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

2016-03-03宋素敏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养亲家庭传统

宋素敏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中国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

宋素敏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养亲、敬亲、祭亲、承志立身、传宗接代、珍爱生命等丰富的思想内涵。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孝道面临许多困境。一些家庭中长幼无序、以孩子为中心,老年人生活孤独,甚至出现了啃老、虐老、弃老的现象。因此,弘扬中国传统孝道的精华思想,增强现代人的孝道观念,对于构建和谐家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建设和谐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集力等具有重大作用。

传统孝道;困境;现代价值

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孝道文化受到挑战。传统孝道是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力弘扬和创新其优秀思想,发挥传统孝道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孝文化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初始意义是指尊敬祖宗,生儿育女,报本返初,延续生命。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传统孝道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演变着,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养亲

养亲,即赡养父母,在衣食住行方面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需求。俗话说“存谷防饥,养儿防老”,众所周知,人到老年之后,身体衰病,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来源,需要子女尽“反哺”的义务。《礼记》记载,作为儿女,我们要“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可见,我们要特别为父母的生活操劳。孟子说:“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这是从反面告诉我们不赡养父母,父母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是对父母的不孝,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基本义务。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长大,我们要怀着报恩的心,竭尽全力赡养父母,让父母享受幸福的生活。

在中国古代,赡养父母是子女的道德责任和基本义务。传统孝道中,“养亲”这一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生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是传统孝道的积极内容,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仍是我们作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敬亲

敬亲,即尊敬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要做到养亲,满足父母物质生活的需求,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孝,还需要把幸福和快乐带给亲人,满足他们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达到“敬”的高度。子女对于父母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否则,谈不上对父母的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区别了。养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敬才是孝的最高体现。

尊敬父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们要以敬的态度赡养父母,用心用爱对待父母。尽管粗茶淡饭,但能使父母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感到幸福,才能称为真正的孝。其次,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即使父母有错,我们也不要当面指责,要采取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免伤父母的心。再次,我们要尽量做让父母感到高兴的事情,让他们体会作为父母的骄傲。尊敬父母不仅是古代社会提倡的,也是今天社会需要提倡的,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

(三)祭亲

祭亲,即人死后对其进行祭祀。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节孝敬他们,父母死后要按礼节安葬祭祀他们。祭亲表达了子孙对逝去的长辈的敬重和思念之情,是传统孝道思想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古代繁琐、带有严重封建色彩的祭祀活动应当给予摒弃,但这并不是说祭祀活动在今天就不需要了。现在祭亲这一活动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四)承志立身

承志,即继承父辈的遗志,完成父辈先辈未完成的事业。《中庸》记载,“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把对父母的孝推广到父母未完成的遗愿以及未完成的事业,使孝的内容更加丰富。子承父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子承父业的事例起到了激励中华民族前赴后继以及人类事业不断传承的积极作用。陆游的《示儿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表达了陆游希望后人实现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这种爱国的热情是值得我们继承的。“立身”就是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成就,使父母因自己而感到骄傲,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成就事业,光宗耀祖,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也是孝的最高境界。立身行道,光宗耀祖的孝道伦理虽然与对家族的义务有直接关系,但体现出来的积极入世的价值观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人们发展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五)传宗接代,珍爱生命

传宗接代是传统孝道一项重要的内容。生子育孙是整个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前提,是维系家庭乃至整个家族得以稳固和延续的纽带。在中国古代,生儿育女是被视为子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和对父母的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在今天应该彻底被抛弃、剔除,在今天传宗接代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另外,爱惜自己,珍爱生命也是对父母的孝。《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爱惜自己是我们对父母行孝的首要前提,因此,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去面对,要珍爱生命,乐观面对生活。

二、传统孝道面临的困境

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是传统社会的重要伦理规范,对传统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孝道面临各种危机。现代人孝道观念逐渐淡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长幼无序,以孩子为中心

现代社会中,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今,在我国家庭关系中,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普遍处于绝对中心的位置,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一切以孩子为出发点,成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大准则。对于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父母想方设法的去满足,使孩子高兴。祖父母面对孙辈的要求更是说一不二,一心讨孩子开心。另外,家长向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却忽视了对生育、养育自己的父母的照顾,冷落了他们的生活。这种畸形的“爱”也让孩子只知索取,不懂得如何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只是单方面的接受爱,而不知道如何爱父母、爱他人。

(二)老年人生活孤独

传统孝道中“养亲敬亲”的思想告诫人们对父母真正的孝是要把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相结合。然而,现代大多数人孝敬父母只做到了满足他们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生活,以为解决他们的温饱就够了,却忽视了对父母精神上的慰藉,只做到了养亲,没能做到敬亲。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年轻人迫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很少回家陪陪年迈的父母,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父母饱受精神生活空虚之痛,强烈渴望家庭亲情。

(三)啃老、虐老、弃老

啃老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会上较为普遍。俗话说“养儿防老”,但是在今天社会部分家庭中,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养大,希望他们能有出息,自己也可以享受安定的晚年生活。但儿女长大成家后,不但不赡养年老的父母,还向他们索要钱财,在家白吃白喝,缺乏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啃老现象的出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也折射出了一些年轻人孝道观念的淡薄,对父母的不负责任,更有甚者出现虐老,甚至弃老的现象,连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

一些父母年老后没有了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需要子女照顾,但是子女却把照顾父母的义务看成负担,对老年父母既不孝敬,也不尊重,甚至打骂虐待父母。

弃老这一现象偶有发生,一般是在农村地区。父母到了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行动生活又不方便,有些子女便开始嫌弃老人,把老人当做负担,当成“皮球”踢来踢去,谁都不尽赡养义务和责任。

三、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孝道虽然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但是其中的精华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弘扬。

(一)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感恩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爱父母、孝敬老人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道德修养的起点。现代家庭中提倡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睦,这样可以增强家庭成员的道德责任。孝道思想重视道德教化、人性熏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自觉性,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家里父母精心照顾自己年迈的父亲、母亲,给他们打洗脚水,帮他们洗衣服,把好吃的先让给他们吃等,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孩子会看在眼里,慢慢学习,这样有利于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孩子学会用实际行动孝敬长辈,懂得感恩。从而对关心、帮助、照顾和支持我们的一切人都要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应当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价值观。传统孝道中爱与敬的精神,能使个人道德修养得到很大提升。我们要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尊敬长辈,感恩社会,努力回报社会。

(二)有利于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

尊老敬老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孝道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善事父母”,也就是“养亲”。此外,在“养亲”的基础上,还包括“敬亲”、“悦亲”的内容。作为子女,对父母做到真正的孝要把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相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家庭结构呈现出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养老敬老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现代社会中我们提倡人与人关系平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做到“敬亲”,不是要求我们对父母一味顺从,对父母的意志绝对服从,而是要求我们在情感、人格上尊重他们。弘扬传统孝道中“养亲敬亲”的精华思想,树立尊老爱老的思想意识,化意识为行动,用我们的实际行为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做到尊老敬老。在尊老爱老文化的熏陶下,每个家庭成员都会真诚的尽心尽力为家庭谋求幸福,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彼此相爱,对维护家庭的稳定,促进家庭和谐有重要影响。

(三)有利于解决养老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家庭数量最多的国家,若每个人在家都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家庭就会幸福和睦,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因此,孝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基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对于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讲是一个挑战。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家庭赡养负担加重。老龄化引起家庭结构和规模变化,一对年轻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使家庭养老功能被削弱,年轻人负担沉重、压力大。第二,社会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愈来愈大,而年轻人的比重在下降,导致社会劳动力不足,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三,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太全、养老金支付能力弱等。老龄化带来的这些社会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为我们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储备和提供了有效的方略。孝道是家庭养老功能的道德保障,我们要弘扬传统孝道的精华思想,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孝道观念,使孝道观念深入人心,为实现家庭养老的目标提供支撑。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爱从爱亲人推及到爱社会、爱整个宇宙万物,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另外,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处理好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爱乡、爱国之情

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爱祖国、爱人民都是由孝亲尊祖的情感升华而来的。孝文化在我国经历数千年的发展,扎根于中华民族大地,流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心理素质。不管我们身处何方,任凭山河阻隔,内心深处都牵挂着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家乡和祖国。每逢佳节,炎黄子孙不远万里都希望回归祖国,祭拜先祖,表达自己深厚的感情。中华儿女孝亲敬祖的传统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孝道文化源远流长,随着中国数千年社会实践的发展,传统孝道的内容日趋丰富,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作为封建经济的产物,在封建社会里影响深远。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传统孝道的一些思想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辩证的对待传统孝道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批判继承,坚持与时俱进,发挥传统孝道对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构建和谐家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集力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李铁民.《孟子》解读[M].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

[3]李肖锋.论社会孝的现代意义[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9,(6).

[4]姚昌义,朱岚.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3).

[5]张俭.孝道及其现代价值的再认识[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6]周彦新.试论中国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7]路丙辉.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现代家庭美德建设中的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1).

[8]卢智增.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6,(6):9-10.

B823

A

1672-4658(2016)03-0073-04

2016-04-13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项目批准号:HB15SH005

宋素敏(1967-),女,河北省临城县人,毕业于河北师大政教系,邢台学院法政学院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养亲家庭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饮食指导分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家庭“煮”夫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恋练有词
中国古代的存留养亲制度
古代存留养亲制度的价值分析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