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联校协作,助力教育公平
2016-03-03姚磊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
姚磊(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
推进联校协作,助力教育公平
姚磊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
在2015年的下半年秋季学期开始阶段,笔者有幸代表所属学校参与了市教育主管单位组织的片区内教师交流工作。这项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笔者在交流学校从教半年多来,对这项交流工作的体会和认识也尤为深刻。结合半年多来的工作实践和所思所考,笔者想对当前联校协作工作中的一些现象和细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片区内学校应主动顺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调整心态,转变思维,调动最大的优势资源来促进校际间的交流工作
笔者在交流工作开始之前,是所属学校的学科备课组长,当交流工作计划公布后,一些同事不无担心觉得一个年级教学任务最重,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老师交流到片区内的中心学校去工作,对于被交流老师的成长来说固然是好事。但是其原先所属年级的教学工作会不会就此受到影响。因为新来的老师要适应本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学校的教学成绩受到影响恐怕是难以避免的。而且中心学校未必会将最有经验,能力最强的教师交流到自己的学校来,相对来说自己学校的教学工作,在交流期内能否因新加入老师的具体实践得到提高也是个未知数。
在当下如火如荼地推进联校协作的工作中,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出现这样的担心和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多年以前,在这项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开展之前,我们片区内的学校之间,更多是一种竞争关系。每个学校都在调动一切资源和教师的积极性来提高自身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成绩。目的就是确保自己学校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享受到更多优秀教育资源,使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而在这种竞争中有的学校会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代表。但是其他学校会因为在竞争中无法体现出自己的相对优势而逐渐被边缘化,而在这种边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利益无疑受到了最大影响。有些地区的孩子就会因为自己所属地区的学校被边缘化,或缺乏竞争力,而享受不到真正公平的教育资源。国家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而联校协作无疑是最有效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
二、教育主管部门要在顶层制度的设计上下功夫,用细节化的制度约束来督促片区内的学校,将联校协作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任何制度和规则的设计,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设计之初,没有真正将制度细节化,那么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往往会打折扣。我们推动片区内的学校联校协作,主要看我们各个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主管部门的督促与检查也是不能缺失的。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在相关工作的制度设计上不从实际出发,不抓住工作中的细节来逐条落实和检查。那么,相关制度就会空心化。而某些心态和思维没有调整到位的学校,就有可能在联校协作工作中,不从国家大局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出发,真正调动自身的优秀教育资源来投入校际间的协作工作。真是这样的话,教育公平就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
所以,我们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在制度设计上简单化,一定要具体,扎实,抓住细节。如各校参与协作的具体学科,具体老师,投入协作工作的教学资源等是否符合文件中的具体要求,一定要有检查措施,交流之前,就要逐条检查、落实到位。而在交流过程中,也要有具体的检查和监督细则,不能是等着各个学校交流期满后自行汇报。
三、国家要统筹各个区域之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使之形成互动和交流,真正推进全局性的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全面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其实是个全局性问题。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受制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我们在各自区域内联校协作工作的落实,可以弥合区域内校际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但是放在全国这个更高的教育层面上看,仅仅区域内的合作交流就显得有一定局限性。
而这种协作要达到完美对接,不仅仅是一个区域和另一个区域学校之间的简单协作就能完成的。可能就必须由国家主导,调动区域间政府,学校,甚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积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并最终发挥出区域间基础教育合作交流的最大正能量。如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在经济领域内的大数据元素就可以为国家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动力。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阶段的网上晒课,跨区域的教育资源网络交流与互动等,这些已经和正在积极开展的教育实践,就有力证明了由国家来主导,区域间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教育协作是我们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之一。
笔者结合自己半年多来参与联校协作工作的一些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探讨了自己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一些思考。上述思考和分析,可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笔者提出自己看法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带动更多优秀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我们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业中,只有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关心国家教育事业的人都参与其中,都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才能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的成功之路。
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0(3).
·编辑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