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石
2016-03-03王卫平柯桥区秋瑾中学
王卫平(柯桥区秋瑾中学)
“修补”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石
王卫平
(柯桥区秋瑾中学)
语文是语言艺术,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结合文本思考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让学生觉得文本处处有深意。在语文教学中,关注文本的细微处,并且通过适当的修补转换,机智巧妙地设疑,往往会形成一个意想不到的精彩,从而可以使学生对文本阅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语文的每一个符号、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有血有肉,有形态,有色彩,有神韵,都能给人想象、感悟和启迪。而语言文字的大美不是仅凭学生在探讨、争辩中就能获得的,需要用心灵去感悟,全身心地投入,去贴切、融合、揣摩,教师适当辅以一定的方法,或许更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下面我就谈谈课堂中的“一石”:修改。
一、修改标点符号是激活思维之策
参加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观摩之后,笔者记录了绍兴市柯桥区朱鹏敏老师的一段课堂实录,我们不难看出该如何去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
教学环节一: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朗读。
幻灯片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幻灯片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竖排)
幻灯片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竖排)
幻灯片4: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繁体字)
幻灯片5:狼亦___矣,而___两毙,禽兽之___几何哉?止耳。(填词)
教学环节二:
师:解读文本一、二两段,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文中的字词回答来证明。
1.屠户做生意如何?
2.两狼是远远跟着屠户吗?
3.两狼团结不团结?
4.屠户刚开始,是想用什么办法甩掉狼?
5.屠户的办法是成功还是失败?
6.为什么屠户不把骨头全部扔出去,全部扔出去不是更能甩开狼?
在听完以后,觉得文本的处理原来是这样灵活,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这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技巧。尤其对文言文的教学,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可以去掉文中的标点符号,让学生尝试性地朗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二、修改文中的词句是正本清源之道
一般来说,语文课是用来讲读课文的,所以很多语文老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文”,问题设计,教学模式都围着文章中心转,文章中心又是教师教学用书上给出标准答案的,于是老师千方百计让学生思维符合既定设计,最后归拢到一个中心上来。一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中心,似乎就读懂了文章,完成了教学。这种模式下,“学语”被遗忘,生字词教学只属“扫除障碍”,学字词只是为了讲解课文,而不是利用课文(语境)来学字词,更谈不上延伸应用语言。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语言就这样被遗忘在一个角落里,这是当下阅读教学的弊端。
语言没学好,又反过来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因为脱离语言文字的感知而对课文架空分析,好比手无寸铁开发一座巨大的矿藏。语文教学如果舍弃语言文字咀嚼涵泳这一阅读手段,企图采用其他教辅手段或教学模式变革来达到快捷教学的目的,看似“速效”,却违背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三、修改文体是作文写作之途
《旅鼠之谜》是一篇别致的科学小品,它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从文体上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相结合的杂交品种,或者是跨文体的文体。上课的时候借助于别的老师经验,让学生体会到这篇文章写作上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作者用对话的方式又通俗又亲切,文中的“我”不仅是忠实而专心的听者,而且“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也有作用。有时可以用“我”的惊叹烘托旅鼠之奇,有时可以用“我”的迷惘推进话题,有时可以用“我”的疑问让丹尼斯深入讲解。丹尼斯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我”一连提了四个猜想或疑问,丹尼斯一一补充讲解,说明“大迁徙的原因绝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他图”,“他们似乎是按照某种严格的指令行事,明白无误地都把大海看做自己最终的归宿”,大迁徙之际,“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有对话,有讨论,内容便于展开,而且适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执教此文时,我做了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把介绍旅鼠奥秘知识的句子和语段整理出来,然后组合成一篇文章,让学生朗读比较,发现优劣,明白原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可以用两种文体的杂交。单纯用说明文体就显得有些单调枯燥。
以上所述的只是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和陋方。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修补的艺术远不及于此,也远不是如此简单。但我想只要我们积极关注文本,挖掘文本修补,利用文本修补,那我们的课堂才能精彩,才能出众,才能丰满。相信只要我们科学地运用文本中的修补,在课堂上我们肯定能有“意外”的收获。
钱海萍.正本清源:高年级阅读教学“练笔”之道[J].语文教学通讯,2013(4):57-58.
·编辑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