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委员会特征经济后果文献述评

2016-03-02赵渊贤吴晟丰

财政监督 2016年20期
关键词:审计师专业性独立性

●赵渊贤 吴晟丰

审计委员会特征经济后果文献述评

●赵渊贤 吴晟丰

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制度安排,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采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审计委员会的文献进行梳理,以审计委员会特征及其经济后果为对象,分析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和内外部审计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审计委员会 经济后果 内部控制

一、引言

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938年,一家美国药材公司的破产事件,暴露了审计师工作中存在重大问题,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了减少财务欺诈和商业丑闻的类似事件,提出了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建议。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在21世纪初开始关注审计委员会,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增长,审计委员会制度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审计委员会及其经济后果。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目前学术界对于审计委员会的研究现状,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同时有助于实务界认识审计委员会不同特征的经济后果,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本文基于上述分析,拟从审计委员会所具有的独立性、专业性、活跃性以及规模入手,将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分析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经济活动的影响,为今后审计委员会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文献积累。

二、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根据决策有用观,会计信息质量指公司对外发布的财务报告里披露的重要财务信息内容,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审计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审查和监督,因此其必将会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一)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会计信息质量

王雄元和管考磊(2006)将信息披露质量作为衡量标准,考察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性可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蔡卫星和高明华(2009)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和盈余预测准确程度作为衡量指标,并采取实证研究法,检验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发现随着独立性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也会相应提高。柯明和朱小平(2011)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6到2008年的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显示独立性越强,信息披露质量越好。

在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上,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也起到了十分明显的监督作用。Abbott等(2000)深入调查并分别找到了78家正常与非正常的企业,将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财务错报发生的概率会随着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人数增加而减小。李斌和陈凌云(2006)以企业是否发生财务重述来衡量财务报告质量,研究了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对财务重述的影响,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企业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低。

关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Wild(1996)将1966年作为起始时点搜集了接下来14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将盈余反应系数作为衡量标准并持续观察审计委员会设立前后各期数据,分析发现当设立审计委员会时,盈余系数产生了巨大的变化。Klein(2002)选择了美国证券交易所692家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后发现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盈余管理的质量。王颖等(2006)借助博弈论中的分析框架,研究解决审计委员会制度失效路径后发现,独立性可以使盈余管理水平降低,其他解释变量对其没有影响。刘力和马贤明(2008)选择了收到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琼斯模型的方法依次计算出盈余管理绝对值系数,研究了审计质量是否被独立性所影响,计算出的数据显示,盈余管理绝对值系数随着独立性提高而变小。陈小林和胡淑娟(2008)观察并记录了独立性是否对盈余管理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造成影响,结果显示独立性与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并减少了发生扭亏盈余管理的行为。王守海和李云(2012)从公司盈余质量的角度来展开分析,考察了审计委员会独立性是否受到管理层的干涉,发现当公司管理层干涉新任董事的选拔时,会影响到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二)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与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学者们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会计信息质量为视角,另一方面是以盈余管理为视角。

从会计信息质量视角,Dhaliwal(2010)经过研究认为,在审计委员会中的财务专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产生影响。刘彬(2014)以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保护角度探讨了审计委员会所具有的四项特征是否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结果显示,在具有一定的投资者保护背景下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从盈余管理视角,Xie et al(2002)和Qin(2007)认为当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和财务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时,会降低盈余管理程度。Felo et a1(2003)和Bryan et a1(2004)经过一系列实证分析后认为,在审计委员会中含有一些财务知识与背景的成员,更能提高收益质量。Bedard et al(2004)寻找并比较了盈余管理水平不同的两组样本,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中独立性强并且至少有一位财务专家的企业,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概率较低。吴清华和王平心(2006)将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1192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显示那些负责监督会计信息质量,体现专业性的行为,可以使企业有效地降低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程度。

(三)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与会计信息质量

学者们主要采用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的频率来衡量审计委员会活跃性,审计委员会越活跃,越能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财务报告质量就会越高。De Angelo(1981)研究发现,活跃和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与高水平的财务报告质量呈正相关关系。Anderson(2004)认为,审计委员会的会议频率越高,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可靠性就越好。颜志元等(2006)经过分析检验后认为,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与盈余信息的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四)审计委员会的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委员会规模的大小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有影响。Beasley(1996)认为,当审计委员会规模很小或未设立审计委员会时,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较差,也会存在更多问题。翟华云(2006)将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的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了审计委员会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规模与盈余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吴国萍等(2011)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认为随着审计委员会规模的扩大,会计信息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综上,关于审计委员会和会计信息质量,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活跃性和规模等多个角度研究了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盈余管理等的影响,发现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进行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研究时,应注意考虑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制度安排,而审计委员会职责之一就是审查和监督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因此,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内部控制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越能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越能够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Krishnan(2005)寻找了既更换过外部审计师又对外公布了内部控制信息的企业,以这些企业为样本发现独立性越强,内控出现问题的概率越小。张丽亚(2014)认为审计委员会对内控环境进行考核能够改善内控环境,使企业从上到下能够对内控引起重视,逐渐使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审计委员会通过评价,考察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估企业潜在风险,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Mc Mullen et al(1996)将那些财务报告中有问题的公司与没有问题的公司进行了数据搜集并详细地比较了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那些有问题的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里独立董事的人数较少。Beasley et al(2000)以COSO报告中的高新技术、医疗以及金融三类高风险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各行业中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检验,发现这三个行业的舞弊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独立性都比较差。Abbott(2004)认为,当审计委员会中的成员均为独立董事的时候,发生违规行为的次数会降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内部控制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独立性越强,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

(二)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与内部控制

财务专家的存在与数量会对内部控制的缺陷产生影响。Krishnan(2005)经过研究后表明,内部控制状况与审计委员会成员中财务专家的比例呈正相关。Krishnan(2007)和YanZhang(2007)控制了公司的其他相关变量以后,比如公司的业务复杂性、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的成长性等,分析表明审计委员会专业性越强,内部控制的缺陷越少。刘焱和姚海鑫(2014)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中非金融类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法,从高管权力的角度考察了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控监督职能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企业内部控制具有监督和促进作用。Hoitash(2009)认为,在SOX法案404条款下,有会计和财务管理经验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分别对财务报告控制程序和管理控制程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与内部控制

现有的相关文献在活跃性对内部控制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Abbott et al(2000)寻找并分析了美国从1980年起16年中出现了财务问题并被证监会记录下来的公司后认为,具有独立性且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审计委员会会议的公司出现内控问题的概率较低,出现财务问题的概率也比较低。

(四)审计委员会的规模与内部控制

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越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就更有话语权,更有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Beng(2009)选择从2003年7月起一年半的时间内根据SOX.302条款,将至少公布了一条内控有问题的公司作为对象,研究显示,审计委员会规模大小与更正内控问题的及时性呈正相关。董卉娜和朱志雄(2012)将2009年深交所A股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实证研究法,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内控缺陷所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规模的扩大,内控出现缺陷的概率会变小。因此企业在有必要的条件下,提升企业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增强其在企业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更好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体现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以及评价过程中,并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会议频率以及规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可以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减少出现问题的概率。

四、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内部审计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和对其采用的控制方法采取单独的考核方式,然后判定是否按照企业既定的程序,是否遵守了企业的规定,是否合理使用了企业资源并完成了既定目标。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影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独立性和活跃度这两个方面。

(一)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不仅有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也有助于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Mc Mullen (1996)以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是否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和审计流程的效率为对象,结果显示,如果各个流程可以按部就班地实行,那么将会大量减少不够适当的会计处理行为、不够充分的会计披露行为以及管理当局的舞弊或违规行为。Scarbrough et a1(1998)选择了加拿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后发现,如果审计委员会中非企业管理者所占比重较高,那么这些成员和内部审计人员频繁会面的几率将会增加,会促成积极评价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和结果。

(二)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与内部审计

Kalbers et al(1993)以90个企业中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为研究样本,考察研究后发现,活跃性和内部审计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提升,表明审计委员会开展了更多工作,更好地发挥了自己的职能,同时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影响,体现在内部审计职能在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系统中的角色和有效性上,并从组织中的地位、职能范围、技术才能和专业应尽义务这四个方面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审计委员会的存在督促了管理层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使公司在内部审计的聘任与管理评价方面能够更好地进行。

五、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的影响

外部审计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对企业进行的,关于企业的日常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并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处理的审核及报告流程,是对企业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所进行的一种检查行为,对企业起到一种外部监督的作用。

(一)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外部审计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外部审计的影响,集中在关于外部审计师发表对企业进行审计后的意见,然后由此被解雇的相关研究,以及提高审计质量和执业水平的相关研究。

Carcello and Neal(2003)经过实证检验认为,独立性与外部审计师变更呈反向关系,换句话说,当独立性越低时,外部审计师越有可能因为作出了非标准审计意见而被解雇。Carcello(2003)进行样本分析后认为,如果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较多,将缩短重新聘任新审计师的时间,即独立性强的审计委员会更加能够发挥其有效职能,开展监督管理层的工作。

李弢等(2005)将从2002年起一年时间内更换了外部审计机构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呈正相关关系,降低了上市公司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概率。Lee et al( 2004)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随着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质量也会提高。

(二)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与外部审计

De Zoort et al(2001)经过研究后认为,那些审计委员会的财务专业水平越低的公司,越可能对外部审计师进行非正常更换。涂建明(2010)将国内2002年之前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的角度出发希望避免不利的审计意见,并验证独立董事是否影响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治理效率,结果显示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而其中至少有一位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关注是否获得了不利的审计意见。

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对外部出具的审计意见、外部审计师的更换均会产生影响,企业应该在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上作出改进。

(三)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与外部审计

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外部审计的收费和外部审计师的任用问题上,认为独立性、活跃性和外部审计师的任用呈正相关关系。周兰(2010)将2005-2007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A股上市的361家公司作为样本,分析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是否对外部审计的收费与经营过程产生影响,发现独立性与外部审计的收费呈负相关,而专业性和活跃性与其呈正相关,即外部审计的风险受到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影响,从而对公司治理的过程和有效程度产生影响。Jenny and Pamela(2006)以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会议频率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四)审计委员会的规模与外部审计

审计委员会规模大小会影响外部审计公司的聘用,De Zoort et al(2001)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小,非正常的会计师事务所更换越容易发生。Felo et al(2003)从审计委员会规模与改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角度发现,合理的审计委员会规模可以有效避免非正常审计师变更。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大小,影响到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发挥,审计委员会的成员越多,级别越高,越有助于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发挥。

外部审计需要在审计委员会的支持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这体现在对审计质量、审计收费以及外部审计师的更换等方面上。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存在、专业性的增加、活跃性的提高以及规模的扩大,会对外部审计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保证其审计的有效性,提升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六、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审计委员会的特征以及相关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主要从独立性、专业性、活跃性和规模特征等方面分析审计委员会对相关经济后果的影响。与国外已有的几十年研究应用相比,我国审计委员会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着很大差距,国外研究成果对我国进行审计委员会特征的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然而通过梳理分析,笔者发现现有文献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这个特殊的制度背景。由于我国在治理环境和经济体制方面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只参考国外文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自身所在的体系,必须考虑是否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例如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股权比较集中,在进行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董事会与高管职能重叠等方面的特征,必须找到最适合的途径,使其治理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因此,笔者认为未来可能存在以下研究方向:一是不同股权结构下审计委员会对相关经济后果的影响;二是不同产权性质对审计委员会相关经济后果的影响;三是公司治理环境对审计委员会相关经济后果的影响;四是管理者背景特征对审计委员会相关经济后果的影响。

(本文受到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特征和内部控制有效性”〈Q20152205〉资助)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1.Abbott L.J.,Parker S.,Peters G.F..2004.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atement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3(1):69-87.

2.Anderson R.,Mansi S.,Reeb D.M..2004.Board characteristics,accounting report integrity,and the cost of debt[J].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37(3):315-342.

3.April Klein.2002.Audit committee,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and earning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3(3):375-400.

4.Carcello Neal.2003.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auditor dismissals following new going concern reports[J].Accounting Review,78(1):95-117.

5.De Zoort F,Salterio S..2001.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experience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udit knowledge on audit committee members'judgment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1(9):31-38.

6.Dhalwal Dan,Naiker Vic,Navissi Farshid.2010.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cruals qua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experts and mix of expertise on audit committees [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7(3):787-827.

7.Felo A.,Krishnamurthy S.,Solieri S..2003.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financial eporting(Working papers)[J].School of Graduate Professional Studies,236-248.

8.Krishnan J..2005.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An Empirical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80(2):649-675.

9.Lawrence J.Abbott,Susan Parker..2000.Auditor selection and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19(2):47-66.

10.Mark S.Beasley,Joseph V.Carcello,Dana R.Hermanson,Paul D.Lapides.2000.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Considerationof industry trai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J].Accounting Horizons,14(4):441-454.

11.蔡卫星、高明华.2009.审计委员会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4。

12.董卉娜、朱志雄.2012.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34。

13.李斌、陈凌云.2006.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3。

14.刘焱、姚海鑫.2014.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部控制缺陷[J].南开管理评论,17。

15.王守海、李云.2012.管理层干预、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J].审计研究,4。

16.王雄元、管考磊.2006.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6。

17.王颖、王平心、吴清华.2006.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6。

18.杨忠莲、杨振慧.2006.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执行效果研究——来自报表重述的证据[J].审计研究,2。

19.翟华云.2006.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6。

20.翟华云.2007.审计师选择和审计委员会效率——来自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光俊)

猜你喜欢

审计师专业性独立性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