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的文化内涵及英译探析
2016-03-03□罗然
□罗 然
“青”的文化内涵及英译探析
□罗 然
“青”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颜色词,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由于文化、语言、翻译三者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分析“青”的文化内涵,从其所包含的绿、蓝、黑三种颜色释义的角度,分别探究有关“青”的词汇及诗句的英译技巧,以免翻译中出现脱离语境的现象,避免导致译文与原文的偏差。
青 颜色词 文化内涵 英译
一、引言
白靖宇(2010)在《文化与翻译》中谈到:“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活动。”只有在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在翻译中做到得心应手。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颜色既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也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思想底蕴,因此颜色词的翻译一直备受关注。“青”作为汉语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颜色词,由于其多义性以及在中国传统颜色观中的独特性,导致其在翻译中不容易把握。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青”的文化内涵,探析“青”的英译技巧。
二、“青”的文化内涵
从物理概念来说,“青”指位于绿色与蓝色之间的一种颜色,其英文对应词是“cyan”,无论从颜色意义还是从衍生意义上,“青”的内涵都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
“青”是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的颜色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五色(青、赤、黄、白、黑)之首。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中已有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其解释为:“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在古代汉语中,“青”主要指蓝色,如荀子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里的“蓝”并非指颜色,而是指蓼蓝,一种可以提炼蓝色染料的植物。经过上千年的文化发展,“青”不再局限于蓝色,还可以用来表示绿色、黑色,而且以绿色含义的意象偏多。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其中“青”指的就是绿色。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里的“青”非蓝非绿,而是指黑色。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尚青”的观念,这不仅与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生产方式息息相关,而且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可分割。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中华民族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一直以农耕文明为主。在上有青天、下有碧水、身边围绕着大片绿色植物的自然环境下,“青”的概念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印刻在中华民族的意识里。从文化的角度看,“儒、道、释”三家都秉承“天人合一”的文化主张,讲究恬淡寡欲的中庸之道。历史上的先贤名仕也多重“静”,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民族文化与能够使人心灵宁静、让人精神放松的青色不谋而合。因此,“青”早已脱离物理概念的束缚,成为饱含人文气息的审美符号,它给人的感觉就是清爽而悠远,明朗而闲适,生动而深沉,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承载着这样的文化底蕴,“青”活跃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诗经》中的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吟唱出对恋人的无限思念;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抒发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淡然心境;而宋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此外,“青”还存在于大量的古代书画、壁画之中,甚至在组字构词中,“青”也多表达出积极美好、生生不息的意义,如“菁、靖、静、清”以及“名垂青史、万古长青、青云独步”等等,足见古人对“青”的喜爱。
“青”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被渲染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也由此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字词句篇。在翻译“青”时,若生硬地将其与英文词汇对应,不仅会造成意义的扭曲,而且会导致文化内涵的缺失。因此,“青”的翻译与其文化内涵密不可分。
三、“青”的英译探析
“青”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自然也有着多种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对“青”有6种释义:“蓝色或绿色;黑色;青草或没有成熟的庄稼;比喻年轻;指青年;姓”;《辞海》中的释义也有6项:“春季植物叶子的颜色;泛指青色物;比喻年轻;黑色;青海省的简称;姓”;《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则将其解释为:“蓝色;绿色;黑色;东方的代称;春的代称”。
上述释义包含了“青”的颜色含义和衍生含义,其中表示蓝色和黑色时多为颜色含义,其衍生义多由绿色引申而来,暗含生机和活力之义,包括“青草或没有成熟的庄稼;比喻年轻;指青年;春的代称”。古人还认为,春属东方,其色为青,因此“青”也成为了东方的代称。当表示青海省的简称和姓时,“青”作为专有名词使用,翻译时不容易被误解,这里不多做探究。
“青”的含义虽多,但其英译也分为直译和意译,同样遵循着通用的翻译技巧,包括增词、省略、转换等。本文联系“青”的文化内涵,从其所表示的“绿、蓝、黑”三种颜色角度出发,分别探究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青”的英译中。
(一)以“绿”译“青”
上文谈到,“青”多用来形容绿色的事物,其中又以描述山水植物等自然意象居多,因此一般可直接译为“green”或相近单词。比如“青翠”,可直接译作“green”,或者更相近的“verdant”;再如“青葱”,也可以译为“green”,但是由于“青”在此既用作颜色义,又蕴含着“生机”义,所以也可根据语境,加上“lush”或者“luxuriant”等词,使得译文更加贴切。此外,如“万古长青”,直译为“be evergreen”,多用来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存,因此译作“last forever”更恰当。又如“青黄不接”中的“青”代指未成熟的青苗,整个词比喻人力或物力等的暂时缺乏,因此,《汉英成语词典》中将其译为“in temporary financial difficulty”。“青”作绿色解释时,由于含“生机”之义,也产生了许多衍生含义,相关词汇有“年青(young)”“青工(young worker)”等。
在另外一些词汇中,“青”虽然也作绿色本义解释,但是仅仅起修饰作用,其颜色义一般不必译出。这样的词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英语中有专业的词汇对应的,这类词多为固定事物的名称,一般直接用英语对应词译出即可,如“青苔、青鼬、青鱼”,可分别译为“moss,weasel,herring”。另一类词则是在历史发展中,其颜色意义逐渐弱化,一般只用其本义。如“青史”,在纸张未发明之前,古人以青色的竹简为工具记载历史,故称之为“青史”,但经历后世发展,竹简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青史”则演变为“史书”的代名词,因此不需直译,只译出其本义即可,如“annals of history”,此类词汇还有“青灯”等。
“青”不仅存在于词汇中,而且更多地活跃在文人墨客的千古佳句里。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一句,许渊冲先生将其译为“My boat goes by green mountains high;And passes through the river blue”,对整句诗采取了直译的方式,“青”也被直接译作“green”,简单明了地描绘出诗人飘泊羁旅的境遇。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为“The three-mile splendid road in breeze have I passed by;It’s now overgrown with wild green wheat and weeds”。“青青”二字原本描述的是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之景,但此处荠麦的生长茂盛却是衬托了扬州昔日繁华与今日破败的对比,在“green”前加上“wild”更为此时的扬州增添了几分凄凉,强烈地传递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破败的哀思。
再看李白《送友人》中的开头两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多位名家曾对此进行翻译,比如许渊冲先生的翻译“Blue mountains bar the northern sky;White river girds the eastern town”。还有美国诗人Ezra Pound的译文“Blue mountains to the north of the walls;White river winding about them”;英国作家Herbert A.Giles的译文“Where blue hills cross the northern sky;beyond the most which girds the town”。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三位翻译家均将“青山”的“青”译为“blue”,而非“green”,这是因为当人们远眺苍山时,原本青翠的绿色,会在光线的折射下呈现出蓝色的景象。因此,三位译者在这里都将画面默认为了“远景”,而将“青”译为“blue”不仅贴合实际,而且为读者呈现出一幅视野更开阔、更具空间感的唯美画卷。
“青”以绿色为基本释义的情况在其所代表的三种颜色中是最多的,所涉及的技巧也比较繁杂,但最重要的是要把“青”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灵活运用所总结的规律,既要符合实际,也要更贴切地传递文意。
(二)以“蓝”译“青”
“青”作为绿与蓝交汇的颜色,很多情况下也可以解释为“蓝”,译作“blue”。比如最典型的“青天”,一般可以直译为“blue sky”。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是“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A flock white egrets flies into the blue sky”。但在翻译李白的《蜀道难》时,却出现了争议,争议的焦点在其中的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翻译上。多数版本将其中的“青天”二字译作“blue sky”,如孙大雨先生的译本:“How dangerously high and steep, the way to Shu;Is more difficult than ascending the blue sky!”也有的直接译为“sky”,而省去了“blue”。如许渊冲先生的译本“The road to Shu is harder than to climb the sky”。另外还有杨宪益先生的译文“It is easier to climb to Heaven;Than take the Sichuan Road”,将“青天”译为“Heaven”。比较而言,虽然前两个版本也准确地表达了文意,但第三个版本中的“heaven”却更加符合西方基督教影响下的思维习惯,这种差别也可以看成是文化差异导致的词义偏差。
“青天”除了本义“天空”外,还可以喻指清官,如“包青天”。对于这样的称谓语,自然不能再使用“sky”翻译,一般会与表示正义的词汇结合,如“包青天”可译为“Justice Bao”。
与“青天”类似的还有“青云”一词,其本义可以理解为“青色的云”,主要指由于光的折射而显示偏蓝色的云,也可以代指天空。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许渊冲先生翻译为“I put Xie’s pegged boot; Each one on foot; And scale the mountain ladder to blue cloud”,其中的“青云”直译为“blue cloud”。但今日的“青云”主要用其比喻义:一是指高位,如“平步青云”,义为“一下到达很高的位置”,《汉英成语词典》中的翻译是“have a meteoric rise”;二是比喻远大的志向或抱负,如“青云之志”,这里直接译作“ambition”即可。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词汇“青楼”,现指“妓院”,在英语中的对应词是“bro thel”或“whorehouse”。但“青楼”原指用清漆粉饰的豪宅雅舍或指帝王之居,由于与奢华生活的联系等,其含义逐渐发生了改变,后演变为“烟花之地”的代称。在古代,“青楼”并非专指淫秽不堪的场所,而是带着几分风雅之气,并形成了独特的青楼文化,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之中。因此,在特定语境下,尤其是在许多古诗文中,直接用“brothel”或“whorehouse”来翻译“青楼”并不十分恰当,而“blue mansion”则更为贴切:“Mansion”本义为“a large impressive house”,与“青楼”的早期含义非常接近,都含有奢华的意味;“blue”本身既有“忧郁、悲伤”义,又有“色情”义,前者可以使“青楼”与古人习惯抒发伤感融合起来,后者可以暗示出“青楼”本身的性质。当然也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果原著中使用的就是“青楼”当前的表面含义,那么直译即可。
(三)以“黑”译“青”
“青”除了表示绿色和蓝色之外,还经常用来指黑色,一般可译为“black”或“dark”。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青青”描写了乌云滚滚而来的情景,因此许渊冲先生将此句译为“From dark, dark cloud comes rain; On pale,pale waves mists plane”,分别连用两个“dark”和“pale”,结构对应工整,既准确传达了原文的含义,又保留了琅琅上口的音韵之美,完美地实践了其所提出的翻译“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此外,还有“青丝、青衣、青瓦白墙”等,其中的“青”均指黑色,如“青瓦白墙”可译作“black tiles and white walls”。
由于“青”给人的色彩感觉一般是绿色或蓝色,因此人们容易忽略“青”的“黑色”义,在英译中产生了不少误导。其实,“青”作“黑色”解释的情况并非很多,有比较固定的词句和用法,只要注意语境和背景,结合平时的文化积累,就可以避免出现翻译误差。
四、结语
“青”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文化、语言、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要完美地实现“青”从汉语到英语的传递,不仅要理解其本身含义,而且要掌握在不同语境下“青”的意义转换技巧。当然,这并不仅限于“青”字的翻译,任何字词句的翻译只有与文化背景相联系,才能灵活有效地翻译出既保留原文内涵、又便于读者理解接受的译文。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徐铉校订.[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汉英对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5]许渊冲.宋词三百首(汉英对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6]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Z].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8]汉英成语词典[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9]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方先兵.略论“青”字本义[J].巢湖学院学报,2009,(1).
[11]李园园.比较鉴赏“蜀道难”英译——略谈古诗英译的局限性[J].科技视界,2015,(1).
[12]沈国荣.用功能语法对比分析《送友人》的两种译本[J].作家,2011,(2).
[13]宋凤娣.青色与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14]余雯蔚,周武忠.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J].艺术百家,2007,(5).
[15]王超.《说文解字》青色类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6]武文君.汉语“青”及青类词群的构词、语义浅析[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罗然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10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