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技术手段领航 让新型时代教师扬帆
2016-03-03周红星
□周红星
用现代技术手段领航让新型时代教师扬帆
□周红星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作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推动了教师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推动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推动了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动了教师多样化发展平台的构建。本文试从以上4个方面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对教师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角色定位;教师发展;学科教学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必然会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动力和革新。
一、推动教师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
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扮演着权威性的“教师中心”角色。而今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角色变化又是教师核心职业素养转变和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的发展要适应信息化环境,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1.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与学术的权威,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没有自主权。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如今的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可借助网络搜索资料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再只是一个“井底之蛙”,在某些方面,可能“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角色将会发生变化,教师要适应网络带来的改变,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及时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习的指导者,从当教师转变为当教练。
2.教师自身学习角度的定位
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正在变成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信息技术是新时代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通行证,信息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也必须掌握,这是信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英国语言学家柯里福曾说过,“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应用意识和主动应用的习惯,并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说,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学习者;这也符合“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常常是培训班式的,专家讲座式的,观摩考察式的,因而也是被动式的。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界限,为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教师会积极主动地将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相整合,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将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二、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使难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有吸引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扩大课堂的信息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神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记忆力,培养其观察、思考、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从而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的教材单一、教学方式枯燥等现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平面化和动感不足等缺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方便学生利用自学能力自由地追求和吸取自己想学的知识,使学生不断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增强对新问题探究的信心,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常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选用相应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之不断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教学中的“飞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及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想象和思维。
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资源共享。教师在备课时可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资料、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等,再结合课堂教学的需求进行有效筛选,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方便、快捷地与同行进行沟通、资料共享、教学方法探讨和经验交流等,有助于缩小教师之间的差距或弥补知识方面的欠缺,进一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当前,教师的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等也越来越丰富,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巩固旧识、研究讨论、交流经验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平台。
4.促进师生相互交流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为师生之间交流提供保障。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录像资料放到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点播重新观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听懂的知识。如果有一些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电子邮件、留言板甚至在线讨论等多种方式都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对话的好平台,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所以说,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参与教学,参与知识的收集与整理,参与问题的讨论与研究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推动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以此推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构建一种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的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促使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教师由原来关注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进行转变,使课堂富有生命性、实践性和个性化。在此前提下改进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效率。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最终打造信息化下的高效课堂模式。我相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一定能为教育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途径,为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四、推动构建教师多样化发展平台
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景,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就是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考,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对于教育科研来说,这些从教师身边发生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景性。在信息时代,校长和教师的“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的产生、传播、共享已不再是传统工业时代的概念。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社会性软件:如博客等所具有的人的身份标识、人的知识沉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由此构成小实体大网络的交流功能,正在改变着教育叙事的涵义。
在信息化环境中博客等社会性软件的门槛很低,易于操作,适合大规模普及。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的数字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更容易保存、复制、传播、共享;博客等使教师的研究突破了个人的小圈子,教师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进行头脑风暴,创造出更多的智慧,促进学习型学校的形成。这就是一种有效的“整合”。
教师们通过网络信息的互动,使他们了解国际国内的教育发展态势,了解名校、名师,感受成功教育典范的感染与熏陶,强化自身发展,立志办名校、成名师的远大追求,使得作为教师的自己专业情意逐渐笃厚、健全。总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这一虚拟环境,可实现大跨度的、全方位、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避免了本校区的时空局限,实现跨越式的教师技能专业化进程。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使得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专业化素养明显提高;使得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到初步改变;使得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得到拓展;还带来了校本培训方式、教研方式和科研方式的改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且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编辑:胡璐)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7-0132-03
作者简介:周红星,湖北省枝江市紫荆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