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本原理视角下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
2016-03-03江永贞许丽斌
江永贞,许丽斌
(1.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2.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福州 350301)
浅析人本原理视角下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
江永贞,许丽斌
(1.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福州350301)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发展以及人民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社会体育以及体育锻炼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余锻炼的意识也逐渐增强。面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力求能够在人本原理下,充分应用精神、物质以及信息动力等因素、利用法律法规以及回馈评价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发展。
人本原理;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
人本原理下的社会体育实际上就是以体育锻炼为出发点,社会能够通过体育比赛将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因素生动具体的展现出来,社会体育需要将学习者掌握的团队合作在体育合作中渗透出来,让学习者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生活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与同学、他人进行合作,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而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下,通过激励机制,以人本原理为出发点,不断发挥社会体育的价值。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界定
所谓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上就是在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过程中,从事运动技能的传授、合理健身指导与组织管理工作的工作者[1]。所从事的工作涵盖的范围较广,比如指导社会体育活动人员的学习、熟悉体育健身的方法、知识以及技能;组织人们实施康复、健身以及娱乐等相关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协助开展体质测定、评价以及检测等活动,同时还需要承担服务、经营以及管理工作[2]。在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等级制度中明确指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必须在竞技体育、部队体育以及学校体育之外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中而从事的技能传授、组织管理以及锻炼指导的工作者人员。所以,符合上述要求的人员均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当然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从事体育工作之前也需要获取等级称号。就现阶段我国的国情而言,在指导社会体育的活动中从事专业的体育指导职业的人不多,很多人都是兼职或者无偿服务。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尽管近几年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不过因为供给方相对较为滞后的人才培养方式,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文化层次以及年龄结构等区域畸形,指导率低下,管理不完善以及培养机制缺陷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各不相同,传统的文化差异对现代人的影响仍然非常大,因此有关各省以及各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研究的文献还不多,总结一点就是我国各省市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发展还较为落后,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首先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存在等级结构的不规范、年龄偏大、缺少专业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低、文化层次低等,就整体情况而言,以上问题均为各省和各地区的通病,不过相对而言如果地方经济基础较好,则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水平都更高。不过就总体水平而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状况还非常不理想。另外因为缺少对应的人文关怀以及激励机制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现状更不容乐观。有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往往是单位指派,参加培训所需要的费用往往也会由单位负担,在调查中当问到如果培训费用为自费,是否愿意参加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不愿意[3]。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现阶段社会体育的意识还较为薄弱,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相关激励体系还不完善,工作者没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会对我国的社会体育人员培养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培训之后指导工作。
三、建立人本原理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
1.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所谓人本原理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其要求人们在管理或者监督活动中必须坚持一切以人为中心,从维系人的权利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整体发展[4]。以人为本的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要充分肯定人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人本原理也必须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人的尊严、自由以及平等,因此对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激励就必须要求指导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尊重个人意愿,给予其工作者的知情权、自主权以及参与权,让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指导内容进行实际安排。另外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认可度,要给予他们无私奉献的荣誉,以及维系其应该具有的尊严,也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意义上调动其工作热情[5]。
2.激励机制具备的动力原则
我国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人员大多数是社会志愿无偿服务的人员,该类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其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等都相对不足。所以一定要充分调动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强大的动力作为支撑,才能促进社会体育的指导人员真正的投入至全面建设活动中去,所以在对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激励中要用好动力因素。
首先,可以给予其足够的物质动力。尽管社会体育指导员绝大多数都是自愿的、无偿的为全面建设服务,不过经济基础能够直接决定上层建筑,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激发出来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同时也是支配人们从事所有社会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尽管欧美国家的先进体育指导员中也有很多是无偿服务的,不过我国因为实际情况特殊,人均生活水平还不是特别高,[6]如果仅仅强调无偿服务以及精神奖励,很多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经济负担也会加重,所以这些义务工作者不可能长时间的坚持义务工作,长时间下来就会对其工作积极性以及服务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应该考虑给予社会体育指导员一定的物质激励[7]。
其次,给予精神动力。因为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可能设计专业的岗位编制,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绝大多数的工作者都不是特别的稳定,其都是出于对体育的热爱才投入至义务工作中,本质就是更加的强调无偿性、公益性以及志愿性。要强调对体育的风险,也只有当其有了一定的奉献精神才能使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至全面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精神激励也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可缺少动力因素,也只有在精神激励工作做到位的前提下才能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体育发展。
3.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首先,可以实施必要的情感激励。就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而言,自身不但是指导者,同时也是社会体育的参与者,他们有着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有理想的信仰,作为社会体育管理人员应该关心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真正意义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同时在工作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决策权、知情权以及参与权。让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能够自己指导全民运动项目。
其次,法律法规的激励。现代社会为法治社会,人们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都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标准。就宏观层面而言,在对指导员的激励中,应该有对应的激励规章制度,通过相关规章制度能够有效保障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相关权利,同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认可。而从微观的角度看,社会体育的指导人员应该依据对应的规章制度实施晋级、学习以及培训等,使得他们的权利能够有对应的法律保护。
另外,社会环境的激励。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应该营造一个尊重指导人员、和谐的、爱锻炼的氛围,大环境的改变才有可能激发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从事体育工作的信心与热情[8]。获得思想以及心理上的认同,也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充分调动指导人员的积极性。
4.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激励措施
要从人的平等发展、全面发展以及自由发展出发,建立相关培训制度、晋级制度以及再培训制度,使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得到应该具有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充分肯定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在我国全民健身热潮下的主体地位,要突出其指导人员的重要性,在完善激励制度的前提下给予其应有的“报酬”。深入健全注册制度、表彰奖励制度以及等级制度,逐步实现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在激励机制的落实中,要充分保障物质动力以及精神动力,绝对不可舍弃其一而存在,在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投入与保障机制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树立与宣传指导人员的形象,在不断扩大影响力的同时,提升社会认知度。
全民健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全民健身工作的落实则需要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能够积极的投入到这项工程中。在人本原理下,通过法律法规落实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激励制度,是落实全民健身的客观要求。
[1]栗燕梅.珠三角社会体育现代化发展策略与个案预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7):55-61.
[2]李如喜.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4,33(3):88-90.
[3]王晓云,阮云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运动,2015,12(17):104-105,123.
[4]汪全胜,戚俊娣.论我国现行体育立法价值观的确立——从精英体育立法观向社会体育立法观的回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9):5-9.
[5]陈春阳,郭显彬,胡光霞等.学区体育模式:体育强国战略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进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1):118-120,124.
[6]杨敏.我国西部社会体育服务质量与体育锻炼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11):34-39,49.
[7]彭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3):114-117.
[8]周建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与意向差异分析——以许昌学院为例[J].科学导报, 2015, 22(23):182-183.
C962
A
1672-4658(2016)03-0049-03
2016-05-14
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类一般项目:JAS150690.课题名称:福建省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框架及运行机制研究
江永贞(1977-),女,福建建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及社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