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所选择的跨文化教学素材要与时俱进,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学教授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掌握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应该主动树立跨文化学习意识,并通过多渠道拓展中日文化的学习,提高中国文化日语表达能力。对于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来说,应引起高度重视,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只有这些内外因同时作用,跨文化外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升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贾玉新,孙有中. 跨文化交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肖仕琼.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
责任编辑:赵继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16)01-0147-03
作者简介:周晓冰(1983—),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日语语言文化。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基于需求分析的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2015ZD034)。
收稿日期:201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