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现代商业广告中的“歧视化”现象

2016-03-02李似豪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商业广告媒介

李似豪(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简析现代商业广告中的“歧视化”现象

李似豪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媒介时代,商业广告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歧视化”现象,而这种歧视现象不只限定于一个方面,而是渗透到商业广告的各个领域,“歧视化”现象的出现与商业广告的特性和追求的传播效果息息相关,因而更应引起广告商、大众媒介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关键词:商业广告;媒介;“歧视化”;媒介批评

如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深入,广告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商业广告在满足人们利益的同时,也因其具有的“趣味”和“新颖”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思考,商业广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社会整体的文化氛围的变化。

广告是大众文化中最集中、最全面地反映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作为一种文化和传播文化的载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引领社会风尚,影响着行为规范。[1]

商业广告作为广告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因其直接服务对象是商家和特定群体,所以商业广告对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以及传播效果较为看重,由于对想象创意的尺度放宽,这类广告带来的内容的争议性也随之而来。商业广告的特点大致如下:

第一,语言简洁有力,常用口语化语言和非正式语言;第二,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广告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第三,针对性,商业广告针对特定群体,目标受众群体,时常伴有民族性;第四,趣味性,短时间让消费者了解和认识商品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广告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第五,说服性,满足需求群体和商家的宣传目的,让消费者了解的同时,说服、刺激消费者消费;第六,传播性,借助某些媒介作为载体进行传播,因此必须具有可传播性;第七,夸张性,夸张虽然也算做修辞之一,但为追求传播效果,商业广告中的夸张手法有时特别常用和明显。然而,如今商业广告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歧视”现象,商业广告最容易也是最惯常踏入的有以下几个“雷区”:第一,性别歧视;第二,身份歧视;第三,地域歧视。

一、性别歧视——以女性歧视为主,呈现出性别异化现象

歧视是由偏见的认识和态度引起的,直接指向偏见目标或受害者的那些否定性的消极行为的表现。歧视源于偏见,因而歧视不一定是针对某些群体或个人的缺陷,大多数时候是源于对群体的偏见,性别歧视就是其中的代表。

女性歧视的广告案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强调女性从属弱势地位;强调“男外女内”的定势思维;以美貌为主要渲染对象的女性形象刻画;强调女性满足男性的观赏性需求;强调女性的“性”方面。

有名的某巧克力食品的广告,这系列广告中女性往往在吃该食品前是“负面”形象,如“暴躁的包租婆”、“病怏怏的女患者”、“无力的林妹妹”等,前后对比,男女的转化,歧视女性的成分跃然纸上。

受“男外女内”思维影响,有名的如某品牌天然谷物调和油系列广告、某洗衣液洗衣粉、某洗衣机广告、某清洁用品等,这一类广告主要是女性出现,有的甚至是一大群女性“妈妈”形象出现,大量的生活用品类广告单一地出现女性角色,会导致“男外女内”的导向性、暗示性更加明显,反观汽车、企业形象等的商业广告,男性的出现频率却远远大于女性。

二、身份地位歧视——对弱势群体形象的夸张以及对身份较低者形象等的扭曲

2013年,必胜客的一则广告所歧视的对象让大众难以理解——对残疾人的歧视,在这则名为“虾球”的广告中,一个卡通人物问另一人:“你知道虾球为什么总是到处乱滚吗?”另一人呈疑惑状。前一人继续答:“因为他是虾——球!”此广告一出随即引起轩然大波,很快就升级为全国各地群众自发的抗议行为,后商家及时道歉解释撤回广告,事件才得以平息。[2]

除了特殊身份的歧视,在某些学科甚至行业里也存在侮辱歧视现象。2015年11月,化妆品品牌的广告不断地重复着“我们恨化学”这句话,甚至直接用这5个大字占满屏幕。“我们恨化学”作为化妆品的宣传语,能够给人一种无害无毒的印象,但对于化学这门学科而言,无疑对其形成了歧视,尤其是对一些学科内的从业者而言,尤为尴尬。

每当这类广告出现时,社会影响往往也较大,追根溯源,商业广告来源于生活,对于广告所包含的创意创新,是整个制作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广告中含有的社会价值观,需要得到谨慎的思考和探讨。

三、地域歧视——对特定地区及其人群、语言的过度突出

地域歧视,就是基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区别对待”。大多表现为对某一地域的人群、语言、文化、历史等的区别对待。在中国尤为严重,衍生于商业广告,著名的有“我靠,重庆”事件。

各个地域间的歧视在广告中表现为方言的夸张描写,受某些影视剧或谣言的影响,某些省份或某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或对外界宣传不力等因素,总是在荧幕中以负面形象出现,如河南方言就在多部影视剧中出现,饰演者多为一些负面角色。2015年,一款手机游戏推出广告片,视频中多次明显地拿“福建人发音”作为噱头炒作,引起网友的极大反感。

2015年6月8日,中国之队正式推出男足国家队征战2018世界杯预选赛40强赛的4张官方海报——“不轻视任何对手”,在包含赞助商的4张海报中,有关不丹的海报写道:“比赛结束后,他们有人回去得接着开飞机……”备受争议,不丹国家队中有很多半职业球员,而挖苦其队员职业性和足球水平的行为,对于尚处在足球发展期的中国来说,值得注意。

索绪尔将符号定义为“能指”与“所指”的结合,“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两者密不可分。罗兰·巴尔特认为,“能指”和“所指”两者结合,才是对“符号”的完整阐释。[3]

综上可见,商业广告中的“能指”与“所指”并不能任意改变,如上文中的某化妆品广告,广告原意是为了突出自身化妆品的“纯天然”的特点,但经过广告商加工后,呈现出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误解。一旦广告中“歧视化”现象继续蔓延,随着消费者脑海中商业广告形象的固定,现实中歧视观念也会自然形成。

参考文献:

[1] 穆尼热·安斯尔丁.歧视与媚俗:传媒广告语言流行病[J].大陆桥视野,2012,24(6):71-72.

[2] 李坤,吴亚博,阮萍晶.小心,注意“歧视”广告[J].公关世界,2014(5):90-91.

[3]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9.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216-01

猜你喜欢

商业广告媒介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多模态批评话语视阈下的性别歧视研究——以一则商业广告的图像构建为例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议商业广告摄影中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契合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论中西方电视商业广告比较
商业广告的新媒体利用与设计探究
传统绘画艺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