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学纪实与反思

2016-03-03吴艳秋陆继成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血染科学事业施密特

吴艳秋 陆继成

教材简析:

《血染的实验报告》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为代价,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本文赞颂了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设计理念:

以读为媒介,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桥梁。引领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去体验、感悟科学家的崇高品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卡尔·施密特博士那种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实验报告原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捐躯”是什么意思?

生:为崇高事业而牺牲生命。

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人是为崇高事业而捐躯的?

生:革命英雄、科学家、人民警察……

师:是啊!这些人,他们敢于承担风险、甘于奉献、不怕牺牲。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血染的实验报告》就是关于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事。

二、初读感知,让心灵触摸文本

1.自由读文,初识生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血染的实验报告》,自由读一读,将句子读通顺,课文读流利,认一认生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师:通过初次朗读,相信同学们对文中的字词句认读得准确、流利,那么就和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老师特别高兴。现在就让我们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同时思考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实验的事情。

生:课文主要写了施密特博士在一次实验中被毒蛇咬伤,他以自己为实验品,用生命写下了一份珍贵的实验报告。

三、读中感悟,用心灵沟通文本

1.自由朗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施密特博士最初要进行的是一项什么实验?

师: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么,最初他要进行的是一项什么实验呢?

生:他仔细观察蛇的外形、活动特点,目的是和当地的蛇种进行比较。

师:作者对博士观察的毒蛇的样子做了哪些描述?请你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

生:透、盘、吐、蜷、抬。

师:这5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哪个词最能体现毒蛇的凶猛?

生:“透”。(指导读句子,读中感受用词的准确,学习写作手法。)

师:让我们一起观看南美洲毒蛇录像画面,再次感受毒蛇的凶猛与可怕,感受博士的勇敢与无畏。

2.怀着对施密特博士的崇敬之情,默读文章3、4自然段。

师:无论毒蛇多么凶猛可怕,都阻挡不了施密特博士研究的脚步。让我们怀着对施密特博士的崇敬之情默读3、4自然段,并且思考施密特身中剧毒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他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生: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

师:从每个字入手,理解“拼尽全力”的意思。

生:拼命用尽自己全部的力气。

师:卡尔·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麻木时,清楚中蛇毒了。 他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

师:如果我们被毒蛇咬伤,可能会惊慌、惧怕,马上采取救治措施,而施密特又要做些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施密特博士在被毒蛇咬伤后,想到的是把自己被蛇咬的情况记录下来,他这种崇高的职业操守多么令人崇敬啊!

师: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师: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师:这次实验特殊在哪呢?

生1:以生命为代价。

生2:用自己来做实验

师:让我们再读4、5段,施密特博士的心理活动是作者通过他的实验报告推测得知的。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几处报告原文的内容,施密特博士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记录的?

(指名读其中的第一处,“他把体温计夹在腋下……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地记录着”。)

师:施密特这次实验真的像往常一样吗?

生:他的身体已经和往常大不一样,然而工作的态度却毫无改变。

师:“体温很快升到39.5℃……胃剧痛……”你有过发热吗?什么感觉?

生:有过发热,浑身发冷,要休息,难受得不想动一下。

师:此时的施密特博士深知时间对于他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都强忍下来,忍得那样艰难。再读一读施密特的这段实验报告。

师:快4个小时了,谁能读一读作者对施密特4个小时中身体状况的描写。看了作者的描写,你是什么感觉?

生:感受到施密特很痛苦,他是一个坚强勇敢的科研工作者、值得尊敬的科学家……

师:是啊,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老人痛苦的表情,我们仿佛看到了博士一手捂着肚子,一手艰难地记录,汗水不住地往下淌,打湿了实验报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一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前两次记录中共有4个省略号,从这4个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4个小时的记录一定很长。作者省略了很多内容,也可能随着剧毒的侵蚀博士的记录写写停停,字迹已经很难分辨了。

师:4个小时呀,这与我们一上午的学习时间相同。在这漫长的4个小时里施密特博士忍受着剧痛。

师:前面两处记录是通过朗读和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我们用心感悟走近了施密特博士,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就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再练习读第三处记录内容。

生:“疼痛不断加剧,老人的伤口、鼻子和嘴已经开始淌出血来,记录已变得越来越费劲。但他依然不停止,他艰难地握着笔,一笔一画,像是刀子在花岗岩上雕刻那样费力地写下了实验的最后记录。”

师范读:“我已经看不见……”

师:最后这两处省略号是怎么回事?把自己当成施密特,在这样的状况下,是什么支撑着你继续完成这份特殊的实验纪录呢?

生:为研究事业的奉献精神。

师: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施密特博士,七窍流血、浑身乏力,还不忘写下这最后的感觉,我们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了。老人的科学精神让我们震撼。同学们,老人身上具有一些什么精神?

生1:坚强勇敢。

生2:永不放弃。

生3:无私奉献。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总结并板书。)

四、情感升华,用心灵点燃文本

1.感受博士的伟大。

(大屏幕出示“实验报告原文”。)

师:他是这样的伟大,仿佛此时所有美丽的语言,在博士面前都失去了光彩。看大屏幕,这就是施密特博士在生命最后5个小时,忍着剧痛,克服了我们无法估量的困难,写下的实验报告。这份血染的实验报告,是一位科学家用生命换来的,你想说些什么?这值吗?

(生自由说。)

生:博士,你为科学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生命可贵,但科学无价,这样做是值得的。

生:我们要向施密特博士学习,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在学习中也要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可博士为了一次实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何等的伟大。据了解,全世界每年被蛇咬伤的人有30~40万,被蛇咬死的人有3~6万。而施密特博士用生命所做的实验报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他的崇敬,齐读文章最后两句。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突出施密特自己吗?齐读第一段。

生:芝(zhī)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是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捐(juān)躯的人中的一个。67岁高龄的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师:面对这样一位为科学而献身的英雄,此时你想对博士说些什么?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2.作业:课后继续搜集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的资料,开展资料展示交流。

反思:

《血染的实验报告》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为代价,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赞颂了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这篇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自己去体验、感悟,由衷地产生对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崇敬感。因此我“以读为媒介,引领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去体验、感悟科学家的崇高品格”。《语文课程标准》用“感悟语言”代替了过去的“理解语文文字”的表述。朗读能促进学生的感悟。语文课要多读,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这堂阅读课,我处处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如,开始上课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是在语言文字中生成思想,通过抓“像往常一样”的重点研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卡尔·施密特博士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而且,读与写结合,让学生抒发了内心真情实感的同时也引导了学生从学习语言走向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上。

总结收获的同时,更要正确对待失误与不足。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触摸语言文字,是阅读应有之义。在这节课上,我虽然侧重于对学生的阅读感悟这一点,但做的还不够,应该再多一些朗读方面的训练。本节课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没有梯度。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我要多积累和学习。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血染科学事业施密特
地理教育改革创新与地理科学事业发展
——写在《地理教育》第六届编委会成立之际
谢士炎:青春原是血染红
纪念方志敏烈士诞辰120 周年
加强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二重秩序的悖论:施密特和阿甘本对马勒布朗士哲学的再解读
清明节看党旗感吟
论科学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要点
带着GPS去流浪
带着gps去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